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确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后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0-08-12王骁周锡建顾培

肝脏 2020年7期
关键词:分析仪基线定量

王骁 周锡建 顾培

近年来,精确放疗技术应用广泛,对中晚期无手术指征尤其是并发门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其能实现肿瘤精确照射,提高局部控制率[1-2]。而大量报道显示,放疗虽是抗PLC的常规手段,但会对免疫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打击,引起免疫系统部分或完全抑制,促使HBV大量复制出现再激活,进一步加重肝功能损伤,严重情况下会诱发肝衰竭[3-4]。另有研究发现,肝细胞癌患者全身化疗后乙型肝炎发生率约占60%左右,主要与HBV再激活有关[5]。目前虽有报道指出精确放疗技术可减少中晚期PLC患者放射性肝病发生风险,但关于其是否会诱发HBV再激活及其具体机制,临床鲜有报道[6]。

资料与方法

一、 一般资料

选择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PLC患者138例为对象,纳入时间为2016年5月—2019年5月,男77例,女61例,年龄18~85(57.9±7.7)岁。PLC诊断参考《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年版)》[7];所有入选患者年龄≥18岁,均无法行根治性切除手术;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或B级;入组前3个月内未接受过放化疗、介入及其他治疗;均耐受精确放疗;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心、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及意识障碍或精神疾病;(2)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及出血倾向;(3)肝Child-Pugh分级为C级;(4)其他肝炎病毒或艾滋病毒感染;(5)近期急性感染;(6)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7)已出现肝外转移和(或)远处转移;(8)其他恶性肿瘤;(9)既往有肝脏放疗史;(10)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本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二、方法

(一)治疗方法 实施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行原发肿瘤和门脉癌栓勾画,判断大体肿瘤体积(GTV),外扩GTV至1.0~1.5cm,形成计划靶体积(PTV)。设定PTV边缘剂量为1.8~2.0 Gy/次,5次/周,持续25~33次,总剂量维持45~64 Gy,疗程5~7周。患者放疗前及放疗期间均配合护肝治疗,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疗程结束后采用门诊复查形式随访12周。HBV再激活判断标准[9]:患者放疗期间或放疗结束后与基线水平比较,HBV DNA定量升高>10倍;或HBV DNA定量由<检测下限的基线水平升高达可检测水平。

(二)检测方法 采用美国ABI公司ABI PrismsTM-7900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仪测定HBV DNA(江苏默乐生物科技);电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HBeAg水平(厦门海菲生物技术);以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AU5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法测定AST、总胆红素(TBil)、AL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北京利德曼生化技术);采用西班牙BioSystems公司A15型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血清白蛋白(Alb)水平(西安回天血液制品);采用迈瑞公司生产的BC-5800型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上海哈灵生物科技);采用法国Stago公司生产的STA-R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一期法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上海颖心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行χ2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间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PLC精确放疗后HBV再激活发生情况分析

138例PLC患者均行精确放疗,有34例(24.6%)发生HBV再激活,其中精确放疗后4周发生6例(4.3%),8周发生16例(11.6%),12周发生12例(8.7%),均纳入HBV再激活组;104例(75.4%)未发生HBV再激活,归入HBV未激活组。

二、HBV再激活组与HBV未激活组基线资料比较

HBV再激活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B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HBV未激活组(P<0.05),血清HBV DNA >1.0×104拷贝/mL所占比例显著高于HBV未激活组(P<0.05),肿瘤大小等基线资料较HBV未激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HBV再激活组与HBV未激活组基线资料分析

续表1

三、影响PLC患者精确放疗后HBV再激活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精确放疗后HBV再激活为因变量,以上述差异显著的单因素为自变量,归入logistic回归模型(肝Child-Pugh分级为A级赋值1分,反之0分;HBV DNA>1.0×104拷贝/mL赋值1分,反之0分)。结果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HBV DNA水平是PLC患者精确放疗后HBV再激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讨 论

据调查,目前精确放疗技术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治疗各种恶性肿瘤(如食管癌、肺癌等),包括三维适形放疗等[8]。但有报道显示,PLC患者三维适形放疗致HBV再激活率高达23.21%[9]。Paul等[10]报道,PLC患者三维适形放疗后HBV再激活率达20%~30%。而本研究发现,PLC患者精确放疗后HBV再激活率为24.6%,与上述报道相似。可见,HBV再激活属PLC精确放疗后严重并发症,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目前关于HBV再激活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有报道认为其包括三个阶段:(1)肿瘤治疗致免疫系统受抑,导致病毒大量复制,HBV DNA定量水平显著上升;(2)患者抗肿瘤治疗结束后免疫功能开始恢复,因HBV感染的肝细胞被逐渐清除,致使急性肝炎等症状出现,且HBV DNA水平开始下降;(3)处于临床恢复阶段时,肝功能损害等症状逐渐好转,HBV标记物逐渐恢复至基线水平[11]。本研究发现,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是患者精确放疗后HBV再激活的独立影响因素,与以往报道[12]一致。Gong等[13]也认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患者三维适形放疗后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通常肝功能储备越差,患者放疗耐受性相对越差,易出现HBV再激活;肝Child-Pugh分级越高,预示患者肝功能储备越差,而精确放疗可能会进一步导致患者肝功能恶化,增加HBV再激活风险。本研究发现,HBV DNA水平是患者精确放疗后HBV再激活的独立影响因素,与以往报道[14]一致。Huang等[15]研究显示,血清HBV DNA>1.0×104拷贝/mL时,患者HBV再激活风险相应增加,证实了本结论。血清HBV DNA定量水平直接反映HBV复制情况,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机体免疫状态和肝脏纤维化状态。笔者认为,血清HBV DNA定量水平越高,可能预示HBV大量复制,肝细胞损伤加重,导致HBV再激活风险增加。此外,有报道认为,PLC患者精确放疗后HBV再激活虽与HBV状况、TNM分期等因素无关,但与放疗剂量密切相关,与本研究结论存在偏倚,可能与研究对象的选择等有关[16]。

综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血清HBV DNA水平与PLC患者精确放疗后HBV再激活密切相关,但本文未探讨患者HBV再激活的治疗,有待今后深入研究。

表2 影响PLC患者精确放疗后HBV再激活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猜你喜欢

分析仪基线定量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显微定量法鉴别林下山参和园参
一种SINS/超短基线组合定位系统安装误差标定算法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一种改进的干涉仪测向基线设计方法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
慢性HBV感染不同状态下HBsAg定量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