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共建共享高职专业教学团队探究

2020-03-03王运宏

辽宁高职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成员校企院校

王运宏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包括共享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十九大进一步要求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共享发展等理念。共享是全面共享,不仅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也包括教育等社会事业的诸方面[1]。只有共建才能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共建是共享的基础和前提,要以共享引领共建、以共建推动共享[2]。在高职教育领域,我们要以共享理念推动校企合作并深入到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充分调动校企建设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汇聚校企专业技术人员的智慧,尊重校企团队成员的劳动、知识和创造,激发校企双方力量,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推动高职专业教学团队更好地服务校企发展。

一、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困境:企业缺位及其影响

(一)兼职教师缺位对团队结构与团队规模的影响

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企业缺位突出表现在企业兼职教师过少或没有企业兼职教师存在,这直接导致团队规模不够和结构不佳。高职院校的学生规模多在高位状态,专业教师教学任务过重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专业教师数量难以增加,多数专业教学团队只有7到8人,而规模较小的专业教学团队往往只有3到5人。高职院校大部分专业教师每学期承担两门甚至三门课程,并包含大量的实践教学任务,主体专业的教师每学期课时都在250甚至300以上。

由于企业技术不断升级,生产方式不断创新,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重组。专业教师要适应教学内容的经常性变化,加之学生基础有限,教学组织面临巨大压力,教师精力只能全部压在教学上,专业实践往往缺乏时间保证。教学任务过重也影响到高职专业课教师稳定性,职称高、学历高、水平高的教师流失,降低了高职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同时还不可避免地对其他教师造成思想波动。而高职教师补充渠道单一,强调学历至少要达到硕士研究生,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往往因为学历、职称原因得不到招聘机会。如果没有兼职教师加入,团队实战能力必然不够,活力也非常有限。一般来说,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和技术能手的人数要占到40%以上,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在知识、技能、风格、个性上才能优化组合,目前这一占比差距明显。由于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严重缺位,高职专业教师与企业人员缺乏有效接触,进而对企业技术更新现状难以快速掌握,专业教学课堂也缺乏企业生产经营的最新案例进而理论氛围偏重,实践性不强。

(二)兼职岗位缺位对团队培训和社会服务的影响

高职专业教学团队能力提升离不开校内外各种类型的培训,特别需要产学研协同培养。团队成员要获得生产一线经验并跟踪企业生产技术升级,企业见习、脱产兼职要成为经常性培训行为,并根据需要选择不同企业或企业不同岗位从事生产实践并完成相应的生产经营任务,融“学习、研究、实践”为一体,成为双师型教师,以支撑起现代化教学和有效的社会服务。高职院校校办企业太少或者没有,岗位有限,技术含量低,没有紧密型合作企业提供有效岗位,根本无法承载高职专业教师高质量地在生产经营现场实践活动。当前,要么企业不提供岗位,要么企业提供的是技术性含量不高的岗位,关键岗位总会有限制性要求。从企业角度出发,生产和经营才是重要的,任何生产空间被占用都容易影响其生产经营活动,何况高职院校谋求的岗位有诸多要求并且需要连续不断地提供。个别技术水平高的企业岗位即使接受了少数高职专业教师顶岗实践,但时间短,指导有限,也无法选派技术专家小组展开高端培训,使得高职专业教学团队水平得不到完整、持续、整体性提高。大部分团队校方成员对企业不断升级的创新技术和工艺流程只能间接获得,难以准确把握,对企业经营活动一知半解。教师的企业实战能力不强,服务企业的水平也总是不够,自然得不到企业欢迎并被邀请参与技术攻关与开展生产活动,高职专业教师培训多数只能游走于企业之外,只能听取本科院校的专家讲解课程改革。

(三)企业文化缺位对团队氛围的影响

向上、协作、和谐的团队文化能激发高职专业教学团队不断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和社会服务,更好地实现团队目标。高职教学团队文化应该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结合体[3]。校企文化及时有效对接能促进高职专业教学团队校方成员切实感受到企业发展雄心、生存哲学、挑战精神。企业的竞争意识、精细考核和深度危机感,都能让高职专业教师产生强烈的质量意识、效益观念、协作精神,并在教学工作或社会服务过程中体现出来,逐渐成为高职专业教学团队文化的组成部分。由于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企业文化无法有效抵达高职校园,企业的职业文化、竞争文化、技术文化、技能文化、协作文化、质量文化、成本文化、服务文化不能成为高职专业教学团队文化的有机内涵,使得高职专业教学团队氛围过于学院化倾向,呈现出自由、平淡、闲散、偏重文理等气象。团队中多数校方成员对技能的价值、规范和荣誉感认识模糊,对质量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把握不清,对于服务用户的意识、价值和规则不清,往往缺乏成本意识、效率意识、协作意识,甚至是职业精神,无法准确把握企业相应岗位的内涵与差异。这不仅阻碍高职专业教学团队融合竞争、效率、协作的工作氛围和学习氛围,更无法理解质量就是生命的真谛,更导致学生缺乏对企业文化的切实理解和准确认同。高职毕业生就业后对企业刚性管理和苛刻的纪律要求需要更长的适应期,而在校期间难以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企业文化缺位,也让高职院校的创新精神、自由精神、独立精神和批判精神等文化基础失去应有的内涵。

二、企业缺位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归因:基于共享的视角

(一)共享不够

共享理念不仅针对经济发展,也针对社会发展。基于共享理念,高职校企合作要谋求企业与学校资源和成果的共享。团队人力资源是高职院校资源的核心,其既服务教学,又服务企业技术攻关和员工培训,才能促进校企双方整合资源,各抒己长,合作效益才能最大化[4]。高职专业教学团队能不能为企业共享,势必影响合作企业参与建设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建设专业教学团队的初衷,考虑的是如何优化专业教学活动提升专业教学水平,进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甚少考虑其服务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责任和能力。现实很残酷,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动手能力不够,实践能力不强,缺少企业实战经验,下企业多数为了提升教学能力,根本无法解决企业生产或经营难题,不能独立履行某一岗位需要承担的技术和技能职责,团队也无力主动或被动展开企业技术研发,缺少企业用得上的科研成果。专业教学团队也没有多少时间开展企业高技能员工的专业培训,无力向企业输出有价值的培训活动。

合作建设高职专业教学团队是高职校企合作的核心,实际上就是合作建设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和服务范围,但团队融合中的知识、技术资源不能为企业共享成为校企合作中的普遍现象。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建设高职专业教学团队是一种成本付出,这样的成本付出如果总是没有回报或者说不能为企业所用,就有违企业初衷,企业合作需求就会逐步降低,也就逐渐缺位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高职专业教学团队无力解决企业技术问题,不仅降低了专业团队的服务范围和价值发挥,更重要的是非常不利于团队共同成长。

(二)共建不够

从实现途径来看:只有共建才能共享;只有校企共同建设专业教学团队,才有可能共享专业教学团队资源;只有尊重专业教学团队校企双方的专业技术人才并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才能克服困难和挑战,推动团队综合水平提升,才能更好地服务高职专业教学和企业生产和经营。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缺乏共建局面,主要在于高职院校没有发挥主动作用。高职院校没有进行团队建设的顶层设计,进而导致共建内容不清晰,也会使共建路径不流畅。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也没有安排更多经费支持。在建设专业教学团队过程中,高职院校没有充分吸纳企业专业技术力量,没有主动去合作企业协调减免兼职教师工作量并调整工作时间,没有为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安排合适的培训,没有提供有利的工作条件或者没有安排校方团队成员与企业兼职人员对接,对企业技术人员来校工作或服务的经费补贴不够,缺乏应有的工作服务,企业技术人员来校进行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其才智发挥得很不够,进而导致共建强度不够,共建频率有限。校企签订合作协议时,很多时候并没有明确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细则,企业随意决定人员和岗位进行有限参与或不参与。企业技术人员兼职高职专业教学常常不算本职工作,有心投入技术力量的企方成员往往没有时间或精力[5]。专业教学团队没有共建成果可以分享,校企双方成员就更加缺少共建心愿和相应的计划,最后校企双方各干各的,久而久之,你忘了我,我忘了你,高职团队还是原来的团队,企业只能在远方等你。

(三)共赢不够

推动共享发展,我们总是会呼唤共赢的结果。校企合作建设高职专业教学团队过程中,我们也期待着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通过合作产生成果并惠及校企双方或多方,实现双赢或多赢,高职专业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对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现实中,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共建不够,团队力量和成果共享不够,最终导致共赢不够,共赢不够反过来影响共建共享。校企合作建设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共赢的表现在于建设好的专业团队既推动高职专业教学取得好的效果,又推动企业生产与经营取得更好的效益[6]。当前,校企合作建设高职专业教学团队能够节省高职办学成本,提高团队专业水平和人力资源层次,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促进高职毕业生掌握更对口更有价值的本领和可持续发展的素质,进而更加有效地服务企业生产和经营,节约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和经营质量,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最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当前企业有限参与下的高职专业教学团队,服务高职专业教学活动和最基本的教学改革尚且有许多困难,服务合作企业时不容易找到生产、技术研发或经营接口,即使找到了接口往往因为能力不足或时间有限,不能产生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成果,让有投入和期待的合作企业没有获得感和回报感[7]。既然如此,企业参与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仅仅依赖人脉关系或者因为政府要求、高层领导提议稍微有些动作,投入的资金、人员和岗位有限或者干脆不投入。

三、高职专业教学团队校企合作建设:基于共享理念的策略

(一)基于共享理念奠定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础

企业也好,高职院校也好,理论上都必须相互依赖共同合作,前提是资源共享和成果共享。基于共建共享推动高职院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地方政府不仅要强化服务,积极营造合作氛围,出台校企合作推进细则,规范校企合作双方责任,同时扩大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税收优惠范围和额度,主导设立校企合作项目并提供资金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可逐步推行购买企业服务制度,明确高职教师服务企业和企业技术人员服务高职人才培养的资助标准、优惠政策,为搭建相互服务的有效路径提供必要的支持。推动校企双方共建机构和平台,确保高职院校和企业快捷获取对方资源,进而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提高合作绩效。鼓励合作企业直接进到高职院校,如利用高职院校土地、房产建设车间或分厂,或参股共建其校办工厂,一方面提升其生产性实训基地水平,同时扩大生产规模产生经济价值,扩大实训规模提升教育效益[8]。为推动合作成果和资源共享,达到更加理想的合作状态,校企双方可加强顶层设计,疏通合作路径,进而更有效利用对方资源,减少浪费并切实降低合作成本,争取更高标准的双赢或多赢,进而扩大合作范围,让合作成果涌流并能为双方或多方享用,促进企业利益与高职院校利益的同步实现,提升企业合作意愿,使双方都有“获得”感,让合作投入变得更加积极并产生更多收益。基于此,高职院校要充分考虑企业需求并弥补企业合作支出,主动为企业生产或技术开发提供服务,而不是一味占用企业资源和空间。人才需求强烈且实力强的企业可以规划在高职办学,创办股份制院系。

(二)基于共享理念创新专业教学团队合作机制

首先,要形成团队资源与成果校企共享机制。合作建设中的高职专业团队要根据企业人才需求进行资源优化,切实尊重企业生产或技术开发需要,使自身专业技术力量能方便合作企业所用,并寻找和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而向企业及时输出资源,特别是高职专业技术资源,注重企业利益更早和更有效的实现,弥补企业合作建设团队的各项支出。为此,高职专业教师根据企业生产需要大幅度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与工程实践能力,积极渗透到合作企业技术研发、生产与经营流程之中,争取企业项目并发挥价值。合作企业尽可能地使用团队中的校方人力、物力和技术资源,进而降低生产与经营成本,获得现实性利益。

其次,要形成高职专业教学团队校企共建的机制[9]。为使企业顺畅地进入到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并展开建设,高职院校要主动构建与企业生产或经营相适应的教学流程,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优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方式,使专业团队建设与企业人力资源升级同步并有效对接,企业因此更主动地更便捷地参与到团队建设之中,校企协商共建项目、搭建共建平台并争取共建成果。

再次,地方政府、学校和企业都要构建良好的激励机制,激励校企双方的专业技术力量服务对方教学或生产。譬如,为促进高职专业教师下企业并提供有效的生产或技术服务,可在职称评定中强调企业服务经历和成果。

(三)优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路径

我们要有多样化的路径,提升专业教学团队校企合作建设深度。高职院校要根据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加大投入,为专业教学团队创造有利的成长环境,优化兼职教师工作环境,提高现有团队补贴标准。一方面吸引企业成员来校兼课和多兼课,另一方面增强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意愿,减少团队校方成员教学课时以腾出成长时间和服务企业的时间。可将专业教师进行企业技术服务特别是企业员工培训折算成相应的课时,提高企业实训实习指导课时标准。

在全校范围内整合教学资源,构建有利于专业教学团队成员成长的教学管理制度、团队培训制度、职称评聘制度及与合作企业沟通的相应制度。基于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改造组织机构,打破组织壁垒,激活组织功能。选聘的团队负责人要品格高尚,具有吸引、团结、凝聚团队成员的人格魅力,进而充分尊重包括企业成员在内的团队成员的意见。

负责人要能以理解的态度与企业成员沟通,积极营造团队集体氛围,让团队成员有强烈的归属感,进而促进团队融合。要学会用教育家情怀来安排团队专业生活,让每个团队成员在教学实践与企业实践中创造价值,体验成功乐趣,走向职业幸福[10]。

可选聘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团队首席专家,充分发挥团队企业成员的专业优势和工作特长,促进团队成员知识、能力、经验的互补。在校企协商基础上,约定定期岗位轮换,充分盘活校企双方培训资源,根据每一位成员的能力缺陷建立有个性化的培训项目,建立差异性的培训目标,校企双方共同监控和考核。

建立企业兼职教师培训基金,约定团队企业成员服务期限,资助企业成员提升学历并普遍获得高教系列高级职称,促进专业团队成员都具备专业教学与企业服务所需的理论与实践能力。鼓励企业团队成员积极承担教改项目,鼓励校方成员积极承担技术研究项目。可以聘请团队内外专家对团队校方成员企业实践或企业成员教学工作进行较长期限的指导。

猜你喜欢

成员校企院校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