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病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自成长能力培养的探索

2020-09-22贾倩羽高旭滨吕海霖翁飞燕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0年9期
关键词:心血管病胜任专科

贾倩羽,高旭滨,刘 川,吕海霖,翁飞燕,黄 岚*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1.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2.教学办,重庆 400037)

中国心血管病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专科试点、行业主导、政府支持的非强制性培训制度。近年来开展了试点工作,由于起步较晚,当前心血管病专科医师培养的整体质量滞后于心血管病学的发展。

尽管欧美发达国家的专科医师培训已历经百年,形成了较完善和成熟的培训模式,但照搬西方模式并不适合国情。中国心血管病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生源有限、生源素质差异较大,受训目标不明确、培训课程针对性不强、考核指标与评估标准不够具体,学员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能力较弱等问题。本文重点围绕如何提高心血管病专科医师未来岗位核心胜任力,以培养自成长能力为主线,通过探讨培训模式、制度细化、方案制定、内容模块化、考核精细化等要素,旨在抓住现代医学教育第 3 次改革机遇,进一步提升心血管病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

1 心血管病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2017年,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医师分会组织实施心血管病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接。2018年,《执业医师法》从法律角度明确了专科医师的地位,确保了国家财政支持及培训基地的支撑。相对而言,发达国家有比较成熟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开展时间长,目标明确。借鉴国外经验并针对中国国情,专科医师培训目标要素为:1)职业道德;2)专科能力;3)人际沟通能力;4)团队合作能力;5)教学与科研能力。培训基地在实践中逐渐遇到并亟待解决的主要共性问题归纳如下:一是生源有限、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学员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能力较弱;二是临床培训课程针对性不强;三是考核指标体系不够具体,评估标准存在差异。核心问题是学生过于关注具体的临床理论与技能操作,依懒性太强,自成长能力不足,在总体上很难满足心血管病专科医师未来岗位核心胜任力需求。因此,在专科医师培养过程中,围绕以提升核心胜任力为目标的自成长能力培训模式十分必要。

2 心血管病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如何提升自成长能力

2.1 以核心胜任力为目标,提升自成长能力

“核心胜任力(Core Competencies)”最早由哈佛大学戴维·麦克利兰教授提出,是区分某领域卓越者与普通者的重要标志,自成长能力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自我提升能力,更加注重培养学员审视自身不足,主动探寻和学习的能力,相对于知识的灌输对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以下简称学员)更为重要。较强的自成长能力能使学员成为专科领域有核心胜任力的人才。

根据前期对学员的摸底调查,发现生源的素质差异较大,自成长能力与临床管理能力相对缺乏是学员存在的共性问题。其原因可能与医学生培养时间短,课程任务重,灌输式教学比重大,缺乏启发式教学;师带徒传承临床教学模式容易导致思维固化;学员基础理论与创新思维不足;学员自主思考的能力有限,依赖性强。基于此,有必要以学员未来岗位核心胜任力为目标,以提升自成长能力为主线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首先,通过教员医德风尚言传身教,课程思政、医学人文教育使学员具备高尚的医德,设定高标准的个人职业目标,追求在临床工作中实现职业价值;其次,教师运用启发式、探索式、研判式的教学方法指导学员,从指南解读、病案分析、医政法规等不同维度进行培训,开设线上通用临床基础课程让基础薄弱的学员反复观看直至掌握,线下小组讨论、竞赛及翻转课堂等学习模式促进学员自主学习,提升学员发现问题、评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再次,利用智慧教室、模拟教具,在教师保护下进行临床操作容错训练,培养学员自信心,并反复训练直至熟练,缩小学员实际操作能力与临床操作要求之间的差距;最后,通过对疾病及健康的理解、心血管疾病前沿发展的了解、实践中面对复杂病例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达到逐步积累经验,逐渐能独立思考并灵活运用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自成长能力。

2.2 围绕自成长能力,制定个体化培训方案,达到同质化培训目标

在培训目标的整体指导下,围绕自成长能力培养,根据学员自身情况分为3类:第1类,学历层次较低、基础理论薄弱;第2类,学历层次高、基础扎实,但临床技能薄弱;第3类,来自非教研医疗机构,缺乏教研能力。在总培训内容、时长不变的情况下,结合专科发展方向、人才培养规律,参照国内外相关培训经验,制定了个性化的培训内容,并针对以上3类学员调整差异化培训时间,为学员提供个性化专业发展选项。学员差异化轮转见表1。

表1 学员差异化轮转表(月)Table 1 Differentiated schedule of three types of students (month)

在注重差异化能力培养的同时,通过临床基础、专科临床基础、理论教育、学科前沿、专科技能、病例分析、教学及科研方法、实践八大培训模块,促进学员获得追踪学科前沿的能力、理解临床表象下病理生理过程的能力,通过操作学习曲线获得临床熟练操作的能力,在实践及教学、科研过程中提升协调和沟通能力。在个性化培训使学员获得针对性训练的同时,补齐短板,达到同质化发展,最终使学员达到均衡发展的目标,胜任未来心血管病专科岗位的要求。

2.3 围绕自成长能力培养目标,以个性化考核为抓手,确保培训质量

考试是检验并量化教与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规范化的流程是考试考核公平、公正的基本保证。培训中根据学员薄弱环节将其分为3类进行针对性培训,也据此设置了相应的阶段性考核。针对理论基础薄弱的学员,侧重考核基础理论与基本诊疗技能,形式主要采取在线闭卷,内容侧重心血管基础理论、指南解读、专科前沿等,通过电子化考试系统收集数据并评估,后期针对学习难点及未掌握知识点开展强化培训。针对临床技能薄弱的学员,侧重考核临床实践能力,形式主要为面试答辩、角色扮演、模拟操作等,内容包括病例分析、结果判读、主观分析问答及现场操作演示,由经验丰富的专家根据考核暴露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而对于教研能力薄弱的学员,侧重考核教学与科研能力,形式采用过程评价,科研活动成果量化积分制给予等级评定,由带教老师、导师针对教研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一对一及时指正。围绕专培学员自成长能力为切入点,在3类学员差异化培养及考试基础上,通过临床综合能力培养、量化细化考核指标、确定阶段性考核权重,以年度考核检验培训效果,根据考核结果调整教学方案,最终通过全国结业统考,成为有核心胜任力的合格心血管病专科医师。

3 问题与展望

尽管从培训基地角度加强自成长能力培养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较严峻的问题及挑战。首先,中国传统教学模式一定程度束缚了学员的自主学习意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从顶层制度设计、统筹规划方面逐渐改变观念;其次,各基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将自成长能力作为重点融入培训过程,灵活因人因材施教,加强培训针对性,既要克服承训基地因区域经济不平衡导致的硬件设施、软件条件、师资力量不均衡导致学员培养的周期和整体水平存在的差异,更要强调围绕自成长能力培养学员独立工作和创造性开拓的能力;再次,学员个体自主学习能力存在差异,需加强课程思政引导并建立信息化学情曲线分析并及时反馈,逐渐缩小学员素质差异。在培训实践中,紧跟医学与社会的发展,强化自成长能力培养,让每名接受过规范化培训的医师都能胜任心血管专科医师岗位。

猜你喜欢

心血管病胜任专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