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基本内涵、辩证关系与着力点

2020-05-11徐成芳王志强荆蕙兰

党政干部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基本内涵组织力基层党组织

徐成芳 王志强 荆蕙兰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解党组织组织力需要准确把握对内与对外、个人与组织、有形与无形、静态与动态等四对关系。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着力点包括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服务功能;创新有形覆盖,注重有效覆盖;严把入口关及畅通出口关。

[关键词]组织力;基层党组织;基本内涵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0)03-0036-0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这也明确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在于提升组织力。目前,学术界对于组织力这一概念的理解还存在着标准不一、概念混同等情况。当然,由于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特殊性,在论述组织力提升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并未将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基层党组织建设纳入进来,所以这两个领域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均不在本文论述范围之内。

一、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基本内涵

就组织力这个概念的应用而言,研究较早的領域应该在经济学领域。19世纪90年代,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第一次将组织作为与土地、劳动和资本并列的生产要素提出来,他在该书中提出:“组织和与之相关的组织力的概念,成为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中的一个核心问题。”[1]93在这里,马歇尔论述了组织与组织力的关系,尤其强调组织力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当然其主要还是论述了组织力在经济活动尤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那么在政党建设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中,再进一步具体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组织力的提出与完善就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就组织力的提出而言,最早出现组织力这个概念是在1929年2月《中央给润之玉阶两同志并转湘赣边特委的信》中:“党的战斗力组织力虽经六次大会正确路线的指导终还未健全起来。”[2]33在革命战争年代,战斗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这里将组织力和战斗力并列提出,组织力于党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而且在这里仅仅只是提到了党的战斗力和组织力,组织力对党的重要性在建党早期就凸显出来。1929年4月,毛泽东在《红军第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中再一次提到了组织力:“我党的战斗力组织力虽然弱到如中央所言,但在反革命潮流逐渐低落形势之下,恢复一定很快。”[3]54这里还是将战斗力组织力一并提出。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又再次提到:“我们依然是一个弱国,我们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4]449在这篇著名的文章中,毛泽东是从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这三个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内容提出了政治组织力这一概念的。此后一段时期,党内文件就鲜见组织力这一提法。

2016年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审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案时,首次明确提出了“必须激活基层党组织,增强基层组织力”的要求。在这里提出了基层组织力这一概念,结合此次讲话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来看,这里的基层组织力,重点是谈基层党组织建设,因为这里所明确指向的就是基层组织力,也不同于以往组织力、政治组织力的提法。再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来分析,党的十九大报告作为党的重要文献第一次正式提出组织力,关于组织力的论述以及基层党组织建设有许多新观点和新论述,这也成为了党的十九大重大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组织力论述重点也是就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层面而言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5]。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6]这里将组织力的范围扩大到各级党组织,这也说明组织力的重要性正在日益显现,是今后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就目前党内对组织力这一概念的使用范围和本文的论述重点而言,可以将组织力提升的重点定位在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党的文件虽然提出了组织力这个概念,目前关于组织力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定义。在组织力的相关研究中,有学者试图通过对西方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借用来解释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这种理论阐述提升了组织力的学术厚度,对于组织力的阐述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是如果完全借用西方学术框架和话语来解释这一概念,而忽视了组织力使用的中国语境,就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而言,则有矮化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之嫌,因为它并没有从加强执政党建设,确保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这一政治高度来理解组织力,没有观照到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的特殊性。对于组织力的理解还应该要用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来阐释,应该符合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旨趣和实践指向。当然,也要避免另外一个倾向,即有的相关论述将提升组织力等同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有关文章中经常两者混用,或者等同起来。究其实质,提升组织力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两者之间,除了有紧密的联系之外,还是有较大区别。如果从概念使用的范围来说,其主要区别在于,提升组织力仅仅只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方面,其他还有诸如提升领导力、执行力、学习力等,不能因为过于强调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就一叶障目,把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其他方面就忽略掉了。

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组织的范围十分广泛,组织是指由某些要素按照某种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从狭义上来说,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协作而成的一个集合体,如志愿者组织、公司、政党、军队、宗教团体等。组织一旦组成,就有了一定的生命力。组织力就是组织生命力的具体体现,那具体什么是组织力呢?组织力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必须体现其作为组织所具有的特性,既不能等同于执行力,更不能等同于领导力。对于组织力这个概念的理解,可以将“组织力”中的“组织”分为两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个层面,“组织”一词作名词属性解,组织力可以理解为作为一个组织拥有的组织力量或组织优势,例如组织成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服从组织的自觉性,从中央到基层的组织体系的严密性,民主集中制的制度稳定性,这是一个成功有效的组织在建构时就应该认真考虑并科学设计的。第二个层面,“组织”一词作动词属性解,体现着组织更大的能动性,组织力可以理解为作为一个组织拥有的组织动员能力,例如凝聚党员的能力、发动群众的能力等,一个强大有力的组织必须时刻注意提升这种能力。由此观之,组织力的概念可以概括为组织在凭借组织资源过程中所具有的组织优势和组织能力。在此定位之上,提升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就有了深厚基础,同时基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基层党建面临的严峻挑战,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紧迫性也就日益显现。

二、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辩证关系

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涉及党的建设方方面面,需要重点把握以下辩证关系。

1.对内与对外的关系。从对内与对外统一角度看,就党的建设而言,或者说是对内的角度,各级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的能力,属于组织力提升范畴,在党内有效开展组织活动,严肃组织纪律、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发展党内民主的能力,也属于组织力提升的范畴。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同时还具有执政党的价值和功能,在实现执政党价值和功能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在加强自身组织力的同时,必须注意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对外组织力,比如科研单位基层党组织动员组织科技工作者集体科研攻关的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动员组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非公企业基层党组织动员组织员工参与企业发展的能力等。就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而言,组织力的提升必然要求对内与对外的统一,对内是基础,即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对外是责任与使命。基层党组织如果没有对外的组织力,基层党组织就失去了存在价值和行动能力,也就承担不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2.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从个人与组织统一的角度看,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属于组织力,基层党组织中的党员个人组织能力也属于组织力的重要内容。各级党组织不是抽象的存在,它是由具体的党员干部有机组成的政治集合体,在这个政治集合体中,普通党员必须具有对身边群众的组织力,有服从组织的自觉性,普通党员的素质和能力构成了基层组织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干部由于在基层党组织中担任一定职务,他们的组织能力也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着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离开了基层党组织成员尤其是领导班子成员的组织能力,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也就流于空泛。同时,基层党组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基层党组织成员组织力的发挥又形成了基层党组织整体的组织力,只要基层党组织能够充分调动党员群众的工作积极性,能够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基层党组织整体的组织力就一定能够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由此观之,各级党组织的组织能力、各级基层党组织班子的组织能力、普通党员的组织能力以及服从组织的自觉性等,都属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有形与无形的关系。在有形与无形这一对关系中,有形主要是指基层党组织组织架构的全覆盖,基层党组织全覆盖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当然各个时期组织覆盖的难点和重点都有所不同,有的领域覆盖还会遇到新的挑战。过去传统党建领域如农村党建、国企党建和机关党建,组织覆盖是党的一个优势和特色,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比如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党员到沿海城市务工,他们很难再定期参加农村的党组织生活,如果同时他们又不能融入城市基层党组织,这一部分党员的组织生活就会是一个空白地带。对于这一新的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了在流入地建立,流出地和流入地共同组建管理流动党员党支部的办法,与此类似,国企职工党员到海外承担某个项目,过去这一部分党员的组织生活处于空白地带,基层党组织建设就探索了根据时间要求和工作任务来创设海外项目临时党支部的办法。当然,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一些社会组织尤其是一些学会、协会,也要加大党组织的有形覆盖。无形主要是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这里尤其要强调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思想政治受洗礼就是无形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基层党组织没有思想的统一那就是“貌合神离”,那就可能沦为“乌合之众”。由此可见,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发挥作用,组织力提升必须实现有形与无形的统一。

4.静态与动态的关系。就静态与动态的统一而言,静态主要是就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基本面而言。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建力度的不断加大,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重大战略性成果,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作为一个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大党,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呈现相当程度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党的基层组织都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遵守严格的组织纪律而运行的,因而差异性和波动性不大,它主要还是体现出了静态性,或者说是一定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当然也还有提升的空间,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将是一个重点工作方向。但是,如果不能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纪律,一些基层党组织也可能出现组织力下降的危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组织力也都是处于变化中。在静态与动态的关系中,既要把握静态的重要性,坚定制度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又要把握动态的复杂性,勇于自我革命,敢于斗争,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蓬勃朝气。

三、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着力点

党的十九大强调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思路。这一新思路体现了对基层党组织建设规律的精准把握,就提升组织力而言,其涉及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方方面面,为此必须强化问题导向,以破解问题入手,找准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着力点。

(一)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服务功能

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必须突出政治功能。过去一段时期,一些基层党组织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政治功能淡化的现象,或者说过于偏重于服务、偏重于经济等,一些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忽视了、弱化了。如果基层党组织的考核中只有经济指标和服务指标,那就有可能将基层党组织矮化为一般的经济组织、服务组织,然而,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组织体系的基础一环,是党的大政方针的一线执行者,担负着中央和上级党组织政策具体执行这一重大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过程中,講政治又是第一位的要求。“我们也不能说政治就不讲了、少讲了,共产党不讲政治还叫共产党吗?”[7]32基层党组织要提升组织力,必须要注重政治功能的提升,没有政治功能的提升,基层党组织也就不成其为党组织。在政治功能的提升中,尤其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注意政治功能的发挥。基层党组织首先是政治组织,政治功能是基层党组织的“魂”,没有“魂”的基层党组织就空有其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也就无从发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必须扎实完成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重点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和党员的教育监督管理。二是要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认同,以此来带动群众的政治认同。通过不断提升政治建设的质量,广大党员群众必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就是最大的政治认同。三是要注意政治氛围的培育。不仅是在基层党组织班子当中,要强化讲政治的氛围,提升政治学习的效果。对于政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养成读人民日报时政报道和重要评论、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读《求是》杂志的习惯”[8],这个要求对于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都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突出政治功能,不是不要服务功能。就提升组织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而言,服务功能和政治功能是“根”和“魂”的关系。没有了灵魂的基层党组织只能空有其表壳,没有了根基的基层党组织连安身立命的资格都会失去,比如在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过程中,党的基层组织要有主动服务意识,必须克服“官本位”思想,不能只是被动服务,应急服务,有时还是灭火式服务,这里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基层党组织必须要强化对贫困党员、无职党员、老党员的组织关怀,在一些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虚化弱化边缘化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普通党员的主体意识缺失,尤其是对一些贫困党员、无职党员、老党员的组织关怀没有跟上。同时还要关怀普通党员,发挥普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要让普通党员有一种党员存在感、自豪感、仪式感,在社会生活中感受到党员受尊重、被需要,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党员的主体地位,在服务群众和关怀党员中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二是要结合基层党组织的中心工作,实现党建和中心工作的高度融合。不能为了政治建设而政治建设,政治建设的效果最后还是要在服务效果上得到检验。三是要加大探索力度,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特点,探索建立长效服务机制的问题。在提升服务功能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民主决策的作用,听取广大党员群众的意见,加大整合力度,发挥每一位共产党员的特长,激发每一位共产党员的积极性,加强团队建设,积极推进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党员群众需要什么服务,基层党组织就尽可能提供什么服务,真正把服务做到党员群众的心坎中。同时要建立服务监督评价机制,要让党员群众参与对基层党组织的监督评价,以服务质量的强化来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二)创新有形覆盖,注重有效覆盖

过去一段时间,出于某些考核等因素考量,有的地方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基层党组织的“覆盖率”,这种所谓数据上的“覆盖率”还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了弄虚作假等问题,重数量轻质量,实质上也就造成了对基层党组织“覆盖力”的忽视。即使是在追求覆盖率方面,一些地方对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也是重视程度不同。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统计数据,城市街道、乡镇、社区(居委会)、行政村党组织,基层党组织的覆盖率均超过99%。但是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对一些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党组织覆盖,因为难度较大或需要花费更大的工作量,这些本来需要重点加强领域的党组织覆盖反而弱化了,或者是只注重党组织的挂牌环节,后面就停留在数据报表上,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成为空谈。没有基层党组织的覆盖率,就必然会存在党的领导和建设的盲区和空白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也对党的基层组织全覆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下,相比传统党建领域,要继续巩固在农村、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基层组织覆盖率,在一些新兴领域,更应该注重创新有形覆盖的方式,灵活组建基层党组织,依据情况不同可以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项目临时党支部、学会党支部、协会党支部等,最终达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的目标。

在实现有形覆盖的基础上,更要注重有效覆盖。就提升组织力而言,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就体现在基层党组织能够积极发挥作用,能够把党员群众组织起来,能否有效组织党员群众是衡量组织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提升基层党组织有效覆盖的过程中,需注意发挥两个影响力。一是发挥党员的影响力。通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带动身边群众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主动作为,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效覆盖。有些基层党组织对主题党日创新,不再封闭抓党建,自说自话,自娱自乐,而是把主题党日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将主题党日搞得有声有色。随着时代的发展,组织力提升对于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有能力危机感,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二是发挥基層党组织的影响力。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就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而言,再依靠过去简单的传统教育方式,可能很难做到入耳入心入脑,没有了有效的党内教育方式,基层党组织的思想统一和组织力提升也就没有了基础。在活动方式创新方面,许多基层党组织做出了尝试,通过开展知识竞赛、诵读红色家书等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基层党组织要能够真正抓住党员群众的关注点,能够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如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农村的基层党组织能够用好政策,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真正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脱贫致富,基层党组织具备这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基层党组织才会真正在群众中有威信,战斗堡垒作用才能更加有效发挥。

(三)严把入口关,畅通出口关

严把入口关首先就要确保党员入党动机的纯洁和党的队伍的纯洁,也就是说,那些抱着不正确入党动机的人,都不能够进入党的队伍,这是纯洁党的组织的第一个关口。马克思主义政党绝对不应该因为追求党员数量的增加而忽视了质量的提高。针对抗战时期党员入党人数剧增的情况,刘少奇同志清醒地分析其中一些人的入党动机,他严肃指出:“有些人主要是由于在社会上找不到出路……而到共产党里来找出路的。”[9]137针对这一现象,刘少奇提出了要不断加强共产党员修养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邓小平在党的八大《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再次提到了这个问题,邓小平指出:“那么在现在,就容易出现这样的人,他们为着取得名誉和地位而入党”[10]242。今天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已经达到了9059.4万,这么大的党员数量,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把党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政党,不断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可以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一般来说,数量在不断增加的同时,质量提升必然会遇到更大的挑战。在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如何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里应该首先从严把入口关入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员入口关明显收紧,党员人数的增幅已经从2012年的3.1%下降到了2018年的1.2%,在严把党员入口关的过程中,必须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与此同时,在严把入口关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洗混进党里来的人”。在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条件下,有些人入党存在着动机不纯的问题,通过入党捞取政治好处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在一些人心里是存在的,还有一些人在入党之时,是保有端正的入党态度,但是在入党以后,随着地位的上升,客观环境的影响,同时又不能够加强自身学习,自己就开始慢慢地违背了入党时的初心。凡此种种,这样的党员就要“清洗”出去,通过这样畅通出口的方式,党员队伍能够得到净化,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也就得到了极大提升。

总而言之,虽然组织力在西方管理学中已有大量的研究,但是在中国共产党党建语境下探讨组织力的提升还是一个全新课题,需要在实践总结和理论探索方面继续努力,通过实践检验和理论提升的循环往复,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参考文献:

[1](英)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朱志泰,陈良璧,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五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

[3]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qstheory.cn/zdwz/2018-09/17/c_1123442866.htm.

[6]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6(4).

[7]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

[8]习近平.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9,(21):4-13.

[9]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0]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  攻  克

猜你喜欢

基本内涵组织力基层党组织
抓“四力”提升油企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如何提升二级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基层党组织如何提升组织力
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
森林康养产业经济带动性与环保型方案研究
依法治国之基本内涵探析
如何整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