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护理模式对颅内血肿围术期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9-22朱孝玉

关键词:血肿量表护理人员

朱孝玉

(句容市人民医院,江苏 镇江 212400)

颅内血肿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损伤继发性疾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颅内血肿发病率呈每年上升趋势,如何进行有效的治疗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临床上清除颅内血肿有效的治疗方式是微创清除术,可以通过引流实现血肿清除的效果,但是微创清除术离不开围手术期临床护理[1]。基于此,本文将我院接诊的122例颅内血肿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研究后对护理效果做了具体的分析,期望为颅内血肿手术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2例颅内血肿手术患者均是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1月接诊的患者,利用抽签分组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中,男32例,女29例,年龄41~66岁,平均(54.8±4.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31例,女30例,年龄42~67岁,平均(55.9±3.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定时监测患者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用药方案,保证手术正常进行,患者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内容包括:①术前护理:护理人员要对手术区域进行彻底的消毒清洁,备好手术相关器材,并向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告知患者手术方案的安全性,舒缓患者术前紧张情绪;②术中护理: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严密监控,保证手术室温度和湿度适宜,必要时可以为患者加盖保温毯,对于意识清醒患者要用和蔼的语言加以鼓励和支持,保证手术顺利完成;③术后护理:呼吸道护理方面要及时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清理,指导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纤维素食物,术后帮助患者取平卧位,定时对患者生命体征指标进行监测评估。还要特别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及时询问患者是否有头痛、头晕等症状,可以通过按摩促进患者肢体能力恢复,另外需要做好引流管护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利用SF-26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量表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躯体疼痛等8个维度,按照各个条目进行权重,获得粗积分后转化为0~100标准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2]。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S F-3 6量表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10天后研究组的SF-36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10天研究组 61 67.3±3.3 88.3±5.3对照组 61 66.9±4.0 76.9±3.2 t/0.603 14.381 P/0.548 0.000

3 讨 论

颅内血肿清除术可以有效的降低颅内血肿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同时,手术治疗离不开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本文对我院接诊的颅内血肿患者施以护理干预,均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是:综合护理可以从从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展开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术前护理人员可以积极的和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术前存在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以及时消除,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同时可以做好医疗设备的准备工作;在术中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控,保证了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术后护理是颅内血肿临床护理干预的重点环节,护理人员可以定时对患者进行呼吸道异物清理,保证了患者呼吸通畅,同时可以指导患者食用高能量及低糖低脂食物。在并发症护理中,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头部进行亚低温处理,避免了脑水肿和脑疝的出现,对患者进行定时翻身和按摩,有效的避免了压疮出现。通过一系列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保证了颅内血肿患者术后的安全,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颅内血肿手术患者施以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升围术期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血肿量表护理人员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