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文学性"唤醒阅读的“灵性”

2020-05-11陆玉波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阅读高中语文策略

陆玉波

[摘要]阅读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能够提高高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高中生文学素养的养成。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鼓励学生参与灵活多变的阅读活动,并以阅读为契机,引导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另外,在阅读鉴赏之余,教师还要采取行之有效的读写训练来培养高中生的创作意识。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12-0006-02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引领学生进人文学的殿堂,让学生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养成,从某种意义上讲还能够唤醒学生的阅读“灵性”。带领学生进入文学的殿堂十分重要,因此教师需要制订操作性较强的阅读教学计划,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中循序渐进地进行阅读,从而唤醒学生的阅读“灵性”。

一、培养学生“文学性”阅读意识

高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不能让学生为了阅读而阅读,这样不仅无法达到阅读成效,反而会使阅读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性”阅读意识,教师可以为他们制订符合其发展的阅读计划和目标,并布置适量的阅读任务,让其通过自由阅读逐步养成阅读习惯,积累阅读知识。如果只是单纯地对着文本进行阅读,学生不免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利用形式多样的阅读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为学生文学素养的养成奠定基础。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具有自觉阅读的意识,但是因为没有较丰富的阅读积累,所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总会浮于表面。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在阅读方法上下功夫,致力于在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整体阅读品质。如在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篇散文时,教师让学生先自行开展阅读,之后让各阅读小组的组长收集筛选本小组成员在阅读中存在的疑惑,形成问题集锦,最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经过阅读,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作者其实过得很艰苦,是什么给了他坚强活下去的勇气呢?地坛已经很破旧了,为什么作者说地坛虽然荒芜但是并不衰败呢……”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去探究这些问题,寻求答案。

提问题是阅读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提出问题的分析与探究,能够深入挖掘出文本中所蕴含的“文学性”,这对于唤醒学生的阅读“灵性”大有裨益。

二、培养学生“文学性”品鉴意识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人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它们具有很高的品鉴价值,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一些品读、鉴赏活动,发动学生广泛参与,这样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阅读效率,而且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学性”品鉴意识。刚开始,教师要多给学生进行示范,为学生提供品鉴作品的参考,在学生入门之后,再鼓励学生去自主挖掘品鉴方法,以此来增强他们的“文学性”品鉴意识。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阅读品析与鉴赏,从而帮助学生提升鉴赏能力。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在开展阅读鉴赏活动前,教师先让学生进行自由閱读,感受这篇散文的美。然后再根据文本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入鉴赏状态。教师让学生分析《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具体可以从何种角度进行鉴赏。学生随即开展了品鉴活动。有学生进行了如下的赏析:这篇散文的美主要体现在语言上。在写静态的荷花时连用了三个比喻句,“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展现了不同角度下荷花的风姿,这是语言美的重要表现。另外,这篇散文的美还体现在意境上,作者在写景的同时也在抒情,他通过描写月色、荷塘,为我们营造了静谧、朦胧的意境,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思。

在这一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其能够从具体方面对文章的美进行评析,能够说出不同的美是如何体现的,是十分值得肯定的。但是也有不足之处,赏析的内容不够全面,大多是从某个点出发,没有全局性的品鉴观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这样有层次感与逻辑性的品鉴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学性”品鉴意识进而唤醒学生的阅读“灵性”。

三、培养学生“文学性”读写意识

学生所取得的阅读成效,主要就是从他们平日的谈吐以及文学创作中体现出来的。学生的创作水平是衡量其文学素养的重要指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意识,并且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有创作的机会。另外,高中阶段的学生其实还处在文学创作的初级阶段,所以教师提出的要求一定要切合实际,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引导学生在创作中能够有清晰的思路,并且表达出真情实感为主。

戴望舒的《雨巷》是一首现代诗,诗人用象征性的意象构建了抒情空间,进而表达内心的情感。诗中的“丁香”这一意象,值得深入挖掘。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由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品鉴后,鼓励学生以“雨巷”为主题进行仿写,让他们借助诗中的一些表现手法,来构建情境并抒发情感。在学生创作结束之后,教师进行了课堂展示。有学生这样写道:“雨巷变或没变,是过去亦是未来。转身看去皆是回忆,目视前方全是希望……”教师对这一首诗作出相应的点评:“这首诗可圈可点之处非常多,能够很好地借鉴《雨巷》的写法。这首诗中的“雨巷”具有象征意义,其所描写的内容虽然不多,但都意蕴深远。”学生在读写练习中会加深对诗歌创作的认知,进而逐步形成自己的创作思想。

高中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如何通过“文学性”来唤醒学生的阅读“灵性”,让学生有阅读、品鉴及读写等意识,是语文教师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只有唤醒学生的阅读“灵性”,学生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文学素养以及思想素养才能有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阅读高中语文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