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心电图应力测试和阻抗心动图监测结果评价军事体能的研究

2020-08-13欧东波谢中培黄金燕朱玉峰崔婉婉

海军医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标兵心动图机能

欧东波,王 琦,李 虎,谢中培,黄金燕,朱玉峰,包 霞,崔婉婉

近年来,随着我军新时期战略重点的南移和海上、礁岛上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不仅东海、南海沿海战区军事训练和军事演习日益增多,而且经常有大批部队快速机动进入热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执行军事任务。特殊环境的各种作训任务,更需要强大的体能支持。

在和平备战时期,心脑血管意外事件是部队人员的重要威胁,轻则导致战斗力下降,重则导致意外减员。如何能提前发现部队人员身体机能尤其是心脑机能的潜在风险,从运动医学的角度评估军事体能尚未有系统研究。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自2018年从美国梅奥心脏康复中心引进了一套心脏评估和康复系统,笔者创新性地将平板运动试验结合运动心肺-动态心输出量系统应用于军事体能评估,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某驻地部队体能标兵80名(标兵组),均为男性,年龄18~40岁,随机来源于不同的部队单位。体能标兵,训练成绩比较突出,综合成绩排名在其所在单位前5%以内。排除有明确心脑、内分泌疾病者。对照组为部队普通士兵80名,均为男性,年龄18~40岁,随机来源于不同的部队单位。排除有明确心脑、内分泌疾病者。

1.2 方法 同时进行运动平板试验,即心电图应力测试(electrocardiogram stress testing,EST)和无创心排量监测,即阻抗心动图(impedance cardiography monitoring,ICM),通过观察平板运动心电图及实时检测血流阻抗图变化,记录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心肌收缩力(myocardial contractility,CTI)、前负荷率(early diasiolic filling rate, EDFR)以及外周血管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 SVRI)等多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2组运动耐力、SV的平台期(每搏阈)的差异;同时观察运动中心电图有无ST段改变、心律失常等心肌缺血事件。两个测试项目同时进行,研究对象在运动平板上完成测试,人员出现不能耐受症状(如极度疲乏、心悸胸闷胸痛等不适)后终止试验,但运动时间最长不超15 min,即不超运动平板试验的E5级。

ST段改变:运动期和恢复期出现ST段压低(标准导联大于0.5 mv或者胸导联大于1.0 mv)或抬高(V1-V3导联ST段抬高0.30 mv,或者其他导联ST段抬高0.1 mv),或出现T波改变。

心律失常:运动期和恢复期出现室性早搏、房性早搏、阵发性室上速、阵发性室速、阵发性房扑房颤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标兵组人员的阻抗心动图数据比较 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对照组和标兵组静息的SV、CO、CTI、EDFR、SVRI并无明显差异。对照组达到每搏阈时间为(3.9±1.5)min,而标兵组为(6.1±2.6)min,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标兵组人员的SV、CO、CTI、EDFR和SVRI数据比较(x±s)

2.2 对照组和标兵组人员运动等级比较 对照组和标兵组人员运动耐力均较强,跑到了E4等级以上。标兵组E4等级7例(9%),E5等级73例(91%);对照组运动到E4等级20例(25%),E5等级60例(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7.53)。

2.3 对照组和标兵组人员ST段改变和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比较 对照组与标兵组在运动期以及恢复期出现心血管事件的比率见表3。标兵组出现ST段改变6例(7%),明显低于对照组[17例(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律失常发生率2组未见差异(P>0.05,χ2=0.07)。见表2。

表2 对照组和标兵组人员ST段改变和心率失常发生率的比较[例数(%)]

3 讨论

对部队医院来说,保障部队的强大战斗力是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特殊环境下执行任务,体能的消耗是极其大的[1],因此也常常要求强大的军事体能支持。谢庆芝和邱祖建[2]主导的一项研究表明,心源性猝死占该研究总猝死人数的70.21%。这些研究结果和国际上著名的持续了26年之久的Framingham研究结果相似,心源性猝死占总猝死事件的75%。而实际上,恶劣的环境下,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极高。

早期的心脏类疾病60%以上在临床心电图、彩超、24 h动态心电等检查中发现不了阳性结果。尤其是运动过程中的检测和评估,无论是CT、MRI还是超声,受制于原理的限制,只能对被测对象静态时功能进行评估。而被测试者的很多异常是在运动负荷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才会有临床表现或指征,从而被发现、预防和治疗。如何能提前发现身体机能尤其是心脏机能的潜在风险,掌握受训者身体机能的变化一直是军事训练中的难题。

心肺运动试验是一种人体心肺代谢等系统整体功能学的检测方法,可以收集以氧气代谢为核心的整体生理学信息。根据心肺运动试验规范化临床实施操作和数据分析图示与判读原则,才可以为人体功能状态得到一个整体、客观、定量的科学评估[3]。而动态心输出量检测对于评估患者血容量及心脏功能是可靠的[4]。实际操作中,笔者创新地通过阻抗心动图监测的数据来分析人员的循环生理学信息,同时结合运动平板(心电图应力测试)来进一步分析人员运动能力及心血管风险。运动平板已经被证实对于诊断心肌缺血有重要的意义[5-6]。最新的研究也证实心脏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肺运动试验指标密切相关[7]。

本研究中,笔者发现2组静息的SV、CO、CTI、EDFR、SVRI并无明显差异,提示2组人员的循环生理学并无巨大差异。对照组运动到E4等级20例(25%),E5等级60例(75%);标兵组运动到E4等级7例(9%),E5等级73例(91%),可以看出标兵组的运动耐力强于对照组。

Ferreira等[8]研究发现,增量运动期间的“定性”和“半定量”信号形态可以提供临床有用的信息,以估计患者的身体机能情况。每搏阈,即到达SV的平台期的时间,通过分析阻抗心动图而得出的数据,是判定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照组达到每搏阈时间为(3.9±1.5)min,而标兵组为(6.1±2.6)min,2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即提示标兵组的运动能力强于对照组。

对照组出现ST段改变17例(21%),心律失常8例(10%),标兵组ST段改变6例(7%),心律失常9例(11%)。2组ST段改变的比例有显著差异(P<0.05),而心律失常发生率未见差异。对比对照组,标兵组发生ST段改变是较少见的。但是笔者观察到标兵组有6例出现了ST段改变,提示通过单纯训练成绩选拨出来的体能优秀人员,个别人员仍存在心脏风险。

总之,笔者通过阻抗心动图监测的数据来分析人员的循环生理学信息,同时结合运动平板(心电图应力测试)来进一步分析人员运动能力及心血管风险,对军事体能的科学评估进行了尝试。从运动医学的角度客观评估部队人员身体机能,有助于给日常训练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得训练更高效、更安全,更有助于合理安排军事任务,避免非战斗性减员,同时对军人的健康未来也有帮助。

猜你喜欢

标兵心动图机能
超声心动图诊断Fabry病1例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人体机能增强计划
加压训练对人体机能的影响研究
节约标兵是怎么炼成的
“五老”标兵:刘应启
一位技术标兵的自学成才路
从高考落榜生到科技致富标兵
刑法机能新探
用加法自诊甲状腺机能亢进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