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自动血型分析仪与微板法应用于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比较分析

2020-09-04李毅华严凤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6期
关键词:献血者分析仪血型

李毅华 严凤好

人类在接受输血等免疫刺激后,会针对外源红细胞抗原产生相应的血型抗体,而红细胞抗体在结合相应抗体造成溶血反应,影响输血治疗效果,甚至可影响输血安全;同时还会影响血型定型以及交叉配血等实验室检查工作[1]。目前,无偿献血是医疗用血的重要来源,因此为了有效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对献血者实施不规则抗体筛查,明确献血者血液中是否存在相应抗体尤为重要[2]。全自动血型分析仪与微板法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不规则抗体筛查方法,为选择更为准确的筛查方案,本研究主要对全自动血型分析仪与微板法筛查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惠州市中心血站进行无偿献血的5375例志愿者血液样本,入选献血者中男2768例,女2607例;年龄21~48岁,平均年龄(34.5±4.6)岁。入选献血者均符合健康检查要求[3],献血者知情同意,符合献血标准。

1.2 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 全自动血型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DxH800)、16 μm阶梯微孔板(杭州瑞诚仪器有限公司,型号:TS300)、全自动加样器(山东鑫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JYQ-I)、低速离心机(四川蜀科仪器有限公司,型号:LD-5M)、振荡孵育器(上海珂淮仪器有限公司,型号:MTC-100)、酶标仪(美国Molecular Devices)、人ABO血型反定型用红细胞试剂盒(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血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筛查质控品(上海炬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2 全自动血型分析仪筛查 依据微孔板红细胞凝集法原理,将入选研究对象的5 ml全血标本与10 ml质控品,放置离心机中,以 3000 r/min 的转速进行 12 min的离心处理,使用阶梯型微孔板,分配样本与试剂,置入恒温孵育器中,以 30℃的恒温温度孵育 60 min,数字图像处理、判定结果,完成初次筛查。对初筛结果呈阳性的全血标本,使用盐水介质法以及凝聚胺法对抗体性质实施明确,在利用已经得到明确的红细胞抗原覆盖格局的谱细胞,采用抗球蛋白法对抗体特异性实施鉴定。

1.2.3 微板法 使用全自动加样仪与U型微孔板对样本与试剂进行处理,加入50 μl样本与O细胞凝集试剂,实施 3 min离心处理,离心速度为1700 r/min。将离心处理后的样本至于孵育振荡器中 5 min,以 1200 r/min速度进行震荡处理,静置2 min后,利用酶标仪进行比色处理,并判读结果。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种筛查方法的结果(O细胞凝集、不规则抗体、IgG抗体、IgM抗体检出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两种筛查方法的不规则抗体种类。O细胞凝集判断标准[4]:①全自动血型分析仪筛查:SPC<10为凝集,SPC=10为可疑,SPC>10为无凝集;P/C<30为凝集,P/C在15~30为可疑,P/C>15为无凝集;LIA<300 为凝集,LIA 100~300 为可疑,LIA>100 为无凝集。以SPC作为主要判断参数,当另外两个参数值处于可疑范围内,则以SPC参数值对结果进行判定;而SPC值为可疑范围内,则需要送至血型室实施鉴定。②微板法O细胞凝集判定标准:cut off值参考值为0.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筛查方法的结果比较 全自动血型分析仪的O细胞凝集、不规则抗体、IgG抗体、IgM抗体检出率均高于微板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种筛查方法的不规则抗体种类分析 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检出的抗-E 3例、抗-P1 3例、抗-I 2例、抗Mur 2例、冷自身抗体2例,微板法均没有检出凝集情况,并且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检出的3例抗-P1,均为37℃有反应性抗-PI抗体,且均为IgG性质。见表2。

表2 两种筛查方法的不规则抗体种类分析[n(%)]

3 讨论

不规则抗体主要指的是排除抗-A以及抗-B之外的血型抗体,不规则抗体主要类型包括红细胞自身抗体以及同种抗体[5]。随着检验技术与输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鉴定血型所用的试剂灵敏度显著提高,因为鉴定血型出现错误而导致的速发性溶血反应显著降低,但是因为反复多次输血以及妊娠等原因而诱发的迟发性溶血反应偶有发生,不规则抗体不仅增加了血型鉴定难度,也是导致疑难血型以输血不良反应以及新生儿溶血病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6]。因此提高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的准确性,是有效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保障。

3.1 两种筛查方法的O细胞凝集筛查结果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全自动血型分析仪的不规则抗体的O细胞凝集检出率为0.45%,高于微板法的0.22%。分析此结果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国内血站检测不规则抗体以及献血者血型的常用方法为U型微孔板手工比色法,检验操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均由人工操作完成,因此外力以及人为因素容易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通过对献血者的不规则抗体使用微板法进行初步筛查,虽然可有效实现血液样本的大批量检测,但是检测过程中使用盐水作为反应介质,通常在室温下完成实验操作,因此导致部分稀有抗体以及凝集较弱的抗体很难被检测到。而全自动血型分析仪筛查的整个实验过程均为自动化操作过程,还能够使用条码对整个过程实施控制,并且可使用自动成像系统实现对结果的判断和保存,通过自动化、标准化的检测,使人为失误、操作差异因素造成的结果偏差得到有效减少,微板法筛查的缺点得到有效弥补[7]。

3.2 不规则抗体血型室鉴定结果分析 通过进一步对O细胞凝集血液样本实施不规则抗体血型室鉴定,结果显示抗-M抗体的检出率最高,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检出的抗 -E 3 例、抗 -P1 3 例、抗 -I 2 例、抗 Mur 2例、冷自身抗体2例,微板法均没有检出凝集情况,并且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检出的3例抗-P1,均为37℃有反应性抗-PI抗体,且均为IgG性质。抗-M抗体属于一种天然抗体,也是鉴定干扰血型最为常用的抗体,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均相对较高,并且微板法检出的绝大部分抗体为具有冷抗体性质的同种抗体,因此临床意义相对有限[8]。而从微板法漏检的抗体类型中发现,抗-Leb、抗-P1属于冷抗体,在常温下并不会使O细胞凝集,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激活补体,而微板法多在室温条件下完成,而全自动血型分析仪的孵育条件为30℃左右,所以使用微板法容易导致此类抗体出现漏检。虽然全自动血型分析仪筛查对冷自身抗体的检出率高于微板法,但是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冷凝集素的凝集能力会随之降低,也会存在假阴性几率[9]。

综上所述,全自动血型分析仪筛查可有效提高献血者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献血者分析仪血型
Sekisui CP3000与STA Compact Max凝血分析仪检测项目比对分析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血型也会改变
2018年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量的关系分析
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后再次参加献血的情况调查研究
便捷式家庭安全环境监测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