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技术与体验式展示空间的融合设计研究

2020-08-04顾恬恬刘万萌SongxuGuTiantianLiuWanmeng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0年5期
关键词:空间设计空间信息

宋 旭,顾恬恬,刘万萌 Song xu & Gu Tiantian & LiuWanmeng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300)

现代展示技术突飞猛进,对于展示空间设计这个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新的技术带来了更多元便利的展示效果。与此同时展示空间在融合接纳新技术的介入中必然地展示出了一些新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分析讨论新媒体技术与展示空间结合的优势劣势并扬长避短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话题[1]。说是“参与”展览的方式,由原本静态带向的文化传达,转向集视觉、嗅觉、听觉、体感有机一体的动态方式,展览变成一种互动参与性的文化交流活动,大大提高展览的趣味性,同时增强了展览内容的传达效率,可谓优势突出。

1 新媒体展示空间概述

新媒体的概念是模糊的,因为“新”的概念是相对的和变化中的。我们一般是指当前社会,运用了前沿的科学技术和传达方式的媒介,以此区别与历史上旧有的传播方式。由此可见,新媒体的内涵也是不断发展更新的。如今的展示空间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能够利用新技术优势,使空间、时间和地点有机地融合,观众由此获得不同于以往的感受体验,这种感受对每个人都是不尽相同的。新媒体的加入,使得观众与空间以及展品之间的关系更近,加快了信息交互性的趋向[2]。

VR(虚拟现实技术)、AI(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展示空间的融入,区别于传统展架、展柜形式的展示空间思维方式大量应用于现代展示空间中。这种新的展示方式运用全息立体成像、巨幕投影、沉浸式多感官体验等技术的应用,营造出如临其境的观展方式,确切的

2 互动体验与展示空间的关系

信息传递为主要功能地展示空间,传达方式的高效性和趣味性是设计师主要考虑的因素。而作为信息的接收者,观众接收信息的最有效方式当属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了[3]。参观展览就像参与实验一样,用双手去操控、近距离感知信息的呈现载体,得到第一手的感受体验。展示体验空间的设计就是要使用利用空间的实体和虚拟的情境,最大化空间与观众的交互,双向的、高效地、直接地传达展示信息(图1)。

2.1 友好的互动体验感受是展示空间设计的服务理念

展示空间设计的质量标准,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在技术追求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到人的感受。不可以减少观众体验为代价片面发展新技术,导致观众失去观展乐趣,影响对设计质量的评价[4]。

2.2 新的媒介对于展示空间的影响

媒体(Medium)又称媒介(Media),范指两事物发生联系的任何物质中介。在展示设计领域,则指的是无形的信息与受众之间传达的中间物质,即信息的载体。而这种物质载体是随着人类生产技术的发展逐渐变化的。从古老的竹简刻画到纸质载体,从电子屏幕到多维体感设备,发展至今,人类创造了越来越能反应信息本来面貌的展示手段。但无论传达方式如何快速更新,展示空间设计的一般规律一直都是巧妙地布置空间,并通过一系列主题明确的作品,使空间对外传达主旨思想,就像批评家Germano Ce lant描述的那样[5]。

由于展示空间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传达信息,传播效率是其主要考虑因素,而传播媒介是影响传播效率的关键,因此展示空间与媒体必然地紧密联系在一起。

3 新媒体参与的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

在流媒体技术司空见惯的时代背景下,观众已经习惯了形象生动的多维感受方式,平面化信息展示对于当今的观众已经严重缺乏吸引力,技术的普遍进步带来了观众需求的提高。我们的展示设计急需发展符合时代审美情趣和情感需求的展览思维方式,更加注重展览的体验性[6]。

3.1 观众参与性增强

图1 2015年米兰世博会的西班牙馆

图2 BEHANCE软件展厅

图3 佳能品牌展销设计

图4 巴黎世家沉浸式秀场设计

以往的媒体信息通常是来自官方,展览信息的渠道来源相对单一乏味。当今时代自媒体的兴起,尤其是移动终端的大众化,群众普遍参与到媒体信息的制造行列中,像百度百科、抖音短视频等新型在线平台,就是非常开放的信息互动娱乐平台,人人都是信息制造者和接收者的综合体。大众群体对于信息制造的参与程度加深、参与方式也日益多元化,逐步改变了对于信息接收的习惯,新时代的展示设计需要顺应大众习惯来进行信息传递(图2)。

3.2 展示传达方式趋势变化

3.2.1 展示手法多元化

传统的单向物质载体的展示形象已经不再符合当下观众需求,展示方法趋向于多种媒介的组合设计,来进行信息传达,像数字化影像,声音、体感的加入,观众心理感受更加丰富,主题氛围营造更加真实和富有艺术性[7]。

3.2.2 静态形象动态化

数字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辅助,使得动态化的展示技术得以实现。动态展示手法在展示效率和信息传达准确性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能够实现传统静态展示不能达到的临场体验。另外,在经济性方面,虚拟展示能够大幅度减少实体展品制作成本和布展成本,又能减少人力投入和时间投入。

3.2.3 观众主观参与性趋势

相对以往的单向传达的展示设计,互动性展示更能强调观众主体的能动性,积极地参与到展览中来,得到信息并能给予反馈,在展品再次创造的过程中处于动态地位。

3.2.4 非物质性特征显著

技术的进步,展示空间的非物质化趋势显著增强,物质手段与非物质技术融合成为互动展示设计的主流方式。其中物质手段指的是从传统展示设计中延续下来的展柜、展架、展板和实体展品或者实体场景塑造。而非物质性的呈现则是指数字技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或者体感技术营造的数字化的展示场景,这种场景的特点是依托数字设备而存在,不具有实际的物质形态(图3)。

物质性的场景中,融入一定的非物质性虚拟场景,使得整体展示场景更加逼真,艺术性更强。实现单纯物质空间不可达到的动态性逼真效果。另外味觉、触觉等其他感官技术又能弥补了观众感受性的单一性缺陷,更加真实可见,使得展示内容向外拓展。比如,3D虚拟展示的场景能够轻松地帮助观众来到一处逼真的幻想场所,这种场所可能是以前不可触及的其他星球,又或者是还没有实现的未来场所,我们可以借此来展望[8]。

3.3 展览生活化

展览活动,从来不只是针对少数专业人士的定向传达,而是带有普遍教育意义或者是民众休闲功能的,更多的是普通民众丰富个人精神生活的场所,因此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简单有效的面对大众的展示设计方法尤为重要。进入生活中的态度是新时代展览的自我定位,更是作为一处社会化的公共艺术空间而实现本身的存在意义。空间将个人引入到社会整体中来,将社会生活延伸到每个人,成为一处充满活力的枢纽存在(图4)。

4 虚拟展示设计行业现状简析与反思

现代展示媒体技术突飞猛进,给设计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的设计手法和表现方式,但是。与此同时,过度追求技术的应用,简单粗暴地模拟堆砌新鲜的技术形式,忽略展览内容的本质传达和对于体验者情感需求的满足,势必导致技术新鲜感迅速减退,设计无法满足消费。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问题:

4.1 设备的操作方式不够简洁。

体验式设备运用交互技术来增强效果,但是过度依赖技术的展示活动,缺少了很多情感体验为主导的体验,大大减少了展示内容本身的文化内涵。本意为了提高观众对于展示内容的兴趣,激励观众参与理解展示内容,但是过于显露新奇的技术和未知的体验,却忽略了吸收内容的机会[9-10]。

4.2 体验设备密度过高导致空间体验较差。

许多展览空间出现设备不合理的分布现象,忽略了空间基本尺度的合理性。体验设备无规划的放置使得展示空间存在不良的展示效果,尤其是高密度的分布,观众处于狭小的空间中,拥挤不堪,本来需要一定观赏距离的设备被极度压缩,失去原有的优质体验。

4.3 环境设计的艺术性较差。

往往此类利用新技术的展示空间,设计时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新设备的使用上,以科技设备为主导来布置空间,而空间设计原有的艺术性和视觉功能性被忽视,导致环境形象审美较低,趣味性不足,甚至基本功能性受到影响[11-12]。这种偏执的追逐新技术是得不偿失的假进步现象。设计师应该根据空间特点合理规划展厅的整体形象,把技术性内容与空间统一起来考虑,是效果美观并且功能合理[13-14]。

5 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见,新媒体技术已经不可避免地参与到我们的艺术生活中来,并且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提升品质的作用。这种新的展示空间带给了我们更加开放、新奇、生动的艺术文化体验,影响着我们看待和体验世界的视角和方式,使我们的精神文明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这种新的方式并不成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足和进一步探索的空间。这就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它,巧妙地运用智慧去发展创造,扬长避短,持续技术与艺术结合的美好探索,创造未来新的展示空间设计。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空间信息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空间是什么?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创享空间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