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2020-05-20林淑敏

读与写 2020年11期
关键词:乙队语言表达思路

林淑敏

(福建省漳浦县杜浔中心学校 福建 漳州 363215)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交流中,以富有逻辑性的数学语言进行讨论交流。语言的表达并不是只有语文英语这些语言类学科才有的专属,数学学科同样需要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是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对教师和学生的一个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突破传统数学只是学会做题的模式,培养会说、会做、会思考的三会学生。让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1.让学生说算理

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上,一节40分钟的课,教师可能说了35分钟,基本整节课都是师说生听生记,学生很少有发言表达的机会。而测试学生是否掌握新知的方法也是很死板的通过试卷测试的分数来判定。但这样培养出来的都是应试教育,很难看出学生思维是否有创新性,语言组织能力是否具有发展性。所以教师应当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突破传统,主动让学生说,还给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纵观这几年的数学教学生涯,发现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很多学生往往能很快算出答案,但让其说算理时,却说不出个所以然。其实,说算理对于学习数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学生会说算理,证明其语言表达能力过关,知道如何组织语言,其次,通过说算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例如,在教学整数计算时,教师出示一道题目:1+2+3+…+96+97+98+99+100=?教师本来打算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思考计算本题,没想到有位学生不到一分钟就算出来了。教师当堂让这位学生说出算理。这位学生说,他并不是从1+2一直加到100,这样太慢了,也容易出错。他采用头尾相加的方式,组成50组101,剩下一个50再加起来。简单明了。很明显,这位学生的算理是正确且简便的,而这位学生能够组织语言将其表达出来证明其数学语言具有逻辑性,同时也为其他同学做了一个榜样。

再如,一位教师在练习课上让学生比较0.12和0.21的大小。学生很快得出答案。这位教师并没有接着讲下一题,而是请不同的学生起来讲算理。

生1: 0.12里面有一个十分之一,而0.21里面有2个十分之一,所以0.21大。

生2:0.12的十分位是一,0.21的十分位是2,1小于2,所以0.12<0.21。

生3:0.12里面有12个百分之一,0.21里面有21个百分之一,所以0.21大。

……

教师发现,学生的答案虽然一样,但算理却是五花八门,各种各样。在学生积极发言的过程中,他们开动思维,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提高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能力。

2.让学生讲思路

小学生正处在思维逻辑,创新能力等各方面发展的过程,他们缺少生活经验,这对于他们解答数学难题有一定的阻碍。面对有难度的数学题,大脑尚未成熟的他们本能的选择放弃,自我否定。这时,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刚开始阶段,教师在解答题目时,不能只是草草写出解题答案,而是在板书前,先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会寻找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等量关系,继而通过思考,想出不同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明白,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数学是灵活变通的。当教师讲解了一定的题目后,第二阶段就要放手给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将解题思路书写出来,最终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久而久之,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解题思路,自然而然也就不再惧怕数学难题,至少不会一看就想放弃。

例如,下面一道题目:

学生看到这个问题,基础不那么好的学生可能就想放弃了。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解题思路,用语言表达出来。

思路分析:首先把这条路看着单位“1”,两队合修14天,只要14减去乙队的工作时间就是乙队的休息时间了。而乙队的工作时间等于乙队的工作总量除以乙队的工作效率。根据题意,甲队休息2.5天说明其工作11.5天。由此可求出甲队工作总量1/20×11.5,则可知乙队的工作总量,再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求出乙队的工作时间。正解为:14-[1-1/20×(14-2.5)]÷1/30=1.25(天)。

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试着将思路表达出来,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3.让学生说过程

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存着一种现象,一道较难的数学题,老师三下五除二就写出好几种正确方法,并告诉学生,这道题这样做就可以。教师还自信满满,自己已经讲过这种题目,下次出现,学生肯定会。可结果往往是令人失望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其实学生要听的并不是这道题的解题步骤,而是如何找出这些步骤。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如何找到解题步骤,如何展示解题过程。当然,百听不如一练,教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讲解之后,就要让学生学会自己说过程。在说过程中,一来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胆量,二来,通过将解题过程表达出来,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思想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

例如,教学和差问题:水果店里有香蕉和苹果共320千克,苹果比香蕉多40千克,水果店里有苹果和香蕉多少千克?

教师鼓励引导学生思考过后,积极讲出解题过程。

生1:我的解题过程是这样的。因为(两数和+两数差)÷2=大数,所以我将(320+40)÷2=180(千克),也就是苹果的重量,再用180-40=140(千克),也就是香蕉的重量。

生2:我的解题过程是这样的。因为(两数和-两数差)÷2=小数,所以我将(320-40)÷2=140(千克),也就是香蕉的重量,再用320-140=180(千克),也就是苹果的重量。

……

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很积极的把解题过程用自己的语言呈现在课堂上,而且这些学生带动了其他的学生,使平时发言较少的学生也都跃跃欲试,课堂氛围相当浓厚,教学效果自然不错。可见,课堂上让学生说过程对教学效果起着促进作用。

总之,教师应当明白,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逻辑性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不能将数学等同于单纯的听讲——做题——考试——听讲。这样机械的操作不能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不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课堂发言,说算法、说思路,说方法,说过程,让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乙队语言表达思路
试析大班幼儿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用分式方程解决工程问题
不同思路解答
下一个字母
一类应用题的由繁到简的解法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我的思路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