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葛根定眩胶囊”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颈椎X 线征象改变和血浆NPY 的影响
——附33例临床资料

2020-03-25丰广魁马先军陈隐漪卞绍亚

江苏中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颈性葛根基底

丰广魁 马先军 陈隐漪 杨 赞 顾 进 卞绍亚 王 利 卞 维

(连云港市中医院脑病科,江苏连云港222004)

颈性眩晕(cervical bertigo,CV)是一组因颈椎病变引起的症候群,主要症状为眩晕、颈部不适,并伴有恶心呕吐、耳聋耳鸣、视物模糊、头痛等交感神经症状。近年来,颈性眩晕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且有年轻化的趋势[1-2]。葛根定眩胶囊是我院院内制剂,十几年来临床用于治疗颈性眩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课题组前期实验研究显示,葛根定眩胶囊能够改善颈性眩晕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和颈椎X线征象,效果优于西比灵,对部分体液因子也有调节作用,效果与西比灵相近[3-4]。本研究观察了葛根定眩胶囊对CV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颈椎X线征象改变及血浆神经肽Y(NPY)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我院门诊就诊的确诊为颈性眩晕且符合“太阳经枢不利”证候的患者66例,按就诊顺序编号用数字随机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最终64例完成临床观察,2例脱落。治疗组33例:男9例,女24例;平均年龄(50.42±9.05)岁;平均病程(9.90±11.93)月;病情程度评分(5.90±2.12)分;颈椎生理曲度存在6例,消失24例,反屈3例。对照组31例:男8例,女23例;平均年龄(45.74±6.84)岁;平均病程(11.82±20.04)月;病情程度评分(5.73±1.74)分;颈椎生理曲度存在8例,消失21例,反屈2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平均神经肽Y(NPY)检测结果为(43.67±11.47)pg/mL,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的(18.00±7.47)pg/mL,有统计学差异(P<0.01)。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2010年《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5],颈性眩晕的诊断标准包括:(1)头晕或眩晕伴随颈部疼痛;(2)头晕或眩晕多出现在颈部活动后;(3)部分患者颈扭转试验阳性;(4)颈部影像学检查异常,如颈曲反屈、椎体不稳、椎间盘突出;⑤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头晕或眩晕。其中前4项为必要条件。

1.2.2 中医证候标准 符合“太阳经枢不利”证候:眩晕,头痛,颈项僵痛或肩背酸痛,劳倦或受凉后加重或诱发,汗出恶风,耳鸣,恶心呕吐,舌淡红,苔薄白,脉沉或弱。

1.2.3 病情程度评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6]“眩晕轻重分级标准”对病情分级后根据自拟评分标准评分。轻度:头晕,不伴随自身及周围环境旋转或晃动感,处于可忍受范围,或单纯头昏而不影响生活及工作;中度:头晕,有自身及周围环境旋转或晃动感,轻度影响生活及工作,较难受;重度:头晕,有自身及周围环境旋转或晃动感,行走困难,无法正常生活及工作。自拟病情程度评分:轻度3分,中度6分,重度9分。

1.3 纳入标准 头晕或眩晕伴随颈部疼痛;头晕或眩晕出现在颈部活动后;颈扭转试验阳性;伴有交感神经症状,如耳鸣、视力障碍、恶心呕吐等;颈部X线检查异常(如颈曲消失、反屈,椎体不稳,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或无X线摄片检查异常而有明显的低头等颈部劳损原因;符合“太阳经枢不利”证候;年龄在20~65岁;愿意接受本研究的治疗方法,并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有其他眩晕相关性疾病者;全身严重疾病患者;同时接受其他治疗者;备孕、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5 脱落标准 出现不良反应,发生其他需治疗的疾病,自动退出试验或失访者;依从性差,未按研究规定治疗者;病例资料缺失或改变治疗方式而无法判定疗效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予葛根定眩胶囊(批号:苏药制字Z04001243,规格0.45 g×36粒/瓶),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中药由连云港市中医院制剂室提供,药物组成:葛根、桂枝、生白芍、炙甘草、僵蚕、羌活、钩藤、川芎、生姜、大枣,剂量比为10∶4∶4∶2∶3.3∶3.3∶5∶2∶5∶5,经水煎煮浓缩、醇提、浓缩制粉装胶囊而成。

2.2 对照组 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10930003,规格5 mg×20粒/瓶),每次5mg,每晚1次,口服。

2组疗程均为2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1.1 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治疗前后进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检测2组患者转颈5次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平均值。

3.1.2 颈椎形态改变程度和椎体滑移距离 治疗前后2组患者行颈椎侧位X线摄片,对颈椎形态改变程度进行评分(自拟):(1)颈椎生理曲度(0~6分)。生理弯曲存在,0分;生理弯曲消失,3分;生理弯曲完全丧失并有反屈,6分。(2)椎体前后缘骨赘(0~3分)。无,0分;轻度增生,1分;中度增生,2分;重度增生,3分。(3)椎间隙狭窄(0~3分):正常,0分;轻度狭窄,1分;中度狭窄,2分;重度狭窄,3分。治疗前后2组患者行颈椎过屈位、过伸位X线摄片,测量椎体滑移距离:在患者过度的屈曲颈部达到极限、过度的后仰头部达到极限状态下摄片,测量两种状态颈椎椎体滑移距离,即颈椎各椎体后缘画连线,测量相邻椎体后缘线最宽处的垂直距离。

3.1.3 血浆神经肽Y(NPY) 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血浆中NPY含量。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使用双侧检验假设检验统一,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2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治疗后2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x-±s) 单位:cm/s

3.3.2 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形态改变程度和椎体滑移距离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形态改变程度评分(4.96±1.89)分,治疗后评分(4.52±1.28)分;对照组治疗前评分(4.02±1.54)分,治疗后评分(3.85±1.80)分。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椎体滑移距离比较见表2。治疗后2组患者颈椎形态改变程度、椎体滑移距离较治疗前均无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颈椎椎体滑移距离比较(±s) 单位:mm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颈椎椎体滑移距离比较(±s) 单位:mm

椎体治疗组(n=33) 对照组(n=3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过屈滑移 过伸滑移 过屈滑移 过伸滑移 过屈滑移 过伸滑移 过屈滑移 过伸滑移C2/3 1.28±0.44 1.25±0.31 1.29±0.43 1.25±0.31 1.35±0.40 1.28±0.32 1.34±0.40 1.28±0.32 C3/4 1.83±0.72 2.35±0.27 1.83±0.72 2.35±0.27 1.71±0.82 2.37±0.22 1.72±0.81 2.36±0.22 C4/5 2.30±0.41 2.14±0.21 2.32±0.42 2.14±0.21 2.28±0.44 2.16±0.22 2.29±0.43 2.16±0.22 C5/6 1.82±0.42 2.35±0.47 1.82±0.42 2.35±0.46 1.83±0.49 2.36±0.42 1.82±0.49 2.36±0.42

3.3.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PY含量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浆NPY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后血浆NPY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NPY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见表3。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NPY 比较(±s) 单位:pg/mL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NPY 比较(±s) 单位:pg/mL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3 52.41±11.07 30.27±9.23**△对照组 31 43.12±9.74 38.19±8.63*

4 讨论

与颈性眩晕有关的颈椎病主要分为椎动脉型和交感型两种,但椎动脉压迫的椎动脉型在临床上非常少见[7],课题组也发现颈性眩晕患者颈椎X线征象未见到寰枢关节半脱位及钩椎关节增生现象。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本病发病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反弓、不稳、负荷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有关[7-9]。西比灵能抑制缩血管物质引起的持续性血管痉挛,该作用在缓解基底动脉以及颈内动脉血管痉挛上愈发明显。

颈性眩晕可归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也与“项痹”有关,以内伤为主,与外邪、肝风有关,多因劳倦过度、体位不正而损伤颈部筋骨肌肉,寒湿痹阻,蒙蔽清窍而发眩晕,寒湿凝涩、筋脉不舒、气血运行不畅是颈性眩晕的病理关键。颈项是气机升降之枢纽,项为太阳经脉所过之处,太阳经枢不利,则气血最易凝滞不畅而发眩晕,故治当解肌舒筋,通利太阳经脉。

葛根定眩胶囊是以桂枝加葛根汤加羌活、川芎、僵蚕、钩藤组成。桂枝汤是调营养卫之剂,所治之证不分外感内伤,均可解肌和营,加入葛根,全方解肌通经、舒筋和营。有研究发现,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的总有效率达96.67%[10]。方中葛根升阳解肌,可解外邪阻痹、经气不利、筋脉失养而致项强背痛、太阳经枢不利诸症;桂枝温经散寒、发表解肌,善于宣发阳气达于卫分,调畅营血布于肌表;芍药养阴柔肝,缓急止痛,合甘草酸甘养阴,缓筋止痛;炙甘草缓解肌肉痉挛及镇痛;加羌活辛温通络,祛风散寒祛湿,通利关节;川芎通络活血,祛风止痛;僵蚕祛风活络、息风止痉;钩藤息风通络、止痉。诸药合用共奏温经通络、解肌舒筋之功,以解眩晕、颈项僵痛诸症。

TCD检查是用于诊断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常用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高,发作期眩晕患者依从性高,也能够比较准确判断后循环供血状况[11]。而常规椎-基底动脉TCD检查阳性率不高,有报道称颈性眩晕患者TCD常规检查异常率75.8%,而转颈试验后,阳性率到达89.2%[12]。为了提高阳性检出率,我们采用检查前左右旋转5次后行TCD检查的方法。结果显示,治疗组能够改善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供(P<0.05),作用略好于西比灵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葛根定眩胶囊可以有效改善后循环供血状况。

颈椎X线摄片是诊断颈性眩晕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入组患者近60%有颈椎生理曲度变浅、变直、反弓、颈椎不稳等X线征象,但无寰枢关节异常征象,排除由寰枢关节半脱位等导致的椎动脉机械性压迫。本研究结果表明,葛根定眩胶囊对颈性眩晕患者颈椎生理弧度、颈椎不稳无明显改善,这可能与本观察疗程偏短,颈椎骨性改变难以在短期恢复有关。葛根定眩胶囊能够显著降低颈性眩晕患者血浆NPY含量(P<0.01),效果优于西比灵(P<0.05)。

有研究显示,颈部交感神经分布广泛,在颈上神经节中发现超过75%的神经节神经元中含有NPY[13]。NPY是一种交感神经的标志性神经肽[14],能够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引起血管收缩,对小动脉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15],是导致颈性眩晕的体液因子之一,与颈椎不稳导致后循环缺血引起的眩晕关系密切,可能作为预测颈性眩晕预后及排除其他疾患的新指标[16]。本研究结果显示,葛根定眩胶囊对颈性眩晕的改善与降低血浆NPY含量呈同步关系,表明中药有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的作用。虽然葛根定眩胶囊对椎-基底动脉血供的改善与西比灵相近,但对血浆NPY的影响优于西比灵,表明中药对颈性眩晕的改善不完全直接作用于血管。我们推测葛根定眩胶囊因其具有温经通络、解肌舒筋之效,可能通过松弛颈部肌肉痉挛,进而降低颈部交感神经兴奋等多途径起作用。有关葛根定眩胶囊治疗颈性眩晕的确切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颈性葛根基底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葛根抗肿瘤潜在机制探讨
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向量方法——基底建模法
均匀设计法优化葛根半仿生提取工艺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磁共振显像对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诊断价值
运用葛根汤治疗痤疮经验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