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汀类药物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

2020-09-22

关键词:时间段类药物心功能

汤 波

(象山县红十字台胞医院医疗健康集团石浦分院,浙江 宁波 31573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率较高,患者病情较为严重,预后不良,转归情况不良。分析得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全身无力、水肿等,发病后,疾病进展情况下,会导致患者死亡。对于本病患者来说,应尽早开展药物治疗,临床常用他汀类药物辅助治疗,作用是抗炎、降脂调脂、抑郁血栓等[1],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本组分析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他汀类药物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9年整年(1~12月)选择4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均知情,分组依据是治疗方式不同,观察组数据:男女分别是13例及10例,年龄范围是61岁~77岁,中位年龄65.5岁,对照组数据:男女分别是12例及11例,年龄范围是62岁~78岁,中位年龄65.0岁。二组患者资料相似,经t检验或者x2检验,差异不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抗心衰疗法,药物选择氢氯噻嗪,每天用药25 mg,逐渐增加患者用药剂量,选择卡托普利,每次用药剂量是6.25 mg,每天用药3次,将用药剂量逐渐调节,最高剂量是每次50 mg,选择美托洛尔,每次用药6.25 mg,每天用药2次至3次,最大用药剂量是每次50 mg~100 mg,每天用药次数是2次,药物选择酚妥拉明,用药剂量20 mg,混合5%葡萄糖注射液5%,采取静脉滴注治疗,选择地高辛,每次用药剂量0.125 mg~0.25 mg,每天用药1次。

观察组予以他汀类药物辅助治疗及常规抗心衰疗法,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阿托伐他汀治疗,每次用药剂量是40 mg,每天用药次数是1次。

二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

1.3 效果分析

治疗后,基本消失症状,6 min步行距离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其他接近正常水平的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为明显好转;明显好转症状,明显改善6 min步行距离、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为好转;其他情况为无效。总有效率=100.00%减去无效率。

1.4 统计学计算

整体分析患者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参照SPSS 20.0统计软件包,(±s)、率是表现形式,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 果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明显好转了临床疗效、不同用药时间段心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见表1、表2。

表2 二组不同用药时间段心功能对比(±s)

表2 二组不同用药时间段心功能对比(±s)

观察组 32.33±2.12 52.12±4.16 34.11±3.22对照组 42.65±3.15 45.22±3.78 40.02±3.54 t值 13.0348 5.8872 5.9228 P值 <0.05 <0.05 <0.05

3 讨 论

临床常见心脏病患者,疾病进展情况下,继续增加了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患者心肌组织功能性以及器质性变化加速,可促使患者将心室重塑,可促使患者发生慢性心力衰竭,对比单纯性心脏病患者,疾病程度更高,猝死风险更高。

临床实践证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他汀类药物辅助治疗,高效可行,效果较为满意。分析得出,他汀类药物属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分析药物药理作用,可对肝脏限速酶起到抑制作用,可对肝内胆固醇合成产生阻断效果,可促使患者明显下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明显阻断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利用他汀类药物辅助治疗,可良好抑制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炎症反应,可保护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本组实验得出:观察组明显好转了临床疗效、不同用药时间段心功能均明显改善。

综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他汀类药物辅助治疗的疗效较为理想,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疗效、不同用药时间段心功能,值得临床推荐。

猜你喜欢

时间段类药物心功能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磷脂酶相关脂蛋白A2在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的应用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夏天晒太阳防病要注意时间段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发朋友圈没人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