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2020-03-04王越熊洁贺峦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赣州跨境电商

王越,熊洁,贺峦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

2020年的新冠疫情爆发后,我国政府和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在境外采购了大量医用防护装备,跨境电商平台为抗疫作出了巨大贡献。部分跨境电商平台,如eBay、敦煌网、阿里站国际、全球速卖通、兰亭集势、55海淘等,还提供了紧急援助,发挥了大爱精神。近年来,我国大力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不仅拉动了对外贸易增长,而且加快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必将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

一、跨境电商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跨境电商专业作为最近几年较新设立的专业,因为实施经验不足,教学方式较为传统,在办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专业标准未完全成熟

国内高职院校开设的跨境电商专业,多是由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以及商务英语等一些相关专业转型而来,因此对于商务英语类人才在步入跨境电商行业中会选择怎么样的岗位、面临何种实际困难,高职教师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1〕。同时,很多高职院校电商专业标准也未完全成型,专业核心课程内容设计与跨境电商实务相脱节。

(二)与地区扶贫项目衔接不够

部分学校实施专业改革后,虽加上了跨境电商方向,但尚未把扶贫与跨境电商专业平台结合起来,未能切实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三)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在跨境电商课程教学内容中,往往理论内容比例较高,而实践内容非常缺乏,教学内容跟不上跨境电子商务日新月异发展的步伐。

(四)师资队伍结构不完善

一方面,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教师多为其它专业出身,绝大部分没有从事过跨境电商相关社会工作;另一方面,虽然教师多有下到电商企业进行短期培训的经历,但是大多没有参与本土特色扶贫项目,而且对本地外贸企业了解也不够深入。

(五)校企合作缺乏明确的实践大纲指引

虽然一些地方建设了完善的跨境电商产业园,产业链也较为完整,但是当学生来到企业实践时,许多企业对如何培训,学生应具有哪些理论基础,需要重点实践培训的内容是什么都不清楚。据调研,企业需要的跨境电商人才主要集中在业务岗位、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其中业务岗位的需求量最大,达到60%〔2〕。由于培训没能针对业务等重要需求岗位开展,这导致培训效果与预期落差较大,许多培训往往流于形式。

二、跨境电商方向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分析

当前跨境电商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与企业对人才需求标准相比有较大差距:毕业生实践技能较为薄弱,对本土特色农产业不熟,无法满足企业相关岗位的要求;同时,由于对当地的产业不了解,也无法尽快融入当地企业文化。调研得出的结论显示,要真正成为跨境电商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具备以下专业核心能力。(1)掌握跨境电商营销的理论与实务,熟悉相关平台规则,能熟练操作跨境电商平台。(2)具备商务英语专业相关能力,包括掌握外语听说能力、撰写外贸函电、处理商务英语单证等。(3)熟悉国际贸易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知识,能够掌握业务全链条各个环节——询价、交易、支付、货运、通关、退税、结汇等的相关操作技能,能够分析数据、跟踪业务流程,了解相关国际法律实务。(4)熟悉精准扶贫政策,了解地方农业产业特点,能够针对农产业产品营销特点,进行网络推广与销售。(5)具备视觉营销能力。在跨境电商企业发展初期,运营、选品和美工等工具型人才往往需求紧迫〔3〕。这要求毕业生掌握相关能力,能够承担网店的美工、客服、文案策划及网站建设与维护等任务。(6)毕业生需兼备市场营销能力中的客户需求分析能力、海外零售市场敏锐度、网络渠道营销能力〔4〕。

三、创新跨境电商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江西赣州是革命老区,是江西贫困县最多的地区,也是全国第四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于2016年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方向,重点培育应用型跨境电商人才。在助力赣州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我校探索了“实践+项目+特色课”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以实践为重点,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紧跟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牢牢把握实践能力为主的中心目标,结合行业主要人才需求共性与赣州地区跨境电商企业的个性要求,我校制定了“2+1”人才培养方案,即2学年校内学习(含校内实习),1学年赴电商企业社会实践。我校根据赣州跨境电商产业园重点建设区南康区的需求,与南康区的科技、跨境电商、物流及供应链龙头企业,如柯斯姆国际物流公司、美仓互联(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深圳递四方速递有限公司等企业密切合作。我校依据企业需求,将培养方向细化为运营类和服务类两个方向,安排学生1学年(第4和第6学期)时间在企业在线实践及顶岗实习,强化学生的在线销售B2B和B2C等相关技能,如熟练使用速卖通等平台,熟练掌握商品分拣分装、出库通关流程,能进行物流跟踪与反馈等。同时我校还与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等本科高校跨境电商方向专业联动,共同探索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以项目为导向,确定专业实训教学内容

我校跨境电商方向专业坚持产教融合,与江西易顶科技有限公司、赣州市德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密切合作,基于阿里巴巴国际站平台,建立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基地,将扶贫产业项目融入教学实习周。为帮助瑞金养蜂贫困户,教学实习周项目之一是在阿里巴巴和速卖通跨境平台上销售赣州市农特产合作品牌——瑞金恒兴蜂场枇杷蜜,实现以项目带动农户脱贫,以项目促进跨境电商的普及与应用。通过真实电商项目的引入,学生在学校的教学实习周就能够有充分的机会参与实践操作和技能培训,教师可以系统完整地开展跨境电商各个环节的技能传授。当前我校跨境电商方向专业以速卖通为平台,引导学生开展真实、低风险的商业项目实践操作,校企合作成效明显。同时,我校鼓励来自赣州周边县区及贫困村的学生利用寒暑假回到家乡,有选择性地参与扶贫助农项目,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帮助农民开展电商交易,真正帮扶贫困户。

(三)因地制宜,建立特色课程体系

跨境电商的特性,决定了该方向课程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根据赣州跨境电商产业园的发展,学校整合资源,进行课程设计。首先,设计了一套与跨境电商实务相契合的特色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进级课。在课程设计上,不仅有通用的跨境电商业务平台操作、跨境电商市场营销、跨境电商支付、外贸英语函电等核心课程,还增加了SEO搜索推广、商务谈判与推销、跨境电商小语种、农产品相关知识及相关实训等特色课程。同时,调整课时结构,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引入跨境电商企业管理人员、扶贫产业负责人及专家入课堂,通过企业人员、专家授课,提升实践性课程的实效性。校企合作编写适用于赣州精准扶贫产业链下跨境电商所需理论和实训教材。

在当前“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已逐渐形成一条涵盖营销、支付、物流和金融服务的完整产业链〔5〕。创新跨境电商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校企深度融合,是培养跨境电商应用型人才必经之路。同时,专业的设置与人才培养要及时响应新时代复合型人才新要求,以培养适应贫困地区精准扶贫项目发展的跨境电商方向专业人才,既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又助力该区域精准扶贫。

猜你喜欢

赣州跨境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赣州城市中央公园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赣州就业扶贫“251”模式成榜样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