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探析

2020-04-25刘泽峰

党政干部学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基层治理乡村振兴

刘泽峰

[摘  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是构筑乡村振兴强大动力系统的关键,是新时代农村百姓生活质量提升的核心保障。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党员干部整体素质不高、党员干部年龄结构不合理、党员教育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党员思想文化教育,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加强舆论引导,提升党员干部创新能力;加强组织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吸引效能;拓宽新型党建资源覆盖空间,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整体质量;注重农村基层领导方法创新,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党建;基层治理

[中图分类号]D267.2;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0)12-0056-0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切实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提高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乡村振兴背景下,强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关乎农村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关乎党的群众基础坚实稳定、关乎农村群众生活和谐幸福、关乎农村青山绿水长效守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跟得上时代步伐、守得住恬淡节奏、望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记忆乡愁。几句简单的概括道出了无数百姓对于美好幸福生活的殷切期盼。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党顺应百姓心声和时代要求作出的科学决策。长期以来,党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高度关注农村百姓生活,迄今为止,“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17年聚焦“三农”工作。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三农”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构建农村社会和自然和谐格局、传承农村优秀文化、打造现代社会治理格局、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福祉。[2]对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受自然、历史、文化等诸多要素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呈现出较大差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不同地区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难。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连接党和广大农村百姓的桥梁纽带,对于推动党的方针政策在广大基层群众中落地落实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推动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困难发挥着难以取代的作用。乡村振兴背景下,只有切实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党对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好广大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才能进一步增强群众对党的信任与信赖,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净化农村基层政治生态,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组织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各方面积极要素形成有效合力,不断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二)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是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乡村治理的核心价值方向。[3]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关键。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只有切实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始终将党管农村工作贯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全过程,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确保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农村社会发展的固有规律和某些特殊发展阶段相关政策因素等的影响,当前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仍然存在着很多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受自身文化素质和传统思维观念的束缚,部分农村地區的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升,村民自治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受传统宗族观念和多元化利益诉求影响,部分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家族或宗族势力侵扰乡村治理、侵占群众自治空间等问题;受人口流动加剧和人口单向流失等因素影响,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人口“老龄化”、社会“空心化”等问题,给乡村治理带来诸多压力;受道德观念变化和物化思维影响,部分农村地区道德建设水平亟待加强。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和协调力,是上述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

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升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可以更好地发挥党在乡村治理中的政治领导和价值引领作用,确保乡村治理各项工作契合时代主流方向、顺应国家发展建设大局;加强对于村民参与自治实践的目标引领和程序监督,切实提升群众政治素养和乡村治理能力;推动法治观念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普及,维护农民各项权益、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推动主流价值观念和农村不同地区优秀文化传统、良风美俗等有机结合,更加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治理,切实提升新时代农村道德建设水平。

(三)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迄今已走过近百年的历史,在这近百年的历史征程中,经历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生动诠释了一条真理,那就是党的光辉胜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这是党最坚实、最稳定的执政根基。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各种困难与挑战,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筑牢群众基础、走好群众路线、凝聚群众智慧、汇集群众力量,从而在党和人民群众勠力同心创造新的光辉胜利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与拥护,夯实党长期执政的根脉与基础。当前,我国仍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立足我国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现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将乡村振兴取得的工作成果转化为巩固党在农村广泛群众基础的现实效能,是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目标之一。

由于受到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城市与乡村等多元化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激烈碰撞与冲击,农村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日益多元、思维方式日趋多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的复杂局面,给新时期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巩固带来了诸多挑战。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于不同群众的诉求回应的难度较大,相关工作的开展不利导致部分群众内心产生不满。二是基层党员干部在开展群众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不能很好地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行为,导致部分群众产生误解和抵触。三是部分党员干部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偏离初心使命,偏离党的群众路线,对群众的关心和关注不足,甚至出现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与现象。四是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领导农村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群众参与不足,部分政策措施出现朝令夕改,难以服众。这一系列现实问题,不同程度地降低人民群众对党的信赖与认可,削弱党在农村基层执政的根脉与基础。

为此,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不断提升党员干部为民务实、干事创业的活力与热情,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切实提升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质量。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满足好群众的现实诉求、改善好群众的生活环境、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夯实新时期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党员干部整体素质不高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教育条件相对落后、信息渠道比较单一、生活空间相对闭塞,导致不少农村地区的党员干部,尤其是年龄相对较大的党员干部在文化水平、思维观念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现有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成为制约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问题。

1.思想观念陈旧。部分农村地区的党员干部在很大程度上受传统思想和观念的束缚,对于现代化发展理念、生产方式、产业模式、科技手段等的认知和理解不全面、不到位,甚至在某些方面带有排斥和抵触的情绪,无法及时带领基层群众转变发展理念、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生活水平,甚至有的地区守着诸多优势资源不知如何利用,错失宝贵发展机遇。

2.缺乏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部分农村地区党员干部对于党的理论知识、科学文化知识等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学习进取的意识,缺乏通过积极有效学习将先进理念和科学理论转化为指导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动力。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因循守旧,缺乏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严重影响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质量。

3.对于政策“吃不透”“用不好”。部分农村地区的党员干部受自身文化素质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理解不到位,对于国家和有关部门支持“三农”工作的各项优惠政策等读不通、吃不透、落不实,不善于积极争取各类资源和政策支持。对于已经具备的优势资源和便利条件,往往也难以做到最优化利用。

4.短视思维突出。部分农村地区的党员干部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在领导农村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长远眼光和整体观念,偏重于短期效益和物质利益,导致一些农村自然资源、文化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多发。

5.理想信念不坚定。部分农村地区的党员干部受自身文化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限制,缺乏良好的是非辨别能力,容易受不良风气和错误思想的侵蚀,动摇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在工作中出现一些损公肥私、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无法充分理解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将党的建设活动和学习活动等视为形式性工作,导致许多工作的开展浮于表面、流于过程,无法真正发挥党建工作的价值和作用。

(二)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待完善

乡村振兴背景下,各类青年优秀人才既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力量中坚,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积极吸引、培养各类青年人才,及时将相关优秀人才纳入党员队伍,是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重要歷史使命。但是,当前不少农村基层党组织仍然面临着青年优秀党员不足、党员干部队伍老龄化的困境。导致农村基层党建活动开展困难、党员先锋意识不足、党组织运行缺乏活力。[4]

1.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结构不合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在此过程中,农村人口流动日益加剧。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同时,也对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治理带来了很大冲击。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青年人才回乡意愿薄弱,导致农村社会出现了“空心村”“老龄村”,农村党员队伍也随之呈现出“空心化”和“老龄化”现象。虽然近年来许多农村地区发展条件逐步改善、发展机会不断增多、就业岗位有所增加,许多农村青年人成功实现“家门口”就业。但是,在许多农村青年的思想观念中,离开农村前往城市发展或者定居,仍是其重要的人生追求。尤其是对于通过系统的教育走出农村的青年一代而言,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现实生活环境的压力,导致他们很难将回乡发展、扎根农村作为就业的首要选择。农村青年人才回乡意愿薄弱、在乡青年人才数量不足,导致不少农村基层党组织无法及时发展青年优秀党员,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提升。

2.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人才缺乏有效吸引。一方面,不少农村地区仍未建立有效的青年人才吸纳和培养机制,党员干部的相关工作待遇相对偏低,福利保障不够完善,各类奖励和激励机制也不够健全。部分农村地区缺乏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党员干部工作强度高、工作压力大,“付出多、回报少”“考核多、鼓励少”成为一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苦衷。这些现实问题导致许多青年优秀人才对于成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望而却步,农村基层党组织无法对青年优秀人才形成有效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于已经返乡创业的青年、回乡定居的成功人士、新型社会组织成员等缺乏有效的组织与管理,相关人才对于加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热情不高。

(三)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方式不科学

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大农村基层党员教育力度、扩大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范围、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动态管理,对于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和工作能力、开拓农村党员干部思维视野和认识广度、凝聚农村党员干部思想智慧和内部合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受到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当前不少农村地区基层党组织对于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还存在着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

1.无法有效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互联网、智能手机、多媒体设备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发展、普及,为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提供崭新的载体。对于互联网平台、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多媒体设备等的使用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和技术能力,但是,部分农村地区党员干部受自身文化水平和思维观念的限制,对于相关现代化技术手段既缺乏全面的了解,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同时也不具备良好的应用能力。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了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在智能化党建平台建设等方面作出较大投入,但是由于缺乏有效应用,导致很多设施和平台经常面临停滞甚至“瘫痪”的状态。尤其是对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生活环境较为闭塞的党员干部来说,其在应用相关现代化的党员教育和管理平台时,通常会面临较大困难。这些问题导致相关的现代化党员教育、管理、技术等手段在部分农村地区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影响了党员教育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升。

2.部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不高。当前,受到部分农村地区党员干部文化水平不高、党员干部队伍老龄化、专业党建人才不足等因素影响,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于党员的教育与管理经常出现“一人多岗”、非专业党建人员负责党建工作等现象。尤其是对于流动党员的管理方面,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仍然延续传统农村人口低流动性状态下的党员管理模式。对于农村流动党员缺乏有效的联络与管理,对于流动党员的具体动向缺乏全面的了解,对于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缺乏有效的把握,对于流动党员的教育与培训也无法有效开展。导致出现“口袋党员”和“隐形党员”现象,影响了党员干部发挥应有作用,影响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质量的提升。[5]

3.党员常态化教育机制不完善。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党员常态化教育机制。对于党员思想观念和具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往往只是重视事后化解,无法做到通过提前教育和常态管理预防相关问题的产生,导致部分党员干部主体意识淡薄。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对策

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面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农村基层党组织需要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掌握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发展规律,坚持“统筹谋划、注重实效、有的放矢、因地制宜”的原则,不断探索和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径、新方法,切实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为乡村振兴聚力引航。

(一)加强党员思想文化教育,提升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乡村振兴背景下,做好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文化教育工作,是提升农村基层党员认识水平、开阔眼界思路、走出思想误区、提升工作能力的基础。为此,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要找准党员干部思想文化教育這一重要切入点,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形式与途径,建立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文化教育常态化机制,切实提升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综合素质。

1.实现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将党员干部思想文化教育的传统方法与现代教育手段有机结合,通过针对性教学与鼓励党员自主或集体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不断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各项政策、方针等先进理论的学习;不断加强符合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先进科学文化和应用方法的学习;不断加强党员廉政文化和党内规章制度的学习;不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农村地区民风良俗的学习;不断加强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党内组织工作方式以及做好党群工作方法的学习。

2.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要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文化教育的手段和载体。一是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干部和基层党校的优势,探索建立长期动态的基层党员轮训和集训办法。提升县乡两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讲党课能力,增加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等开展讲座和分享经验频率,加大对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文化教育资源的支持和倾斜力度。二是充分利用好乡村振兴伟大实践,在工作开展和实践锻炼中提升党员干部整体素质。通过对先进单位和村居社区的实际参观学习,帮助党员干部找到自身差距、发现工作不足、走出思想误区。通过建立乡村振兴人才“结对帮扶”机制,帮助党员干部学习先进经验、掌握有效方法、提升工作能力。

(二)加强舆论引导,提升党员干部创新能力

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创新能力,集中体现其自身综合素养、思想观念、实践经验以及专业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农村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与水平。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创新能力的提升,关键是要摒弃传统固化理念的束缚、强化时代思维引导、紧扣农村发展实际。

1.强化党员担当作为意识。在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文化教育的基础上,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有针对性地展开系列教育和培训活动,强化基层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意识,为创新能力提升注入源头动力。要严格按照新时代党员干部队伍发展和建设要求,按照高素质党建工作人才培养标准,通过专题教育、主题教育、常态教育、特色教育等多种形式,切实帮助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弥补自身不足、激发上进热情,切实提升其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勇于开拓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结合农村不同地区发展实际,不断完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发农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改变以往主观性较强的考核评价模式,将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力度、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效果、乡村振兴工作开展能力、群众口碑与认可度等作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标准,逐步实现量化管理,将最终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提拔任用的重要指标,真正让那些能力出众、勇于创新的党员干部得到重用,以此来进一步激发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创新创业热情。

3.健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工作容错纠错机制。要不断健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工作容错纠错机制,为基层党员干部开拓创新提供有效保障。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许多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还要在创新中逐步探索,许多工作理念和工作机制还要在创新中不断完善,如果基层党员干部在这种背景下还要时刻“用小脚走路”,其自身智慧和创新能力就会受到严重束缚。因此,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工作容错纠错机制至关重要。要旗帜鲜明划清违法乱纪、肆意妄为、明知故犯、主观恶意等导致的工作错误与问题,与经验不足、率先探索、局部试验、无心而为等造成工作错误与问题之间的界限,保证党员干部“行事有度、创新有力、心中有戒”。与此同时,要通过舆论引导、典型宣传等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农村基层创新发展氛围,为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创新创业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加强组织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吸引效能

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工作能力,对于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培养和吸纳各类优秀人才,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乡村振兴背景下,要把好组织队伍建设这一主“开关”,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于各类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和领导力。[6]

1.完善党员干部工作保障机制。要结合农村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科学的党员干部工作保障办法和人才引进激励措施。要对现有党员干部做到量才使用、充分信任,通过党员干部“轮岗锻炼”“自主竞聘”等方法,赋予现有党员干部更大的自我能力施展空间,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要加强青年联络、返乡创业群体沟通、新兴农村生产组织帮扶等工作的力度,并在相关工作具体开展过程中,发现和培养优秀青年人才,及时将符合党员发展要求的优秀青年人才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充实、配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通过政策保障、资金扶持、配套奖励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工作热情,推动其全身心参与到乡村振兴伟大实践当中。

2.加强流动党员和外出人才管理。要完善流动党员和外出优秀人才管理与联络机制,增进流动党员组织归属感和优秀人才感召力。首先,要建立动态化的流动党员跟踪管理办法,通过“一对一联系”“周期性汇报”“分队制度管理”等方式,利用好现代化党员网络管理平台,及时掌握流动党员思想动态,加强流动党员思想教育工作,组织党建活动,切实提升流动党员的组织归属感,减少“口袋党员”和“隐形党员”等现象的产生。其次,要建立外出优秀人才沟通联络机制,成立专门的人才工作小组,与在外优秀青年大学生、企事业单位工作者、优秀企业家等进行沟通联络,通过将相关优秀人才聘为“乡村振兴顾问”“乡村振兴观察员”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专业优势,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四)拓宽新型党建资源覆盖空间,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整体质量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和信息传播手段的发展,以互联网、新媒体等为载体的新型党建资源日益丰富。充分利用好这些新型党建资源的优势,不断提升其覆盖面和影响力,对于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1.以新技术拓宽党建教育平台。要将传统优势党建教育方式与现代化科技手段有机结合,增强工作实际效果。例如,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对于基层党员干部尤其是外出流动党员等的动态化跟踪管理,借助相关平台和载体的技术优势,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及时高效地开展各类党建活动。与此同时,通过无记名线上考核、网络评议等工作,进一步拓宽党建工作触及范围。[7]

2.以新形式强化群众监督。利用好新型网络平台与载体,探索建立群众广泛参与的党员干部监督考核机制。例如,通过村集体微信群、基层党组织工作网站等多种形式,及时依法向群众公开各项工作事务、及时向群众反馈相关工作处理结果、及时向群众传递相关政策信息,以此来强化公众监督、强化纪律建设,同时也在互动沟通中形成新时代农村党群工作新模式。

3.以新形式提升党员教育效果。要结合农村不同地区现实情况,创新各类新型党建资源内容和形式,增强其认可度和影响力。由于许多地区的老党员、老干部等文化水平有限,对于许多新型党建平台和内容等使用能力和理解能力不足,产生排斥心理,因此要根据他们的实际状况,通过年轻党员定向帮助、简化资源使用程序、通俗化内容表达形式等方式,帮助其更加自觉、便利地参与相关教育和学习。

(五)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纷繁复杂,只有根据时代发展需要,不断改进基层党组织领导方法,形成完善高效的工作机制,才能提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真正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1.做好村“两委”班子协同配合工作。要立足于乡村振兴这一根本大局,不断增进农村党组织内部团结,形成村“两委”班子良性互动机制。要根据农村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农村不同地区的村居民情,科学合理地划分村“两委”的“权力清单”,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探索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工作机制,探索实施村“两委”班子成员定期轮岗、交叉任职的工作方法。切实减少掣肘扯皮现象产生[8],维护组织队伍内部安定团结,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效率。

2.完善干部選拔聘用机制。要建立健全公平、民主、阳光、高效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充分利用好智能手机、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载体,将其作为有效的民意征集手段。在组织换届、干部调整等工作开展过程中,利用多元渠道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回应群众关切问题。在党员干部的选拔任用过程中,要实现群众意见、党员意见、组织考察结果的有效衔接。真正将群众信得过、组织靠得住、工作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党的工作队伍,以此增强广大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对党组织的认可。[9]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做好村党支部书记选拔和聘用工作。要结合农村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探索灵活高效的选拔和聘用办法。在落实好“两推一选”工作要求基础上,有效运用“公推直选”“社会考选”等方式,真正为农村发展选好“带头人”。

3.加强对农村新型社会组织、团体等的领导。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产业形态日益多元,新型社会组织、团体纷纷涌现。加强党对于这些新型社会组织、团体的领导,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对于相关新型社会组织、团体等的领导方法。例如,突破传统的以自然村或行政村为中心设置党支部的模式,探索建立基层党支部整合联建的新模式,以实现各类优势资源的合作共享。同时积极吸纳相关新型社会组织、团体内部的优秀人才加入党的队伍,对于已经设立党支部的新型社会组织、团体的负责人,可以积极鼓励其兼任村党支部书记或其他组织职务,以此来进一步强化党对各类新型社会组织、团体的领导,发挥好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功用。

4.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全面监督。要结合农村不同地区党建工作实际,在严格遵循党纪国法的基础上,建立起“因地制宜”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监督和考核机制。要在监督和考核过程中,细化考核标准、完善民主评议形式、做好党员干部定期述职汇报工作、提升定期和非定期审计频率。对于各类违法违纪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和惩处,进一步净化农村基层党建生态,增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实效。[10]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1).

[2]郝保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深远[N].经济日报,2019-04-01(16).

[3]何阳,孙萍.“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逻辑理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39(6):205-210.

[4]肖敏淇.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空巢”难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4):55-57.

[5]张书林.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创新:困境、肇因、路径——基于对山东农村基层党建综合调研的视角[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0,(3):75-84.

[6]殷焕举,李毅弘,杨雅涵.结构功能视阈下转型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点探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15(2):90-93.

[7]孟琳琳.党建工作创新应持续拓展新资源[J].人民论坛,2017,(29):48-49.

[8]张艺博,任中平.农村基层党建模式创新的实践与思考——基于四川省广元市基层联合党支部建设的调查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8,(3):61-65.

[9]陳朋.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建水平[N].组织人事报,2015-06-09(7).

[10]陈晓莉,钟海.在全面从严治党中优化农村基层政治生态[J].理论探讨,2017,(5):126-131.

责任编辑  攻  克

猜你喜欢

基层治理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的问题与对策
党组织怎样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