APP下载

现代与传统的当下结合

2020-09-26卫雅娟

人文天下 2020年16期
关键词:意蕴戏曲动画

卫雅娟

21世纪出现了一大批新型动画,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动画也随着时代的变迁更新着自身的艺术风格,如《摩尔庄园》是第一部以网络游戏为基准创造的动画,还有热播一时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等都是新时期的动画。在思考现今动画的生存和发展现状的时候,反思和回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前进。在视觉影像资料丰富的今天,动画的质量值得每一位动画从业者去思索,检视我们的动画是否有偏向情节简单化和商業化之嫌,思考应当如何更好地加入戏曲元素以及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

中国动画历史上有一段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长达数十年的中国动画片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动画致力于民族风格的探索,在题材上注意挖掘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诸如手持如意金箍棒的孙悟空,脚蹬风火轮的哪吒,还有顺风耳、千里眼、人参娃娃等等,无一不是植根于中国神话、童话、民间传说人物形象;在表现形式上则注意采用剪纸动画、皮影动画、木偶动画等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艺术样式。[1]这一时期的动画呈现出的风格中有着戏曲元素,带着传统的浓浓意蕴,从人物造型设计到人物神韵以及情节的设计都有传统戏曲元素融入和应用。之所以动画和戏曲的结合具有好的契合点,是因为二者本身存在一定的相似的艺术特色。

一、戏曲与动画的相似之处

(一)虚拟幻化——动画与戏曲皆可超越时空

动画的虚拟性,使得它在表现神话艺术上具有其他艺术种类所难企及的优势。[2]动画的特点不同于现实影像,可以在短短的时间里完成对时空的横纵超越,因此一些夸张的表达或者比喻和幻想等等表现手法都可以在动画中表现。动画更加拓展了编者的想象空间,容易表达一些超越时空的画面,相对来说更容易用随意变幻的画面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戏曲同样具有虚拟性特征和意象性特征,一桌二椅可以演绎历史风云,“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顷刻间千秋伟业,方丈地万里江山”,所以,戏曲舞台有着自由、灵活、虚实结合的独特性。[3]戏曲艺术通常可以在小小的舞台上演绎翻山越岭的故事,因此戏曲的造型设计中也具有很多象征性的、表象性的元素,正是这样的虚拟性造就了戏曲艺术意蕴的更加生动。

戏曲中充满富有意蕴的美术元素,可以为动画的设计增色添彩。动画艺术和美术的结合,既丰富了动画的内容,又拓展了动画的艺术表现力。戏曲元素借助中国传统绘画细腻精致的艺术技巧运用到动画中,将为动画艺术大大增色。例如中国的戏曲服饰继承了中华民族艺术中装饰色彩方面的传统,色彩倾向鲜明,用色大胆,既讲究色彩的和谐,又注重强烈的对比[4]。戏曲服饰不仅具有别具风格的艺术特色,并且具有一定的身份表征,因此戏曲服饰也是诠释角色的良好中介,动画的视觉化影像同样可以利用视觉特色来表征和辨明人物特色。戏曲元素在动画中的运用不止于美术元素,还有更丰富的意象意蕴值得动画艺术借鉴与探究。

(二)意象渊远——动画对戏曲意蕴的再现

动画的卡通化其实是对现实世界的提炼,动画相对真人演员比较容易表现一些情绪和动作,因此在这方面,动画与戏曲是具有相似的艺术特性。戏曲的虚拟性和程式性也一样是通过舞台来表现故事中人物万水千山的翻越,以及戏曲人物形象的经典性也是通过生活提炼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形象。

动画的制作,因为戏曲元素的运用,使得笔画勾勒更加细致和富有韵味,戏曲设计更像工笔画,《画鉴》有云:“唐人花鸟边鸾最为驰誉,大抵精于设色,浓艳如生。”[5]精于设色,浓艳如生,戏曲形象中的丰富色彩和浓艳风格类似于工笔画的精致细巧,戏曲元素在动画中的运用将会是传统与现代恰到好处的组合。“动画”也是“画”,因此把戏曲元素引入动画中,无疑是将传统艺术文化进行重新整合释放光芒的好的契机。因为戏曲与动画的相通之处,所以戏曲细腻严正的艺术风格可以运用到动画形象以及背景图像的设计中,在使得动画摆脱“低龄化”和“幼稚化”之嫌的同时,戏曲元素的加入使得动画的制作更加精致和艺术化。

二、动画视听效果设计对戏曲元素的运用

动画艺术属于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综合艺术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它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融合到一起,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其最主要的审美特征便是综合性,这种综合性体现在各种艺术元素一旦进入综合艺术之后,便有了一种新的特质。[6]以下分析动画综合艺术在视觉和听觉上对戏曲元素的借鉴。

(一)视觉——动画造型和背景设计中的戏曲元素运用

造型的设计是动画制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相由心生”,动画人物造型的设计体现着每个人物不同的个性特征,有时人物的服装装饰设色等也可以表征着人物的身份。戏曲动画造型的设计运用戏曲元素能为动画人物角色增色。例如,改编自明代小说《平妖传》的动画电影《天书奇谭》中,蛋生和师傅袁公额头上都有红色的月亮,红色代表忠勇正义。[7]脸谱中红色也代表忠义、耿直、有血性,如关羽在三国戏中的形象。而《天书奇谭》中的粉色狐狸应是戏曲中花旦角色。除此之外,动画《天书奇谭》人物设计方面还有江浙一带的民间玩具和门神纸马艺术形式,民间艺术与戏曲艺术在美术特征上有着一定的相似和关联。这样的美术设计加入了中国传统戏曲元素,动画造型意蕴生动,人物栩栩如生,更加富有意味性。又如动画《哪吒闹海》的设计师张仃先生参考了敦煌、永乐宫壁画和民间版画,吸取了线条和色彩所具有的装饰风格元素。[8]这些都为动画的背景和造型设色等增添了富有意蕴的中国色彩和中国元素,丰富了动画本身的表现力。

动画设计中的戏曲元素还体现在对皮影戏元素的运用上,皮影戏的角色和戏曲一样具备生旦净末丑,同时皮影的旋转倒置等等表演方式形成的美学意蕴类似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例如动画片《葫芦娃》,木偶片《孔雀公主》和《阿凡提的故事》,皮影和木偶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戏曲,但也和戏曲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艺术关联和历史联系。

戏服等的造型设计,在戏曲舞台上更多是起到道具的作用,比如水袖,靠旗等等,但是运用在动画中,更多体现的是造型性和装饰性。戏曲服饰除了有着其自身的美学价值,还有其不可替代的文化内涵。例如戏服里的女蟒,有红、黄、香各色,适合不同类型脚色。旦脚一般用红色蟒,身份一般是后、妃、贵妇,女将帅也可在扎靠时斜袭使用[9]。这些久远的文化符号有着其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意蕴,在戏曲元素和动画元素结合时,可适当进行灵活改造,在不伤害曾经深刻的优雅的同时结合动画藝术生产创作出具有时代审美特色的动画。

(二)听觉——动画音乐设计总戏曲元素的运用

戏曲音乐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也能让动画变得更加生动,例如动画《大闹天宫》开场通过传统戏曲所用的唢呐以及锣鼓进行演奏,以及在东海耍金箍棒的音乐也融入了戏曲的武打情景的音乐设置[10],让动画本身更具有艺术性,剥去人们对“动画是给少儿看的”认知,戏曲音乐的运用让神话题材的动画更加传神和富有色彩。

三、编剧对戏曲故事的再借鉴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十分密切,它们有共同发展源头,共同生长相互依托,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都是中华文化载体[11],戏曲中有很多久经流传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样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故事中讲述悲欢离合,也起着惩恶扬善的教化作用,或者宣传人们要孝敬父母,怜爱幼孤等。例如上世纪动画《九色鹿》《大闹天宫》等,都是对曾经戏曲中吟唱已久的故事进行艺术加工而制作的动画,对从前故事题材的现代再现,不仅重新回顾和温习了历史,并且丰富了动画的题材内容。

例如《三国演义》《白蛇传》等戏曲故事同样具有现代受众基础,戏曲编剧可以用去粗取精的心态适当取舍,将流传千百年的戏曲故事重新编创入动画中,达到教化人心的社会作用,竭力实现寓教于乐与寓教于美。戏曲中有些故事也是源自于我国历史上的经典著作或民间传说,有些明清小说的流传也成为戏曲故事发生的源泉。因此,动画编者可以发掘历史的故事,再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加以呈现,将古老的故事变为有特色又有内涵的题材编创入动画。

四、戏曲元素与中国特色美学

每个国家的动画有着各自的美学特色,例如美国动画中充满自由的商业气息,日本动画具有唯美的人文关怀,这些动画风格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等有着深刻的关系。与日美动画表演风格不同的中国风格,具有以形传神之美,具有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美学特征[12]。中国艺术崇尚“神似”,以看似“不似”之形来求“真似”之神,取形中之意,寓意于象[13]。这些中国特色美学如果能够运用到动画制作中,制作出具有中国风格的动画,将为动画增色添彩。

例如,动画《山水情》时间并不长,但整篇动画中却充盈着我国传统古老的美学意蕴。该影片画面像是会动的中国的水墨画,音响则是具有自然气息的声音,如潺潺的流水声,还有古琴声,在空旷悠远的山间传来这样的声音,并没有其他杂声,而是清澈的声音,有着静谧美好的境界。整部动画没有人的对话语言,以行为传情意,更具备意味和神秘境界。声音除了水声,还有自然间存在的万物,比如鸟声、青蛙声,受众听起来仿佛置于真实的自然界中。画面流淌着浓浓的自然清新的味道,鱼儿在水中游动,水草在飘摇,孕育着生机和自然的力量。人物在崇山峻岭间划着小船微微荡漾……诗意盎然而意境悠远,是不可多得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

《山水情》用色古朴淡雅,背景上有若隐若现的墨色,空旷悠远,雨水打来,形象生动,古意绵绵。仙云环绕,雄鹰来飞,孤帆远影,鹰击长空,整部动画短片充满着浓浓的中国古典传统元素。最后结尾部分,在主人公的眺望远方中结束,意犹未尽,结尾笛声和开头的笛声相呼应,意蕴悠远。

这样具有中国韵味的动画片,其微妙之处在于所指大于能指,想象空间大于画面空间。因此,从动画题材的选择、角色的确定、以及到动画场面的构建、剧本的完成,都可以从形式上和故事素材上对中国戏曲元素进行借鉴和参考,动画艺术适合表现夸张、虚幻等场面,加入戏曲元素,将会让动画的情节更具张力和感染力。

结语

戏曲是丰富动画的重要元素,动画也是传承戏曲的重要途径,两者之间相辅相成[14]。在新媒体时代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文化语境的变革,动画的制作也发生了变更。数字动画是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当前最热门的计算机应用领域之一,数字动画的应用范围和发展空间远远胜于传统动画[15],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放弃对传统戏曲元素的运用。现代动画技术的改进要伴随着内容的充实,才能真正制作出有中国特色的动画。戏曲元素在动画中并不是刻板地搬运,而是应当在移植和嫁接的过程中,进行变异和改造,把戏曲元素改造成为符合动画影视艺术规律的艺术元素,让动画更加充满意味性,让戏曲以及相关传统文化得到好的传承和发扬。这样既丰富了戏曲的传播途径,又让动画不再是简宜少儿的“幼稚产品”,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运用到现代动画的制作中。

注释:

[1]范志忠,马华.影视动画编剧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2:8.

[2]范志忠,马华.影视动画编剧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2:50.

[3]谭艺青.浅谈工笔画的色彩审美与发展[J].美术教育研究,2018,(19),14.

[4]陆建伟.浅谈对传统戏曲服饰的认识[J].中国戏剧,2018,(10):79.

[5]谢春茹.浅谈中国戏曲“虚拟性”之——戏曲舞台的时空观念、空间结构[J].大众文艺,2015,(7):180.

[6]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348.

[7]杨晓林.世界动画电影名片分析[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天书奇社,2009.8:266.

[8]周越.高等院校美术与设计理论系列丛书[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13.7:43.

[9]陈申.中国京剧戏衣图谱[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12:37.

[10]赵哲.动画设计中的戏曲元素[J].大众文艺,2016,(7):86.

[11]刘馨贤.浅谈中国古代戏曲和小说比较[J].戏剧之家,2018,(15):228.

[11]任占涛.动画形式的民族化:中国动画戏曲元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3.

[12]陈清.影视动画艺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8:119.

[13]何佳玮.中国戏曲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7,25(8).:118.

[14]陈清.影视动画艺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8:50.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意蕴戏曲动画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发掘动漫创编的德育意蕴——兼以“疫情防控”主题动漫德育剧为例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融合本土文化意蕴的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探寻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名师读意林
动画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