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结合肺泡灌洗对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CRP水平及机械通气时间的改善效果

2020-09-04张月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6期
关键词:灌洗支气管镜炎性

张月进

COPD是一种呼吸系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1]。目前尚未完全明确COPD的发病原因,多认为其与职业性粉尘、空气污染、感染、吸烟以及遗传等因素有关[2]。近些年来,随着环境不断恶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出现了较多改变,COPD发病率逐年递增[3]。COPD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喘息、呼吸困难、气短以及咳痰等,由于治疗周期长、起效缓慢,因此需要长时间治疗,方能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4]。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临床需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改善其临床预后。为进一步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结合肺泡灌洗的有效性,现将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收的79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针对上述课题进行研究,内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收的79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39例)及治疗组(40例)。常规组患者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8.12±5.66)岁。治疗组患者中,男 20 例,女 20 例 ;年龄 42~74 岁,平均年龄(58.76±5.6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s)

注 :两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性别 平均年龄(岁)男女常规组 39 20 19 58.12±5.66治疗组 40 20 20 58.76±5.61 χ2/t 0.130 0.505 P>0.05 >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患者病情确诊,符合COPD并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②患者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③研究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

1.2.2 排除标准 ①甲状腺功能异常;②合并感染性疾病;③精神疾病者;④过敏体质、听力障碍者。

1.3 方法

1.3.1 常规组 给予患者常规治疗:包括机械通气、营养支持、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

1.3.2 治疗组 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结合肺泡灌洗治疗: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在入院第2天选择手术,术中选用仰卧位,经口鼻将纤维支气管镜置入,并观察支气管和病变部位,将气道的分泌物全部负压吸出,采用37℃的0.9%氯化钠溶液对病变部位进行灌洗,10~20 ml/次,反复灌洗 3~5 次,灌洗液的总量<100 ml,直到吸出液清澈。在操作时监测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和血压。在血氧饱和度<85%或心率>120次/min时停止操作,等患者血氧饱和度>95%或心率<100次/min时继续治疗。每3天治疗一次,患者的治疗次数按照痰液量和病情确定。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咳嗽、缺氧、咳痰、肺不张等显著改善;有效:咳嗽、缺氧、咳痰、肺不张等明显缓解;无效:咳嗽、缺氧、咳痰、肺不张等改善不明显。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血清炎性应激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PCT、IL-6、CRP血清炎性应激指标水平。③临床指标:包括机械通气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常规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应激指标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CT、CRP、IL-6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PCT、CRP、IL-6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3。

2.3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 治疗组患者的肺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 (5.63±0.84)、(13.28±1.38)、(8.27±1.19)、(5.23±3.16)d,均短于常规组的 (12.86±2.62)、(19.52±2.47)、(12.44±2.35)、(9.62±5.2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4。

表2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n,%)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应激指标水平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应激指标水平对比(±s)

注:与常规组治疗后对比,aP<0.05

组别 例数 PCT(ng/ml) CRP(mg/L) IL-6(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 39 20.46±0.95 8.44±0.80 12.88±0.56 8.37±0.81 15.45±0.57 8.45±0.41治疗组 40 20.51±0.42 2.95±0.69a 12.90±0.36 4.12±0.56a 15.59±0.60 5.95±0.59a t 0.3038 32.6888 0.1893 27.1852 1.0628 21.8179 P 0.7621 0.0000 0.8503 0.0000 0.2912 0.0000

表4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 (±s,d)

表4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 (±s,d)

注:与常规组对比,aP<0.05

组别 例数 肺啰音消失时间 咳嗽消失时间 咳痰消失时间 机械通气时间常规组 39 12.86±2.62 19.52±2.47 12.44±2.35 9.62±5.26治疗组 40 5.63±0.84a 13.28±1.38a 8.27±1.19a 5.23±3.16a t 16.6020 13.9073 9.9871 4.5098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危重,治愈率低,病死率高。临床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善通气、缓解临床症状和清除气道分泌物[5]。常规治疗多采取抗菌药物以及吸痰处理,由于抗菌药物较难在肺内发挥有效血药浓度,而且气道分泌物的清除效果不佳,因而治疗效果不是非常理想[6,7]。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能够准确的观察分泌物的所在位置,对于吸除分泌物与改善呼吸道症状极有帮助[8]。常规吸痰对于稀稠痰液不能完全吸除,但纤维支气管镜下能够及早稀释痰液,增强吸痰效果[9,10]。利用反复吸引与灌洗,可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和肺换气效果,并有效的清除炎性分泌物,改善病灶的血液循环,同时促进病灶好转[11,12]。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灌洗、吸痰等操作可引起血压升高和心律失常,建议医护人员充分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避免出现不良事件[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常规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取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结合肺泡灌洗这种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优势较为明显;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PCT、CRP、IL-6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结合肺泡灌洗治疗能够有效清除炎性分泌物,加速病灶的痊愈;治疗组患者的肺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5.63±0.84)、(13.28±1.38)、(8.27±1.19)、(5.23±3.16)d,均短于常规组的 (12.86±2.62)、(19.52±2.47)、(12.44±2.35)、(9.62±5.2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结合肺泡灌洗治疗可快速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患者病情加重的风险。

综上所述,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结合肺泡灌洗治疗运用于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中有效性高,临床症状和PCT、IL-6和CRP等血清炎性应激指标水平能够得到显著改善,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灌洗支气管镜炎性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早期连续支气管灌洗在老年昏迷病人肺部感染中的防治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