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惠学习在中年段语文课堂的渗透

2020-03-09戚荣晓

关键词:随文段落词语

戚荣晓

摘要:在不同学段,互惠学习承担的任务不同。针对中年段学生的认知现状,可以借助互惠学习发挥同伴互助分享的作用,集中注意力,保持学习兴趣,丰富学习方法,夯实积淀。具体策略有:运用学习单,在初读整理中互惠;创设情境,在方法碰撞中互惠;随文仿练,在迁移表达中互惠。

关键词:互惠学习中年段学习单情境创设随文仿练

互惠学习鼓励学生相互借鉴优势,在互动过程中受益于对方,使得自身获得积极发展。在不同学段,互惠学习承担的任务不同。低年段学生年龄小,学习经验与能力尚有不足,更适合以表演、绘画等形象生动的形式相互交流与学习。中年段属于衔接低年段与高年段的过渡学段,语文学习的难度逐步增大,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中年段学生注意力不够持久、学习方法积累有限、阅读积累尚浅、容易因遭遇学习困难而造成学习兴趣降低的现状,可以借助互惠学习发挥同伴互助分享的作用,通过合作学习,集中注意力,保持学习兴趣,丰富学习方法,夯实积淀。高年段学生无论从心理还是能力方面,都趋向成熟,互惠学习形式可以更加灵活多变,教师可以从更多角度、更深入的层面引导学生互惠学习,相互促进。本文主要阐释互惠学习在中年段语文课堂的渗透。

一、运用学习单,在初读整理中互惠

互惠学习单是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重要形式,也是开展互惠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进入中年段,学生的学习重点从识字写字向阅读理解转变。提前预习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文本内容,为课堂交流做准备。打破当前语文教学课前预习环节只让学生读读课文、画画词语、标标小节号的流于表面的学习,互惠学习单明确将教学目标分解到具体的学习内容中,包括写字难点突破、关键词语运用、重点句子分析、核心问题解析、拓展资料收集与整理等。在互惠学习单的引导下,学生的预习就会有的放矢,对文本的阅读也能逐级而上,逐步深入。

以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为例,本文文质兼美,适合引导学生在边读边想象的过程中体会秋天的美好,同时感悟、积累语言和开展习作,培养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感情。课前,笔者下发了互惠学习单(见图1),让学生通过初读整理以初步把握文本内容。

有了互惠学习单的指引,学生就会有目的地注意文本中生字、生词的读音、写法,并有意识地通过自主学习去解决。比如,对于“钥匙”“喇叭”“曲”这几个之前容易读错的生词,借助文本和注音所在的具体语境,学生很快就能突破难点;对于容易写错的“票”“飘”“勾”“曲”几个生字,学生也提出了对比法、联系词意法等书写方法。在此基础上,同伴间相互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自己对语言的个性理解,诵读后彼此阐述自己这样读的理由;小组成员就文本结构、文本段落特点、语言表述特点等相互分享,输出各自的学习方法,也汲取其他同伴好的学习方法,在彼此分享交流中互惠互学。由此,学生对五彩缤纷的秋天有了自己的想象,从他们的描绘“秋天的雨还把祝福带给了梧桐树。一片片梧桐树叶,就像一只只手掌,优雅地飘落,就像在挥手向我们告别”“秋天的雨把醉人的香气送给了桂花。小小的桂花散发出的浓浓香味,吸引了所有人的脚步”“秋天的雨把快乐带给了银杏树叶。一片片金黄的银杏叶,像一只只蝴蝶,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时而亮出惊艳的动作”等句子中可以看出,学生思维的活力得以充分激发。

二、创设情境,在方法碰撞中互惠

互惠学习强调将学科知识教学置入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平等愉悦的氛围中自由分享,在思维碰撞中收获学习方法。就中年段的学生而言,可以从品读字词、梳理段落的角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交流方法的过程中“互惠互利”。

(一)从品读字词的角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要求中年段的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理解词语是中年段阅读教学的重点,教材也对每个单元的字词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启发教师要关注字词品读。从品读字词的角度创设情境,让学生借助具体字词所在的语境理解词语,是互惠学习探索出的捷径之一。

《秋天的雨》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教学中,教师聚焦几个核心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交流词语学习方法。以学习“五彩缤纷”为例,教师在描绘“秋天的雨把黄色给了银杏”时,出示黄色银杏的图片;在描绘“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枫树” 时,出示红色楓树的图片;在描绘“秋天的雨把金色给了田野” 时,出示金色田野的图片;在描绘“秋天的雨把橙红给了果树” 时,出示橙红色水果的图片……当学生完全被各种颜色的秋天的事物吸引时,教师及时引导:“这么多的颜色都出现在秋天,这样的景象就是五彩缤纷。”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一下子就领会了“五彩缤纷”的含义。之后,教师继续启发学生:“我们通过课文内容懂得了‘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意思,这样理解词语的方法叫作‘联系上下文。同学们还有哪些理解‘五彩缤纷的方法呢?”“可以查字典”“可以从‘五彩这个词中推测出‘五彩缤纷就是颜色很多、很美” “我们之前学过‘五颜六色‘五光十色,都是指颜色多而美,跟‘五彩缤纷的意思很接近”……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又总结出“查字典法”“猜测法”“找近义词法”等理解词语的新方法,学生的思维明显走向了更广阔的空间。这些源于学生自己学习经验的方法,通过互惠共享在同伴中传递,最能深入他们内心。

(二)从梳理段落的角度

课标要求中年段的学生要能通过阅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达到这一要求,需要学生理清文章段与段之间的逻辑顺序,理清课文脉络,进而顺着脉络领会文本蕴含的情感。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文本要求,围绕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联系创设情境,为学生铺设拾级而上的台阶,让学生在寻找段落联系的过程中互惠碰撞,提升思维。

《秋天的雨》一课分别从颜色、气味、声音三个方面描写了秋雨给秋天带来的变化。每个层次都采用相同的构段方式:先总体概括,然后具体描写。为了让学生能从文本阅读中发现这一写作结构,理解段落的表达顺序,教师带学生分层次走进“秋天”。对话如下——

师默读课文,找出第二自然段中你认为最为重要的一句话。

(学生默读交流,找出的句子各不相同。)

师大家的看法都不一样,能不能把自己的理由说出来,比一比,看谁说的理由最充分。

生“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写出了银杏树的叶子的颜色和形状。

生“它把红色给了枫树……”写出了枫树叶子的颜色和形状。

生“金黄色是给田野的……”写出了秋天田野整片的金黄色。

生“橙红色是给果树的……”写出秋天的果实丰收了。

生“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写出了菊花有很多的颜色,非常美。

生“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这句话写出了秋天的雨可以带来很多的颜色,如果没有秋天的雨,银杏树、果树、菊花就没有这么美的颜色了。

师你们觉得谁的理由最充分呢?

生我认为最后一个理由最充分。

生我也这么觉得。因为第一句话概括了第二段的内容,第二段后面的四句话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其他学生也表示赞同。)

师这样的句子就是中心句,它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整段画的内容,把握整段想要表达的感情。大家阅读的时候要留意这样的句子。

上述对话再现了学生在词句理解的基础上走进段落情境,通过互惠交流提炼文本段落特点的过程。有了这一学习经历,他们便能举一反三,通过互惠碰撞寻找出其他段落的特点,进而发现整篇文章的构段特点,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三、随文仿练,在迁移表达中互惠

课标要求中年段的学生能通过观察周围世界,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而语言表达流畅、准确、生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能力和目标。中年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还处于初级阶段,语言训练可以从随文仿练开始。互惠学习课堂鼓励学生相互碰撞、分享,在同伴间的迁移表达中梳理出用词准确、描绘生动、巧妙运用修辞手法等语言表达要领,达成互惠。

《秋天的雨》一文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作小扇子、小喇叭,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秋雨的赞美之情。文中像“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这样诗一般的语言随处可见,非常适合学生诵读积累和模仿表达。笔者就文中描写银杏树和枫树的句子,出示随文仿练句型(见图2),让学生模仿写话。

文中叠词的运用巧妙地表现出了叶子的动态美,恰当运用的比喻又形象描绘出了叶子的姿态美和色彩美。组织学生适时参与仿写练习,能够很好地激活学生的想象力,随文积累优美的语言。基于三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不能一下子参透文本语言表达的特点并准确模仿的实情,笔者让学生先自主思考,初步建立自己的表达方式,再与小组和其他同伴交流分享,互相评一评,说说谁的表达更优美。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彼此分享自己的想法。关注细节的学生从“紫色”“一串串水晶球”等词语中猜出了“葡萄”;善于观察的学生想到秋雨把香味还给了桂花;语言丰富的学生想到雪白的棉花像朵朵白云……在相互交流中,大家边读、边说、边修改,语句表达越来越准确,涌现了许多精彩语言,如“白白的棉花就像一朵朵白云,長啊长啊,长出了秋天的温暖”“秋雨把紫色给了葡萄,紫紫的葡萄就像一串串水晶球,闪啊闪啊,闪出了秋天的甜蜜”“秋雨把金色给了桂花,小小的桂花就像一簇簇精灵,散发出迷人的香味”……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他人无法取代。郭思乐教授指出:“不是儿童没有潜能,而是我们没有给出时间、空间,创造氛围去激励他。其实,儿童的潜能是无限的。”语文课堂中互惠学习所强调的自主与分享相结合、生活与课堂相融通,如同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脚手架,使得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更高效地开展语文学习。语文课堂的互惠学习,还将在如何为每个学生铺设个性化的攀爬台阶、创设更适切的学习情境、设计更到位的学习活动方面做更深入的思考。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和融文化引领下的小学生互惠学习的支持性策略研究——基于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融和的视角”(编号:D/2016/02/1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覃球.新课标下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J].语文课内外,2020(13).

[2] 方舜云.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指导探究[J].新课程,2020(31).

猜你喜欢

随文段落词语
趣味•读写练 答案
提高小学生随文练笔水平的实践研究
找词语
【短文篇】
心理小测试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快乐阅读
快乐阅读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