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对策研究

2020-06-27杨小峰

考试周刊 2020年51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摘 要: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生的学习、成长、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初中历史课程则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此,首先阐释了劳动教育的内涵与意义,继而从深化历史课程教学效果、健全初中劳动教育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三个角度阐释了劳动教育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价值,并提出了劳动教育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对策,如深挖教材内容、妙用历史人物、立足核心素养、开展社会活动等。

关键词:初中历史;劳动教育;核心素养

历史课程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课程,肩负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21世纪以来,随着教育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日益普及,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渐从单一维度的历史知识教学转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德智体美劳的均衡发展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劳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因此,初中历史教学要有意识地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容,借助历史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能力。

一、 新时期劳动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从构词的角度而言,劳动教育由“劳动”和“教育”组合而成。根据《辞海》的解释,“劳动”指“精神或肉体为换取利益而活动”。基于此,劳动教育是围绕劳动开展,以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劳动能力为目标的教育。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主体、客体和意义的内涵集成体。劳动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决定了劳动在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高度重视学生劳动教育的开展,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劳动教育的内涵也在深化,逐步从劳动技能训练向劳动品质发展演变。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建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明确了当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也为劳动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新时期劳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学生实践能力普遍薄弱。劳动教育以劳动实践为中心,能够有效克服当前教育事业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劳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对学生课程学习有重要帮助,对学生生活乃至未来走向社会也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二、 劳动教育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价值

(一)深化历史课程教学效果

初中历史课程内容极为丰富,涵盖了古今中外数千年的历史,知识点众多。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中很容易出现学了就忘的现象,对一些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理论等缺乏深入的了解。劳动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学中的融入,对深化历史课程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以劳动强化知识记忆。历史课程知识体系庞杂的特点使得不少学生在知识记忆中存在浅层记忆的现象,劳动教育以与课程教学相关的脑力劳动、体力劳动为中心,能够实现以实践反哺理论的作用,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效果。其次,以劳动培养实践意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初中生的历史学习而言,自主学习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基本要求。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比如查阅文献资料、开展社会调查等,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有着很好的效果。

(二)健全初中劳动教育体系

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便提出劳动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观点。历经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当前,初中生劳动教育以劳技课程教学以及校内外劳动实践为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劳技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基础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但面临课时少,教学活动流行形式等问题,没有真正发挥出劳动教育的作用。因此,必须在强化劳技课程在劳动教育中基础性地位的同时,创新劳动教育的形式,推动其他课程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体系。对此,初中历史教学融入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历史课程与劳动相关的知识点为数不少,且初中历史课程以唯物史观为依托,而劳动正是唯物史观的重要概念,这些均为初中历史课程实施劳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素质教育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目标,而劳动素质则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多为独生子女,平时参与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的机会非常少,劳动技能薄弱,不少初中生甚至对劳动缺乏正确的态度,产生了享乐主义的错误思想。劳动教育能够有效克服此类问题,以劳动实践为依托,丰富学生的劳动实践机会。劳动教育除了具有提高学生劳动意识、训练学生劳动能力的作用外,与其他教育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体育为例,当前初中生普遍存在身体素质下降的情况,“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成为初中生的常态。劳动教育立足于劳动实践,注重将各种类型的劳动,如生活劳动、社会劳动等融入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有很好的效果,是助力体育教育的有效帮手。基于此,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 劳动教育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对策

(一)深挖教材内容,阐释劳动意义

劳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为首要目标,而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劳动则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内容。初中历史教材中与劳动相关的内容为数不少,教师要深挖教材资源,从唯物史观下的劳动概念出发,深化、细化劳动意义的讲解,让学生对劳动形成深刻的认知,使学生对劳动的理解从简单的经验认知向深刻的理论认知转变。以《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为例,从远古居民向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劳动则是促使人类文明形成的根本路径。正如毛主席在《贺新郎·读史》中所写到的“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思考,在远古时代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先民们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又是如何生活的。借助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理解劳动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概念。同时,教师也要将劳动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对教材资源的深度挖掘与运用,能够有效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

(二)妙用历史人物,发展劳动品质

榜样教育是劳动教育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样教育以树立劳动榜样为前提,借助劳动榜样的精神感召力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发展学生的劳动品质。因此,在劳动教育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榜样教育的作用,从数量丰富的历史人物中发掘具有劳动教育意义的任务,发挥历史人物对学生劳动品质发展的引导作用。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古代科技非常发达,明清以前长期领先于西方世界。比如在《灿烂的宋元文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毕昇作为劳动教育的榜样。毕昇在劳动实践中探索除了活字印刷技术,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印刷的效率,也为文化知识的传播与普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又如在《时代鲜明的明清文化》中,教师可以将宋应星作为劳动教育的榜样,向学生介绍《天工开物》在古代中国科学事业中的地位。国外历史人物同样是实施榜样教育的重要资源。比如在《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的教学中,可以将爱迪生作为榜样教育的人物,通过讲述爱迪生的发明故事,让学生了解劳动在科学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立足核心素养,提高思维品质

核心素养指学生课程学习中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指导思想。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劳动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劳动分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两大类型,前者以思维活动为路径,后者则依托于行为实践,教师要重视脑力劳动教育,并以脑力劳动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举例而言,以脑力劳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史料实证对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学生能够从学习内容出发搜集史料、整理史料、分析史料,是初中历史学习脑力劳动的主要形式。教师要以史料实证为中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又如,以脑力劳动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历史解释具有主客观合一的特点,从客观性的角度而言,历史解释必须以歷史史实为依托,从真实的历史出发给出解释,而从主观性的角度而言,历史解释受到学生个人主观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脑力劳动来提高历史解释能力。比如在近代史部分的教学中,让学生思考中国近代屈辱历程与中华民族自强发展间的关系。

(四)开展社会活动,培养劳动能力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都是历史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遵循凯洛夫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授课。但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也日益明显。创新课程教学的形式,打造学生的第二课堂成为强化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客观需要,而社会活动则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不仅如此,社会活动也是初中历史教学实施劳动教育的基本路径。社会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从相应的活动主题出发开展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均有很好的教育作用。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社会活动,让小组学生围绕生活方式中的某个侧面,比如交通出行方式、饮食方式、信息获取方式等的变化,开展调查活动。

四、 结语

劳动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对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劳动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从劳动教育的视角出发,围绕阐释劳动意义、发展劳动品质、提高思维品质、培养劳动能力等要求,创新历史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兴芳.我国劳动教育的意涵、历史逻辑及其实践形态[J].职业技术教育,2019(19):12-18.

[2]王连照.论劳动教育的特征与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7(7):89-94.

[3]张扬.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研究[J].历史教学,2002(6):45-49.

[4]李新英.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研究[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3(2):71-73.

[5]王江松.劳动文化的复兴和劳动教育的回归[N].中国教育报,2018-11-22.

[6]胡君进,檀传宝.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教育观——经典文献的研析[J].教育研究,2018(5):9-15.

作者简介:

杨小峰,江苏省南通市,南通市通州区兴仁中学。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