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途径

2020-04-28王芳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有效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学

王芳

【摘   要】  有效问题情境的设置属于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既是为了顺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也是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根本。利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是小学时代教育创新的策略,它对于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启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课堂具有特殊价值。那么,在新课程下,教师该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我们将详细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途径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问题情境的创设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教学辅助,并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广度和深度日益提升。当下,许多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对此进行研究分析,而且已经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笔者通过研究這些成果得出结论,教师只有在基于“人本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兴趣为基础,以问题素材为核心,才能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增强数学知识与问题之间的关联,继而提升教学效果。为更加具体而详细地进行分析,以下我们将以故事背景、游戏活动、问题导入、联系生活四种问题创设方式为例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利用故事背景创设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于死板的教学内容往往会感到十分无趣乏味,甚至是完全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学生对故事的喜好进行“故事引用式”教学,借助于故事背后的特殊背景来有效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时,学生对于新的概念往往都存在陌生感,这时教师可以拿出五分钟,让学生观看一下“乌鸦喝水”的故事视频。然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子放进瓶子里就喝到了水?”学生几乎都会被故事的情节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就随着问题的引入被调动起来。学生通过视频故事的观看很直观地认识到石子的压力将水抬高,也就是说石子的体积占据了瓶子的空间,水位被挤高了。这样的故事情节带入学生进入体积的学习,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又向学生展示了数学的魅力。

二、利用游戏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游戏活动在小学教学的应用逐渐被重视,他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收益可谓是惊喜、出其不意。小学生对于游戏活动几乎没有免疫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把游戏带到数学课堂中去。通过游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建设上,可以促进开放性课堂的建设,使得沉闷的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融洽幽默。

例如:对于四则运算顺序的学习,很多学生可能完全摸不出头绪。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效果上往往差强人意,甚至使学生对新知识丧失学习兴趣。游戏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可能会得到出其不意的教学效果。“24点”游戏是数学教学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准备一副扑克牌(去除大小王),让学生从中任意抽取4张,再由另一名学生根据牌面上的数字进行混合运算(每张牌只能用一次),使得运算结果为24。其中J、Q、K分别表示11、12、13。如抽到黑桃7,黑桃3,梅花3,梅花7,运用算式7×(3+3÷7)=24就算出了24,反反复复的游戏活动能使学生对于四则运算混合应用掌握熟练。在此过程中,不但加深了对四则运算顺序的理解,而且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利用教学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本教学理念已经成为了主流教学理念之一。当下,教师需秉持该理念指导,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合理利用教学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进行学习继而获得知识,而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策略,发挥引导和启发作用。

例如:《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课,在知识内容上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对很多的复杂图形难以想象,甚至是完全不知道如何拆分。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问题:“如何借助于生活中常用的物品进行拆分演示?”这时学生肯定就会想到萝卜、地瓜等可以切割的物体,学生利用这些物品做出一样的二维多边形模具,然后对模具进行切割,让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实物观察,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数学问题进行学习,既可以很直观地观察到复杂图形的分割,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还可以让学生掌握到一定的操作能力,从而将问题简单化。

四、利用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证能力和实践精神的重要条件。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方式锻炼实操能力,这是非常直接有效的方法。

例如:《图形的面积》学习时,学生掌握了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后,融入实际生活,教师让学生计算一下窗帘的布料使用面积,桌布的面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窗帘、桌布要稍微大一点)。在这样的要求下,学生不仅能继续锻炼动手能力,还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奇妙应用,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

以上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三步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递进式的过程。第一步从意识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二步,从实践操作上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第三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生活运用。三个步骤共为一体,缺一不可,是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在生活化、游戏化等方式下展开,依据学生的个性与学习需求进行教学创新,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从而增强其数学思维能力。上述分析虽然只是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策略的冰山一角,但仍希望各位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基于本文的论证分析,继续探究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途径,继续探究更多更好的数学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靳艳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7(87):101-101.

[2]苗淑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及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19).

猜你喜欢

有效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学
例说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中的“三化”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创建有效的问题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之我见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