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0-05-11王兆龙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比较阅读运用策略语文教学

王兆龙

[摘要]比较阅读是一种实用高效的阅读方法。进行对比阅读的文章可以是来自教材中同一单元的文章,也可以是来自教材中不同单元的文章,还可以是来自教材外的文章。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仔细筛选,以保证比较阅读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比较阅读;运用策略;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12-0012-02

比较是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是从分析综合到抽象概括的一種思维方式。在现代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比较研究的方法已渗透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高中语文课程内容分为18个学习任务群,设计这些学习任务群的目的是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改变教师在课堂上大量讲解,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自主探究思考的现实。笔者认为,将比较阅读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明确,凡是用来进行比较阅读的文章,它们之间必须有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这些相同点和相似点,可以是表达的思想内容、使用的写作手法,也可以是选用的字、词、句等。比较阅读是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即从相同点中找不同点,从不同点中找相同点)这一教学活动来完成的。通过这种教学活动,学生既能掌握比较的方法,又能在比较中认识和把握文章的内容。用来进行比较的文章数量没有硬性的规定,可以同时比较三四篇文章,也可以只用两篇文章进行比较。不过一般来讲,刚开始设计比较阅读时,选用的文章还是以少为好。这样,既便于教师自己熟悉驾驭教材,又利于学生消化吸收。教师在设计比较阅读教学时,一定要掌握比较的重点和难点,注意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吃透教材。一般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组织比较阅读教学。

一、从同一单元内选择合适的文章进行比较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单元都是按文体编排单元内容的,通常体裁相同的文章都编人同一单元,所以可以看到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诗歌等不同的单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体裁相同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这些体裁相同而内容不同的文章在写法、谋篇布局、语言运用上有什么异同,有什么特点。例如,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中的《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都是写景状物散文,前者通过对月色和月下荷塘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荷塘景色的美丽及月色的朦胧;后者则通过对故都的秋的细致描绘,让学生感受到秋的独特。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发现两文的行文思路、语言风格都有相似之处,它们都能带领读者进入一种审美境界,且都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这些相似之处,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再如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选编的宋词中,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咏史怀古的作品,它们的风格大致相同。但是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了以下几点不同:一是咏史怀古的目的不同,苏轼是为了自叹怀才不遇,而辛弃疾是为了借古讽今,警醒当世;二是虽然都使用了典故,但苏轼只用了一个典故,重在写景叙事抒情,而辛弃疾连用三个典故,重在用典抒情;三是格调不同,苏轼的词意境博大开阔,感慨深沉隐约,而辛弃疾的词沉郁顿挫,雄宏悲壮。

二、从不同的单元中选择合适的文章进行比较

高中语文的每册教材中都有诗文单元,教师可以跨单元选择合适的文章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例如,高中语文必修2中的《游褒禅山记》和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过大孤山小孤山》都是以写景见长的游记散文,在写景上两文都采用了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艺术魅力。又例如,在教学《琵琶行》时,可以让学生补充阅读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这三首诗都有描写乐器的声音,但各有特色,白诗形容琵琶声时用“急雨”“私语”“银瓶乍破水浆进”等;李诗描写箜篌声时用“昆山玉碎凤凰叫”“石破天惊逗秋雨”等;韩诗描写琴声则用“呢呢儿女语”“勇士赴敌场”等。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描写音乐声时的用词之妙,进而开阔思路、激发想象力。

三、选择教材外合适的文章进行比较

教师可以选择教材以外的合适的内容作为补充,引导学生将其与所学内容进行比较。这样有利于教师灵活地教,也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地学。例如,高中语文必修1选编了鲁迅的写人记事散文《记念刘和珍君》,在教学完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选择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这两篇文章都揭露了中外反动派屠杀革命青年的滔天罪行,而且都采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只是写作的时代不同,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深度有所差异。前者,对斗争前途的叙述只是“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后者,则号召人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以战斗来纪念死者。通过比较阅读这两篇文章,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本质,还能够把握鲁迅的思想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程。教学苏洵的《六国论》时可以让学生比较阅读苏辙的《六国论》与贾谊的《过秦论》。通过比较,学生可以了解到这三篇文章在论证方法、立论角度、语言风格上的异同,进而加深对这三位作者的写作风格的了解。

总的来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还是很有益处的。它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时,一定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杜绝为了比较而比较这样的问题的出现。当然,比较阅读也不是唯一有效的方法,教师应该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选用适当的方法去施教,以真正落实因材施教。

猜你喜欢

比较阅读运用策略语文教学
谈比较阅读内容的专题化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浅谈优化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原点之妙 终点之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