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性肝损伤糖皮质激素应用的时机与指征

2020-08-12李文庭杨亮何宏亮赵宗豪李宜

肝脏 2020年7期
关键词:皮质激素胆红素肝功能

李文庭 杨亮 何宏亮 赵宗豪 李宜

随着社会的发展, 由药物 (包括化学药品, 生物药品, 保健品及传统中药等)诱发的肝功能损伤频繁见诸报道, 重者可发展成为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目前对于药物性肝炎(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 的治疗主要包括保肝,降酶等药物,疗程较长,效果不明确[1-2]。而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stemid,GC)在DILI中的使用仍有一定争议,本文进一步探索了糖皮质激素对重度肝损伤的疗效,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月我科收治的33例DILI患者, 入选患者均严格参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的RUCAM评分均>6分,部分>8分。 纳入标准:(1) 患者出现显著肝功能损害;(2) 年龄>18周岁;(3) 有明确用药史; (4) 同意使用糖皮质激素。排除标准:(1) 合并HAV, HBV, HCV, HEV等嗜肝病毒感染;(2) 伴有严重心、肾或其他器官疾病者;(3) 有激素使用禁忌者;(4) 有出血倾向者。

按照指南将DILI的肝功能损伤程度分成6级[1]: 0级(无肝损伤),1级(轻度肝损伤),2级(中度肝损伤),3级(重度肝损伤),4级(肝衰竭),5(致命)。按照诊断标准,观察组1级8例,2级4例, 3级9例,治疗组12例均为3级。

二、方法

根据患者是否使用激素, 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21例)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还原性谷胱甘肽(1.8 g/d),异甘草酸镁(150 mg/d),腺苷蛋氨酸 (1.0~1.5 g/d)等, 治疗组(12例) 接受常规治疗一段时间后,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初始剂量为琥珀酸氢化可的松(150~120 mg/d)或甲强龙 (40 mg/d)或地塞米松(10 mg/d)。根据患者生化检验结果调整激素剂量。在此基础上观察激素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三、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

(一) 疗效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以及治疗不同时间点患者转氨酶以及胆红素的变化。不良反应观察指标: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出血,感染(包括自发性腹膜炎或其他器官感染),病情反复或加重(肝功能反跳)。

(二) 疗效判定:有效:自觉症状消失,患者血清胆红素在治疗第三天下降10%以上或第7天下降30%以上,减量后,肝功能无反跳。无效:未达到上述治疗标准[3]。

四.统计学分析

结 果

一、一般资料

综合分析33例患者的基本资料, 两组患者在男女比例(8/13 vs 8/4,P>0.05),年龄[(43.6±12.3) vs (52.9±16.5)岁,P>0.05] 均无明显差异。

二、33例DILI患者的年龄分布及构成比

本文分析了33例DILI患者的年龄分布及构成比,结果显示,<18岁的患者1例(3%),18~60岁10例(30%), >60岁22例(68%),说明DILI易发生于老年患者。

三、DILI涉及的药物及构成比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33例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显示在构成DILI的药物中,15例是中药(中成药) (46%),4例为抗生素 (12%),4例为高血压药物 (12%),2例为肿瘤靶向药物 (6%),2例为抗抑郁药物(6%),1例为降脂药 (3%),1例为抗肿瘤药物 (3%),1例为消化系统药物 (3%),3例为其他药物 (9%)。

四、33例生化指标变化以及疗效评价

本文分析了33例患者的辅助检查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初始ALT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 血清胆红素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肝损伤程度低于治疗组 (P<0.05)。而其他指标如AST, G-GT, ALP以及PT-INR 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在研究中,治疗组患者(12例)入院时生化指标提示血清转氨酶以及胆红素明显升高,常规治疗3~5天后,ALT 下降,但总胆红素升高。加用激素后1周,患者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在后续的减量维持中仍稳步下降,肝损伤程度明显减轻(P<0.05)。

纵观病情发展,在治疗开始前,治疗组患者肝损伤程度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结束后,两者患者肝损伤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说明激素能促进重度药物性肝损的恢复,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主要表现为ALT/AST及STB的变化,而G-GT及ALP变化不明显。综合分析两组患者治疗1周时的有效率,观察组为11例(50%),而治疗组为11例(91%),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P=0.02)。

五、不良反应观察

观察组部分患者出现肝功能反复,表现为血清胆红素升高;1例出现发热,但未出现自发性腹膜炎等感染。治疗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两者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 (P>0.05)。

表1 33例患者治疗过程中辅助检查结果

讨 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由药物、保健品等诱发的DILI的发病率不断升高[4, 5]。流行病学资料显示,DILI在欧美国家发病率约0.001%~0.02%,在我国约为1.7%[6], 且中药(中成药)为我国DILI患者的主要诱因[7]。本研究对33例患者的病因构成分析显示,15例患者(46%) 诱因为中药(中成药),其次为心血管类药物,提示临床医生需注重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DILI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的不同人群[8], 本研究显示,60岁年龄段患者占总数的67%,明显高于年龄<60岁患者,这可能与老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多,且长期服用中(成)药及心血管药物有关。

我国学者的大样本研究显示:对于首次发作DILI患者,49%的患者表现为ALT升高 (高于5倍正常值),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肝细胞性损伤及随后的胆道系统损害。本研究纳入的33例患者,均出现明显的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15例患者(45%)ALT,20例患者(61%) 总胆红素升高超过5倍正常值,与文献相符。在诊治过程中,ALP及GGT变化不明显,治疗结束后水平无明显下降,说明ALP和GGT不能及时准确反映疾病的转归。在肝损的严重程度分级中,PT-INR被认为是重要的指标,但本研究中33例患者均无明显延长,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关系,这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关,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扩大样本量,研究PT-INR在DILI转归中的作用。

目前常规治疗对重度肝损伤患者(3级以上)疗效不佳,易出现肝功能波动,甚至迁延不愈,转为慢性可能。在本研究中,常规治疗组患者(21例,9例为重度肝损伤),在治疗1周后,肝功能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肝损加重,这也说明常规药物对重度肝损伤疗效有限。

基于此,学者们尝试将GC应用于DILI[9],特别是重度肝损伤患者的治疗。CHIN等[10]认为,在DILI患者治疗6周仍无效的情况下可使用大剂量GC。 周超等认为对于进展较快的重症患者,使用GC效果明显[11]。张玉果等研究表明,对于重症DILI患者,早期使用GC,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学指标,降低病死率[12]。目前对于激素的使用时机及剂量仍存在一定争议:主要体现在用药时机,剂量,品种和疗程等,同时,GC仍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这也限制了GC的广泛应用[2]。鉴于此,医务工作者们认为在疾病早期使用小剂量GC治疗重症肝病[13-14],能收到显著效果。

本文纳入的12例重度DILI患者,在排除激素禁忌证后,均在疾病早期使用了GC治疗,剂型包括甲强龙、琥珀酸氢化可的松(HCSS),地塞米松等,从小剂量开始 (HCSS约 150~200 mg),若短期内(3~5 d)患者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调整GC用量,给予小剂量维持。结果显示,治疗1周内,血清胆红素下降幅度多达50%,有效率达92%,明显高于观察组,说明早期使用GC能短期内明显改善肝功能损害。随后调小剂量GC维持过程中,血清胆红素进一步下降,且均未出现肝功能反复、感染、腹水、出血等不良反应,提示GC治疗重度DIL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整个治疗过程中,ALT及总胆红素均显著下降,对激素应答良好,这与文献报告相符[15]。提示在DILI早期,在排除禁忌证后积极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皮质激素胆红素肝功能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三七总黄酮抗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的效应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