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人物细节描写的训练策略

2020-03-04徐雅芬

科学咨询 2020年38期
关键词:细节作文学生

徐雅芬

(萧山区衙前镇第二小学 浙江杭州 311209)

有学者对“细节”进行了这样的描写,即:“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意思就是细节决定了文章质量,好的细节描写势必会激起涟漪和活化文章中的人物,所以在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加强人物细节描写训练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理应得到重视及关注。

一、厚积待薄发——多阵地积累

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艺术首先起源于人类的模仿天性,模仿就是人的一种自然先倾向,从小孩时就显示。”而模仿的前一步就是积累,有阅读的积累,才有模仿的资源,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学生的阅读,挖掘多阵地,在阅读中品味细节的美好,激发积累的欲望,并逐渐增加学生阅读量,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及经验的同时,学习多种人物细节描写技巧。

(一)前沿阵地——课堂细品,领悟美好

课堂是教学的前言阵地,引领学生在课堂中领悟人物细节的美好,激发学生细节描写的兴趣,引导学生积累名家名作的写作技巧,为学生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①比较中品美好。例如,五上《慈母情深》中有一节“背直起来,我的母亲。……我的母亲……”这一个场景的细节描写很有特色,“三个我的母亲”的写作方式,将一连串动作分解、细化,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比较 “我的母亲转过身来,望着我。”“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褐色的口罩上面,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在反复的阅读比较中,感受这种“反复词语,动作分解”的细节描写魅力,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积累的欲望。再如,五下《景阳冈》武松打虎的段落,武松初见老虎,老虎进攻,武松三闪的描写很经典,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为什么文本连着用三个“闪”?课文为什么不用别的词语来代替其中的两个“闪”,这样不是更能体现词语的丰富性吗?”“闪”字可以替换成“躲”吗?在这样的思考中,学生体会到这三“闪”体现了武松初见大虫时的紧张中显机智的人物个性。学生读中比,比中读,积累也是水道渠成的事情。

②分类中显美好。教师还可以根据文本的特色,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阅读积累,让学生体会各种细节描写的魅力,长期以往学生就能领悟细节描写的魅力。例如:六下《顶碗少年》中,对少年的顶碗动作分三次展示,这样“强化式”细节描写对于刻画少年“乐观,勇敢,坚持不懈”的人格魅力的作用。又如:六上《狼牙山五壮士》中第二小节中,五位战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痛击敌人的点面描写,既有画面感,又有层次感,既突显了群体的英勇顽强,又能使人物个性鲜明。再如:六上《少年闰土》第一自然段,这种“ 画面式”人物描写方法,向我们展示少年闰土机智可爱。

(二)后方阵地——课外采蜜,广涉技能

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以涉猎广泛内容和开拓知识视野的同时,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断扩充自己的文学资料袋,为人物细节描写奠定良好基础。

①配套研采。利用教材的配套读本,鼓励学生摘录好词好句,给文章做批注,鼓励学生把书读厚,然后定期开始配套读本的朗诵比赛,背诵比赛。

②整书共采。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开展整书共读活动,利用现在智慧教育,在各种群内交流读书心得,同时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请家长谈文本的经典细节,请家长给孩子的交流内容做点评……

③系列广采。开展纵向阅读,学了有关“鲁迅”文章,我们就相对应的开展“鲁迅”的文章阅读,比较阅读在不同的作家眼中不同的鲁迅形象,而这些不同的形象就是来源于不同的细节描写。

二、观察待提升——多场合观察

《课程标准》第三学段明确提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引导孩子有序而全面的观察,要引导学生调动全身感觉器官,去观察、发现和了解事物及人物细节,以积累细节写作素材的同时,保证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及生动性[1]。

(一)文字“心”观

例如:四下《全神贯注》有一处细节描写,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自己作品。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寻找,罗丹全神贯注时身体各个部位的表现:脚不停走动,嘴叽里咕噜,眼睛闪着异光,手不停挥动……这种调动身体各部位的描绘,把罗丹工作时的全神贯注诠释地淋漓尽致。引导学生想想,自己紧张、害怕时,身体各部位与平静状态下的不同,有意识的去观察人物在不同情绪下的表现。学生在观察别人的作品中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也为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找到了支架。

第二,观察细节过程中不能孤立地进行,还是要从听觉、视觉、触觉等方面进行观察,对于人物的性格、情感、故事等都要独立出来进行详细的细节观察,以保证细节描写的全面性及真实性[2]。

比如:六上《狼牙山五壮士》“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这种类似的描写时,我们就要让孩子发现这个句子运用了视觉,听觉全面的进行观察,从而展示了马宝玉的英雄形象。

(二)生活“身”察

生活是最大的素材,我们除了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观察人物细节以外,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各种人物[3]。如,同学,老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以帮助学生积累人物细节描写素材。

①展生活。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画画身边的同学和老师,然后用文字描绘,让同学根据你的描绘来猜猜;可以让学生拍摄家人的一瞬间的的动作,用文字展示,让家人来猜猜;可以模仿同学的肢体动作、眼神变化及面部表情等,大家来评评;在这样的画一画,拍一拍,演一演,说一说,评一评的过程,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拓宽了写作的思路,丰富了写作的素材,自然也提升了写作能力。

②细生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千人千面,即使是同卵的双胞胎也一定要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观察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五下人物单元一组课文中“小嘎子”的机智,不服输,“骆驼祥子”是健壮,充满朝气,“严监生”的吝啬,名家们都是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点来描写,这样人物的个性才会鲜明。我们要强调观察人物抓特点,引导孩子去发现生活中有特点的人。如:观察全家面对喜欢吃的排骨,大家的吃相,面对着不喜欢的食物的吃相,惊喜时不同的表现。面对爱睡懒觉的我,唠叨的奶奶、暴躁的妈妈、宽容的爸爸、文静的姐姐,是怎么叫我起床的。教师要创设不同的情境,这样孩子的观察落到实处,观察才会有针对性。如此反复训练,学生的综合观察能力就会螺旋上升,为后期人物作文的写作积累细节描写经验及素材。

③“心”生活。生活处处皆智慧,处处皆写作。在处处中引导学生捕捉经典处,捕捉典型事例。即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细微之处,如对突然事件的情绪变化、对遇到好事时的面部表情等,以了解不同场景下人的心理变化及行文特点,以便于更好的写出生动人物,让作文变得有血有肉[4]。

例如:可以利用晨谈时间,交流学生的发现,交流突发事件的情绪变化,如:大课间群体的锻炼,个体锻炼,大型集会时,突然的事件……这些都是我们观察的对象。教师要做交流的先行者,这样不但能起到选择素材的示范者,演示素材的榜样者,使学生有模可寻,有样可以画。

三、实战待精彩——多形式训练

名师出高徒,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各人,但是学生作文精彩,有大程度来源于教师的指导,因此要注重孩子的作文指导训练,以求细节更精彩。在训练中我们要注重读写结合,多形式训练孩子的细节描写。

(一)文后训练做铺垫

例如:六下《狼牙山五壮士》的课后练习

这种课后训练看是对于文本内容的检测,其实是最基础的作文训练。注意加点部分的词语,体会表达上的作用,点面描写的作用。学生只有领悟了细节描写的作用,才会在文中尝试运用。

(二)文中模仿来迁移

朱光潜说,文艺必止于创造,却必始于模仿,模仿就是天性,可见模仿的魅力。对于课文中的经典段落,我们可以让学生模仿,实现读写的迁移。

比如:《小英雄雨来》

操作时,可以先读读句子,想想内容,哪些句子写出了雨来的特点。抓住关键词(最喜欢、每到、最高、不但、 还)让学生仿着描写,某人最喜欢的一项运动。边读边写,既品尝语言文字隐藏在背后的魅力,又做到了读写的基础性迁移[5]。

(三)专项训练来强化

在人物细节描写中,紧抓单元训练中的词句段的专项训练来强化人物细节描写。

比如:

我们可以紧抓这种训练,体会连续使用对于人物事物特点的作用,品析精准的连续动作在描写中作用,来强化训练[6]。

四、评修待闪亮——多方法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我们要注重学生文中的修改,这个修改形式可以多样。

首先,可以是自改,让学生利用修改符号自改自批,而修改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对每次练笔有个具体的评价体系,让学生有据可查。比如:前文中提到的连续动词的描写,我们就可以出示这样的评价体系:

?

学生在自我批改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其次是老师要进行针对性甚至逐句批注,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错误描写;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功能、图像功能等将老师范读的作文出示给学生,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些作文的写作思路,并探索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等问题,强化学生写作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人物细节描写技能水平。

五、结束语

总之,高质量的小学高年级作文都离不开高水平的人物细节描写,可以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即没有高内涵的作文”。因此,上文基于对人物细节描写重要性的了解,从加强阅读、观察发现、训练指导,评价修改等方面分析了具体的训练措施及方法。

猜你喜欢

细节作文学生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赶不走的学生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学生写话
细节取胜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