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尝试教学中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

2020-05-20郭双凤

读与写 2020年11期
关键词:动脑梯形自学

郭双凤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下洋中心小学 福建 永春 362600)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在课堂教学中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学生如何有效地参与学习。尝试教学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它是通过学生的尝试练习、自学课本等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有效参与学习,独立思考,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的机会。我觉得,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1.激发参与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很重要,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数学课堂中就能主动参与学习,从而学习数学的热情高涨。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教学小游戏或小故事,介绍某一巧妙运算或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新课教学中,成为学习的动机。运用尝试教学法,除了认真进行学生的思想教育,还要选择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要善于设置悬念,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以此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让学生根据谜语“有一个小宝宝真可爱,它身穿三百多件外衣,天天都会脱下一件外衣,最后只剩下一张皮了。”猜一猜是哪个日常用品,同学们一听猜谜语兴趣高涨,大家纷纷举手回答,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注意力一下被老师吸引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2.创设参与条件,让学生学有机会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特点与本班的学生实际,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参与条件,让学生学有机会,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只有在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去获取新知,使全体学生在参与中能得到发展。

2.2 重视直观操作。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动手,动脑的过程,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有学具、教具、电化设备等手段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提高技能素养。如教学“梯形的认识”,我先让学生将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学具,然后只允许剪一刀成为梯形,并要求边剪边想:(1)剪后的图形是什么形状?(2)从哪里剪一下就能把已学过的图形的特征改变,成为要学的梯形?虽然这个操作过程只需剪一刀,但学生要经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思维过程,因而梯形剪成了,特征也了解了。

2.3 指导自学课本。尝试教学中,学生自学课本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为尝试练习、教师讲解作了铺垫。它同一般教学模式中先教师讲解再学生自学课本的效果截然不同,能使学生真正在自学课本中发现问题,获取新知,这也是学生自主有效参与学习的重要形式。因此,在指导自学课本时要先提出针对性的尝试问题,让学生边看书边动脑思考,使学生真正从“学会”到“会学”。

3.培养参与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

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外,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参与学习的能力。

3.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断地培养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数学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处于多想的环境中,使他们的思维素质很好地得到锻炼。在教学中可经常采用一题多解的形式,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比一比谁想的解法多、巧。如修一条600米长的水渠,已经修了4天,恰好是全长的40%,照这样计算,剩下的水渠还要修多少天?题目出示后,学生马上展开思维,很快从具体的数量和把水渠全长看作单位“1”两个不同的角度想出两种解法,从而解决了问题。

3.3 让学生愉快讨论,发挥群体智能。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针对某个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让学生在自由讨论、相互交流中进行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观察问题与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掌握学生理解新知与智能发展的实际水平,从而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有的放矢地输出评价信息,使学生强化正确的内容、修正错误的东西。

综上所述,我在运用尝试教学法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主动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动脑梯形自学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看谁填的快
自卑的梯形弟弟
动脑动手轻松闯关
动手动脑多快乐
动脑填数等
《梯形》测试题
等腰梯形的判定检测题
梯形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