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2年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0-03-09俞永美刘华龙何文姬

护理与康复 2020年2期
关键词:维度心脏康复

俞永美,刘华龙,何文姬

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浙江杭州 310014

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因病变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细胞急性缺血而死亡[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能改善患者冠状动脉缺血症状,促进血液再灌注。但PCI不能逆转血管硬化程度,治疗后仍可能发生支架内血栓等并发症[1]。通过心脏康复锻炼,可帮助患者早日回归正常工作及学习[2-4]。目前,国内对PCI后患者近期生存质量的研究较多[5-6]。本研究旨在调查急诊PCI 2年后患者生存质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其生存质量、改善生活品质提供科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行急诊PCI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岁,首次接受PCI且成功植入支架已达2年,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全身系统疾病;伴有意识不清或精神疾病。查询医院心内科回访信息库,获取符合纳入标准患者207例。

1.2 方法

1.2.1研究工具

1.2.1.1 一般资料调查表

根据研究目的及参考相关文献,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体质量指数、居住地、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心肌梗死家族史、病变血管支数、植入支架数量、有无规律服药、心脏康复锻炼频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C反应蛋白(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其中,体质量指数<18.5为偏瘦,18.5~23.9为正常,≥24.0为偏胖/超重[7];患者遵医嘱未自行将药物减量或停药者认为其规律服药。

1.2.1.2 简明健康量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8]

SF-36包括8个维度36个条目,即生理机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生理职能(role-physical,RP)、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一般健康状况(general health,GH)、精力(vitality,VT)、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ing,SF)、情感职能(role-emotional,RE)、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SF-36计分方法依据各条目不同权重,计算各维度条目分之和后得到各维度的实际得分,再将实际得分按照公式转换成0~100的标准分。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

1.2.2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和指导,在患者来门诊复查时,向患者解释研究目的,取得知情同意后向患者发放一般资料调查表和SF-36量表,患者如有填写疑惑给予当场解答。所有问卷均当场填写、当场收回,收回后立即检查填写情况,及时补漏和纠错。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检查项目结果数据由调查人员查阅病历资料后获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双人录入调查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频数、构成比等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急诊PCI后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取0.05(双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发放问卷207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96.62%。

2.2 患者一般资料及SF-36得分情况

200例患者SF-36总分为(85.61±9.62)分,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1。得分最低的维度是SF,得分最高的维度是BP。不同临床特征患者SF-36得分比较见表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体质量指数、居住地、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心脏康复锻炼频率、病变血管数、植入支架数、规律服药、高血压史、心肌梗死家族史、TC、TG、BUN、SCR、BNP、LVEF、CRP、Hcy的患者SF-36得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患者SF-36各维度得分情况

表2 不同临床特征患者SF-36得分比较(n=200)

表2(续)

表2(续)

2.3 患者PCI后2年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SF-36得分情况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根据F值的概率α入=0.05,α出=0.10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病变血管数、心脏康复锻炼频率和LVEF是患者急诊PCI后2年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见表3。

3 讨论

3.1 患者急诊PCI后2年生存质量情况

生存质量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与日常生活中的技能能力与主观感受,能够反映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健康状况[9]。SF-36量表作为生存质量评估的重要量表,因其普适性而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有文献报道,SF-36量表可用于心脏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远期评价[10]。本研究中患者SF-36总得分为(85.61±9.62)分,其生存质量较高,得分最低的维度是SF维度,仅为(71.30±12.82)分。分析原因:患者行PCI后仍有可能发生胸痛、胸闷不适,势必耗费患者一部分精力用于就医治疗,限制了患者全身心投入到正常工作中;有些患者自恃身强力壮,轻视了自身疾病的凶险,当行PCI后才意识到冠状动脉已发生病变,患者对PCI产生应激反应,心态发生变化,引发焦虑、恐惧情绪,不愿意积极投身社会活动中[11]。患者RP维度得分为(74.88±12.32)分,与常模[12]得分差别不大,表明PCI后2年的患者生理职能已恢复接近正常人水平,想做的事情或工作也能够坚持独立完成。

3.2 患者急诊PCI后2年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3.2.1病变血管数较多的患者生存质量较低

心脏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某一分支发生狭窄甚至堵塞时,可能造成供血区域的心肌发生缺血性改变。病变血管数越多,心脏缺血症状也更加严重,预后相对更差,生存质量也随之下降。再者,病变血管数量越多,意味着植入支架数量也随之增加,患者医疗费用支出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生存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表3 急诊PCI术后2年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n=200)

3.2.2心脏康复锻炼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心脏康复是指通过综合的康复锻炼,包括对自身身体、心理、行为与社会活动的训练,改善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心脏和全身功能低下局面,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再发生[13]。国内心脏康复包括3个阶段:Ⅰ期康复(院内康复)、Ⅱ期康复(院外早期康复)、Ⅲ期康复(院外长期康复)[14]。本研究患者均处于心脏康复锻炼的Ⅲ期康复阶段,该阶段主要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及运动习惯、及时消除危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每周心脏康复锻炼次数超过3次者相对于心脏康复锻炼次数较少者生存质量更高,这与Worringham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适量的心脏康复锻炼可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强心功能耐力,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浓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减缓动脉硬化与血栓形成。同时,适当运动也可辅助调整患者焦虑情绪、改善睡眠、增强康复信心,并提高生存质量[16]。

3.2.3低LVEF提示患者生存质量偏低

LVEF是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该指标可直接反映心肌的收缩功能,心肌收缩功能越强,则每搏输出量越多,射血分数也越大[17]。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生存质量与LVEF水平呈正相关,当射血分数下降时常伴有心力衰竭症状,有研究显示,LVEF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常合并贫血、肾功能不全、心房颤动、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这不仅损害患者健康、增加经济负担,还会影响其正常生活[18]。提高医护人员对LVEF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加强早期预防,积极控制血压、调整膳食结构并,提升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维度心脏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了解心脏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