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励教授扶正为主治疗儿童风湿病经验

2020-09-21龚蓓苏励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0年6期
关键词:临床经验

龚蓓 苏励

【摘 要】 中医学认为,儿童常见的风湿病发病原因与成人大致相同。苏励教授认为,小儿生长发育的特点,相对于成人,其“稚阴稚阳之体”体质柔弱,气血未坚,脏腑脆薄,所以风湿病发病后容易加重,传变迅速;而其“纯阳之体”脏气清灵,随拨随应,治疗风湿病时只要顺应发育生长趋势,扶正为主,顾护元阳正气,且辨证准确,常可数剂而见效。苏励教授的辨证思路体现了中医治疗多样化、个体化的治疗优势。

【关键词】 儿童风湿病;扶正法;临床经验;苏励

苏励教授是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期在中医内科及风湿病专科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对风湿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风湿病通常泛指影响关节、肌肉、骨骼、血管及相关软组织,如肌腱、滑囊、筋膜等的疾病。儿童风湿病也较为常见,其中以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为多见[1]。苏励教授认为,由于小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儿童风湿病相较于成人风湿病,在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记录苏励教授扶正为主治疗儿童风湿病的经验,供同道参考。

1 儿童风湿病发生及治疗特点

小儿之体,中医谓之“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形体娇嫩、气血未充,常以“肺、脾、肾”三脏不足更为突出。正如《小儿药证直决》云:“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温病条辨》云:“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感触。”同时又由于其稚阴稚阳的生理特征,必然向着成熟完善的方面发展,表现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特点,故又称之为“纯阳之体”。因此,虽然小儿常见的风湿病发病原因与成人大致相同,但由于小儿生长发育的特点,相对于成人患者,其“稚阴稚阳之体”体质柔弱,气血未坚,脏腑脆薄,可导致风湿病发病后容易加重,传变迅速;而其“纯阳之体”脏气清灵,随拨随应,治疗风湿病时只要顺应发育生长趋势,扶正为主,顾护元阳正气,且辨证准确,常可数剂而见效。

2 扶正法为主在儿童风湿病治疗中的作用

2.1 提高免疫功能,减少疾病复发 扶正法为主在于提高患儿正气,使之有足够的抗邪能力,减少儿童风湿病复发的几率。《素问·评热病论篇》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湿病患儿病情反复发作,长期不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患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抵御外邪能力较差,容易遭受六淫外邪侵袭而患感冒等证。反复感冒或感冒长期不愈,则所患的风湿病也不会缓解稳定,甚至会加重恶化。其他如胃肠道炎症等也是常见的诱发因素。故在治疗时应着重扶助正气,预防外感发生,这就有效减少了风湿病的复发几率。如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以扶正为主稍加祛风通络之品即可,故扶助正气是为儿童风湿病治疗之上策。

2.2 降低西药不良反应对患儿正气的损伤 近年来,随着对儿童风湿病认识的逐渐加深,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在儿童风湿病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如醋酸泼尼松、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吗替麦考酚酯、环孢素等[2],这些免疫抑制剂存在不同程度增加感染机会、白细胞减少以及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應。此外值得提出的是,很多时候儿童风湿病所用免疫抑制剂的剂量同成人没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疾病的发生及治疗过程中,这些药物不可避免在祛除邪气(治疗疾病)的同时损伤了小儿的正气。中医采用健脾和胃、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等扶正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减少对内脏的损害,也可使西药治疗用足疗程,不致半途而废。而且通过扶正中药的治疗,风湿病患儿体质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性也随之增强。所以,苏励教授认为治疗儿童风湿病,在服用西药的同时加用扶正中药,一方面可以增强小儿正气抵御疾病,同时也可以降低西药的不良反应。

3 扶正法为主治疗儿童风湿病应三因制宜

《素问》云:“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这就不同于西药,中医治疗儿童风湿病是因人因时因地三因制宜辨证给药[3]。患儿体质不同,有的属于气虚或血虚体质,有的属于寒性或热性体质等,治疗应根据患儿不同体质有针对性地扶正用药,气血虚的补益气血、阴虚的养阴、阳虚的温阳、寒热偏盛的纠正其偏盛;再如四季气候不同,各地环境不同,处方用药也应有所不同。例如上海地区6月中旬到7月中旬属长夏季节,多雨多湿,此时给风湿病患儿开具处方时,就应适时加入芡实、薏苡仁等药以健脾利湿,以防患儿长夏季节湿困脾胃。总之,做到了根据患儿不同体质、所处的不同环境及地域三因制宜,扶正为主,辨证用药,且守法守方,就会取得良好的疗效。

4 扶正常用方剂玉屏风散加味

苏励教授常用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儿童风湿病。其组成包括黄芪、白术、防风、莪术。《灵枢》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肌肤,肥肌腠,司开合者也。”而玉屏风散固有补益正气、固表止汗之效。柯韵伯云:“以防风之善驱风,得黄芪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当倚如屏、珍如玉也。”方中黄芪宜生用,既能益气,气足则自能生血、行血、通痹;又可固卫实表,托毒外出。风湿病患儿本身形气未充且大多久病,正气不足,且又有关节肿痛等邪实之证,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黄芪既能补气又能托毒祛邪,较之人参等药有补虚之功而无敛邪之弊。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加强益气之功,且双补脾胃。防风祛风胜湿止痛。莪术行气活血化瘀,久病瘀阻用之最为恰当,但须与黄芪同用。《本草经疏》曰:“蓬获莪行气破血散结,是其功能之所长,……当与健脾开胃、补益元气药同用,乃无损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以多糖、三萜、黄酮等成分为主[4];白术含有苍术酮和白术内酯[5],防风中的色原酮及酸性多糖[6]等都具有提高免疫、抗氧化等作用;莪术有镇痛抗炎、免疫调节作用[7]。患儿如关节红肿热痛加忍冬藤、生石膏,关节冷痛加桂枝,关节肿痛明显加延胡索、青风藤、乌梢蛇,关节僵硬、晨僵明显加猪苓,关节畸形加炮山甲、全蝎,肾虚加狗脊、女贞子、墨旱莲。苏励教授以玉屏风散加味扶正为基础,再结合患儿的不同症状、体征进行加减,做到一人一方,守法守方,久服见效。

猜你喜欢

临床经验
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症经验介绍
增液汤和寿胎丸加减治疗羊水过少临床经验分析
管氏舌针治疗郁证36例疗效观察
卢传坚教授辨治慢性皮肤疾病经验举隅
党中勤教授行气润肠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总结
童安荣主任医师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
张恩树主任医师运用药引经验总结
从脾胃论治肺癌浅析
程志教授治疗恶性血液病验案举隅
瑶医权提汤治疗肝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