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量化功能锻炼在胃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

2020-03-09赵秋凤沈丽娟陈子财

护理与康复 2020年2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胃癌发生率

赵秋凤,沈丽娟 ,陈子财

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湖州 313000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1-2]。由于手术改变了胃肠道的结构及环境,术后患者常有不同程度胃肠道功能的抑制[3],胃肠道功能抑制时间越长,肠粘连、吻合口瘘、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4]。故术后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对术后快速康复和减少并发症有积极的影响。有研究证明,术后早期量化活动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5]。因此,制定有效的早期功能锻炼方案对胃癌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制定早期量化功能锻炼方案,并对45例胃癌手术患者实施术后早期量化功能锻炼,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标准: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术前未行放化疗治疗,行胃癌D2根治术;年龄<75岁;无心、脑、肺等系统的严重疾病,无远处转移;预计术后住院时间>5 d;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因梗阻或出血而行急诊手术,未行根治术而行姑息术,联合脏器切除,术后二次手术,存在幽门梗阻,伴有需同时手术处理的其他疾病。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1.2 术后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

采取常规术后护理。即手术后按医嘱采用止痛泵等多模式镇痛、预防感染、抑酸护胃等治疗护理,并尽早拔除导尿管以防尿路感染;待肛门恢复排气后即拔除胃管,进食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责任护士评估患者病情稳定,能承受一定的活动量时,鼓励患者量力而行自愿地进行床上活动及下床活动。

1.2.2观察组

在常规术后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早期量化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病情,建立术后快速康复每日目标清单,指导患者进行早期量化功能锻炼。

1.2.2.1 床上活动

手术当日:患者术后返回病房,观察生命体征平稳后,抬高床头30°,予患者双下肢行空气压力波治疗12 min(每侧下肢各6 min);之后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踝泵运动,患者取平卧位,膝关节伸直,双脚用力伸直,坚持10 s,再用力屈曲,坚持10 s,1次伸直和1次屈曲为1组,20组/次,共进行5次;术后2~4 h,每2 h翻身1次,指导患者双手拉床栏翻身,必要时协助患者翻身,侧卧时背后垫翻身垫;术后4~6 h,抬高床头45°,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如双手握拳-松拳锻炼10次,双上肢抬高、双肘关节屈-伸锻炼10次,双下肢伸直、双踝关节进行伸-屈锻炼10次,踝关节进行外旋、内旋锻炼10次,最后双下肢抬高-弯曲-放平锻炼10次。

1.2.2.2 离床活动

术后第1天: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3分,抬高床头90°,责任护士协助其进行床上坐起10~20 min,3次/d,如患者无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尝试床边站立5 min+行走5 m,1次/d;若VAS≥4分,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缓解疼痛后再进行以上活动。术后第2天:床上坐起10~20 min,>3次/d,床边站立10 min+行走10~50 m,2次/d。术后第3天:床上坐起10~20 min,>5次/d,床边站立15~30 min+行走50~100 m,2次/d。术后第4天:床上坐起1 h,行走200~400 m,>2次/d,可在护士协助下进行病房外活动。术后第5天及之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日常活动。患者每次下床活动时需在护士或家属搀扶下缓慢进行,以防坠床/跌倒不良事件发生,注意询问其行走时有无心悸、胸闷、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手术切口的疼痛能否忍受,观察切口有无活动性出血,如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需卧床休息,待缓解后再进行床边站立和行走;如出现出血情况,视出血的量及颜色而定,出血量少且呈暗红色继续观察,出血量多且呈鲜红色需卧床休息,密切观察。患者行走时佩戴智能手环记录活动量,依据监测结果及患者自我感受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锻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护士对患者每次下床活动时间及行走距离进行记录,同时责任护士在每天下班之前核查患者的活动完成情况,未完成者督促其继续完成。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包括消化道症状(腹胀、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总并发症发生率=发生并发症例数相加/总例数×100%,本研究中设每例患者并发症≥1次计为1例。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活动时均未出现心悸、胸闷、头晕情况。观察组患者均按方案完成早期量化功能锻炼,期间未出现出血等严重症状。

2.1 胃肠功能指标的对比

观察组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首次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指标对比 h

2.2 术后并发症的对比

研究中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均发生1种并发症,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33.3%,对照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55.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对比

注:两组总并发症比较,x2=4.500,P=0.034

3 讨论

3.1 早期量化功能锻炼能促进胃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早期多实施胃癌根治术,胃大部分或全部切除会影响消化功能,易出现并发症[7]。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是近年来外科研究的热点,其运用可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的时间,降低住院的费用,其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认同[8]。FTS理念中核心内容就是要让患者早期下床进行活动,促进身体的整个代谢功能恢复,增加肠胃的蠕动及肺活量,避免手术之后出现深静脉血栓,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9]。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本研究结合护理工作实践,制定了有针对性的量化功能锻炼方案,协助患者进行术后早期活动。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首次进食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提示早期进行量化功能锻炼能够有效促进胃癌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观察组的手术切口感染、吻合口瘘、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没有高于实行常规术后护理的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早期实行量化功能锻炼能够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可能原因:胃癌患者术后实施早期量化功能锻炼,能促进患者尽早离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早日恢复,进而提高患者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2 本研究的不足

由于本研究设计为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患者有可能受到观察组患者干预方法干扰,从而影响研究结果,因此,今后研究可在此方面进行改进,以期获取较为确切的结论。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胃癌发生率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术后早期促康护理措施对肝癌开放性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