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背景下历史知识图谱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2020-05-11廖丹萍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知识图谱教学研究高中历史

廖丹萍

[摘要]教学和考试是高中教学中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教学效果的评估需借助考试结果的反馈。为了准确反映教学效果,试题内容的设置非常重要。利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新工具——知识图谱,可以有效地进行试题内容的设置,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

[关键词]高中历史;知识图谱;教学研究;试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12-0024-03

历史高考是高中历史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包括高考试题研究和高考应试研究两个方面。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为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大数据工具。自2015年始,相关研究团队利用大数据工具对历史高考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一、知识图谱的教学应用研究现状

试题是教学效果量化检测的主要工具,历史科目的试题研究是高中历史教师的重要课题,计算机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为试题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知识图谱是表示实体/概念关系的语义网络,是海量数据的组织化形式,既可以表示真实世界的各种复杂关系,也可以进行推理等智能应用。知识图谱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不多。文献对通用知识图谱迁移应用于教育领域所面临的知识粒度模糊、领域适应性不强两大问题,构建了教育知识图谱概念模型,并提出智能化的构建方法。文献从学科知识图谱助力智慧教育体系框架的构建、智慧教育生态系统的重构等角度,探讨学科知识图谱与智慧教育的适切性,并从三个方面讨论学科知识图谱在智慧教育中的构建路径。文献运用SATI软件和CiteSpace软件,采用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为辅的方法,对以“课堂教学组织”为主题的相关内容进行知识图谱的分析。

自2015年始,相关研究团队利用大数据工具对历史试题进行研究:在梳理高中历史知识点的基础上,构建高中历史的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设置和研究月考试题,生成原创试题;根据月考情况进行学情分析,在此基础上改进月考试题,使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有针对性。

二、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的一些问题

1.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问题。历史科目的特点是头绪多、知识点琐碎。粗略统计新老教材后发现,重要的知识点达460多个。如何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主干知识体系,辅助学校清晰评估现有的历史教学,让学生在更完善的知识结构中学习和应考,是高中历史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2.历史学习规律的发现问题。历史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如何通过学生日常考试结果及其他学习方面的相关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准确评估,洞察学生掌握知识的逻辑顺序,分析其与教学预期的差异,进而优化教学顺序,找出历史的学习规律,也是高中历史教师要解决的问题。

3.现有授课方式的效果评估问题。2018年历史新考纲提出考查学生以下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要落实这四个方面的能力,需要了解学生的学情、教师的教情、现有授课体系的效果等。如何借助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对日常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满足新考纲的能力要求,也是高中历史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构建历史科目的知识图谱

1.构建历史科目知识图谱的基本方法。构建历史科目的知识图谱是本研究的核心内容,合理构建知识图谱,把握基本知识点及知识的脉络结构,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站稳脚跟,应对各种试题的挑战。

构建历史科目知识图谱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大量试题的分析,筛选出400余个知识点作为知识图谱的实体,再考量试题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将其视为一个动态建立关联的过程。人类从经验中学习的过程,就是神经系统的神经元连接的重建过程,知识图谱的建立方法基本类似。如果不同知识点在同一试题中出现,则可以考虑在这些知识点之间建立起连接,并且根据其在试题中同时出现的频繁程度,给予不同的连接权值。当试题的数量足够多,使得总体内容可以覆盖所有知识点后,可以认为知识图谱的建立初步完成。

2.历史科目知识图谱的三个维度。为了构建相互联系的知识点结构,需要借助知识图谱工具。以人教版必修1、2、3,三本书为蓝本,分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現代史6个部分,以数字化的形式建立历史知识结构图。给每个部分的历史知识点进行编码,然后纳入知识结构图,从三个维度构建历史知识图谱的模型,通过知识图谱把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囊括其中展开研究。下面的图1、图2、图3给出了构建知识图谱的三个维度的情况:

第一维度,按历史阶段划分知识点。具体划分时又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根据三本必修课本划分:必修1(政治史1)、必修2(经济史2)、必修3(思想史3);第二层次以通史来划分:中国古代史01,世界古代史02,世界近代史03,中国近代史04,世界现代史05,中国现代史06。(注:1和01这些数字是计算机可读的语言)。在第二层次中,6个部分之下再分为若干个小板块,构成单个知识点。通过这样的划分,把单个知识点纳入知识图谱,构成了历史知识图谱的第一维度。

第二维度,建立在第一维度的基础上,包含了更广的知识点,比如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就是由很多单个知识点组成的大知识点;而第一维度只是单个知识点,比如推恩令、《南京条约》。正因为知识点有大小的区分,因此有了第二维度——把相关联的小知识点纳人大知识点的范畴。

第三维度,建立在第一、第二维度的基础上,要从知识面的角度考虑。因为对历史知识的考查,不仅仅局限在某一知识点,还要考查某一知识面,比如古代中国的概况、19世纪末中国的经济等。第三维度就是从这一角度来进行构建的。

通过知识图谱构建起历史知识网络体系,把每一个考点落到知识网络体系中,可方便教师在这一体系的基础上展开各方面的研究。

四、用知识图谱研究月考试题

学生的学情分析是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数据分析,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结构,可为教师指导学生、命制试题提供方向。同时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将评估与指导连接在一起,可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下面以某校月考分析为例,从三个方面展示用知识图谱对学情的有效评估与指导。

猜你喜欢

知识图谱教学研究高中历史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