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化同步”教学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
——以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3-03李文一胡克伟

辽宁高职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校企学院

李文一,胡克伟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9)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都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但是,多年来,由于高职院校存在着教学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参照普通高校模式而缺乏高职特色、以生为本的教学管理思想虽被强调但仍然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强调了校企协同育人理念而缺少行之有效管理模式等问题,与国家提出的要求相去甚远[1-4]。

多年来,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服务学生不动摇、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引领下,总结凝练出管理组织协同化、管理内容规范化、管理制度体系化、管理过程精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和管理质量可视化等教学管理“六化同步”措施,明显促进了学院教学管理水平提升,收到了极为显著的教学管理成效。

一、“六化同步”教学管理模式的内容

(一)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推动教学管理组织协同化

1.构建校企合作“六双、六共”育人机制

“六双、六共”育人机制坚持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了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校企合作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现代学徒制试点班、“订单班”为载体,创新了校企合作“六双、六共”育人机制。即:明确学校企业作为育人的双主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共同培养人才;学校的教师和企业的师傅作为学生的双导师,要采取互兼互聘的方式,实现师资共用;学生学徒具有双重身份,校企双方要实现过程共管;学校的实训基地和企业的生产基地双基地要达到资源共建共享;学生毕业要获得学历职业双证书,要进行结果共评;最终要完成学生品德和实践技能双达标,从而实现校企生多方共赢[5]。

2.打造校企双轨三级管理组织架构

学院在充分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立足国情,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二元三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为确保该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顺利推进和实施,学院以校企联盟为依托,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纽带,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形式,构建了学校-企业、院系-部门、教师-师傅双轨三级管理组织架构,并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一系列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教学组织管理的协同化,形成了校企合作育人的合力。

(二)落实国家制度标准,推动教学管理内容规范化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全面落实国家关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类标准,与此同时结合学院实际,加以细化和实施。在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努力实现管理内容的全面化和规范化。

1.专业设置管理

严格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并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高中等学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构建了农学园艺、畜牧兽医、农业装备工程、食品药品、园林技术、智慧农业、农业经济管理等七大特色专业群。同时,为了强化专业内涵,形成专业特色,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优势,学院还制定了《专业结构动态调整办法》,对于优势专业给予各方面的支持,而对于那些招生困难、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则实施限制招生乃至专业撤销。

2.人才培养方案开发

学院在“二元三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下,按照《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和《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系统化开发了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了课程体系、项目体系和企业实践体系三个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育人体系,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和教学实施各个要素更加符合国家教学标准。同时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双创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同进,更好地体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理念。

3.师资队伍建设管理

学院构建了“一个中心目标、两个基本保障、三个平台支撑、四个融合推进”的师资培养机制,以机制创新全面推进教师培养工作。一个“中心目标”,即围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这个中心目标,通过示范引领、考察学习、岗前培训等系列活动的开展,筑牢教师立德树人的根基。两个“基本保障”,即强化专业教研室队伍建设和专门化工作团队建设,从而保障中心目标实现。三个“平台支撑”,即科学研究平台、社会服务平台和技能大赛平台,用以支撑教师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充分利用三个平台,让教师在科学研究中升华理论知识,在服务社会中增长实践能力,在各类大赛中锻炼专业技能。四个“融合推进”,即加强专业、企业、行业和产业在培养师资上的整体融合推进。

4.基地建设管理

制定了高标准、可持续、共享型和一体化的基地建设原则,划分了生产实训型、教学服务型、科研主导型和自主创业型等基地类型,明确了各个类型基地的管理办法和考核评价指标。同时认真按照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加强各个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三)构建四级管理文件,推动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化

学院以教育部《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为指引,全面加强教学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建设,并形成了以学院章程为统领的四级管理文件体系,管理制度完备、管理程序完善、管理流程科学[6-7]。

一级管理文件为学院章程,是整个制度体系的核心。作为制度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学院章程强调了教学的中心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二级管理文件是教学管理规范和管理办法类文件,是学院层面为规范教学秩序、教师行为、教学运行、组织管理、教学保障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出台的文件,包括《教师文明礼仪规范》 《网络课程管理办法》 《辅修专业制试行办法》等。三级管理文件是为配套教学管理办法而制定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范等,如为进一步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而制定的《顶岗实习实施细则》,为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而配套的《课堂教学建设细则》等等。四级管理文件是指在教学运行和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各种表格和清单等,如教师的调停课申请单、实践教学申请表等。

学院四级教学管理文件体系,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操,使得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不再悬于空中、挂在墙上,而是落地生根,成为指导教学工作的行动指南,有力的推动了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化。

(四)打造“三平台一中心”,推动教学管理手段信息化

学院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制定了学院《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并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指南,着力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目前,出口5G带宽、核心百万兆级泛在网络已经建设完毕,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同时面对“物联网+教育”的大背景和大趋势,学院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及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学院主持园艺技术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和辽宁省农林牧渔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建有精品课程57门,网络课程61门,在线开放课程23门。为适应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学院加速了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以智慧校园的整体构建为依托,打造了教务管理系统、教学综合业务系统、学生在线学习管理系统三个平台,以及用于数据的统一存储、加工、分析和处理的大数据中心[8-9]。

基于正方教务管理系统实现了智能排选课、成绩录入与查询、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和教学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基于教学综合业务系统实现了教材、学籍和网络考试的信息化管理;基于学院自主研发的在线学习智课堂管理系统,不仅完全支持了学生课前线上预习、课中互动学习、课后线上拓展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平台也具有了对学生和教师学习和授课情况进行后台监控与数据统计功能。通过大数据中心,可完成包含学习成绩分析、教学热度透析、学习状态分析等一系列数据报告,实现对教学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

“三平台一中心”的构建,不仅为学生、教师、教辅人员及管理人员提供简便、快捷的网络化信息服务,改善教学工作效率,而且使得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精准、实效,决策更加科学,实现了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提升了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了教学管理的现代化。

(五)完善教学工作标准,推动教学过程管理精细化

在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强化教学保障的同时,学院以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为契机,对涉及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如教学运行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教材管理、师资培训管理等工作均出台了相应的工作标准。明确了每一项工作的具体任务、工作要求、时间节点和相关责任人,并细化制定了教学管理工作流程,从而实现了教学管理的过程控制,落实了教学过程管理责任制,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够按期、保质保量完成[10]。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通过建设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系统,依托“三平台一中心”,进一步推动了教学过程管理精细化。

(六)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推动教学管理质量可视化

1.制定学院质量诊改实施方案,构建质量诊改信息化平台

学院制定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方案从“制定一套标准、建设一支队伍、搭建一个信息技术平台、完善一套运行机制”等四个方面搭建了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整体框架。

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制定了质量评价指标和诊断指标,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依据和标准[11]。

建造信息化教学状态数据平台。依托学院智慧校园大数据中心,以数据采集、汇聚、分析和解读为核心,通过状态数据适时抓取、分析与解读,建立了具有监控和预警功能的信息化教学状态数据平台,为教学质量诊改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2.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组织保障

学院建立了学院、系(部) 和学生三级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结构。院级组织以学院院长为总负责人,成立了“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领导小组”,系(部)分别成立各自的质量诊改工作小组,组织完成本部门工作的自我诊断与改进。同时,选择优秀学生代表组成学生组织,收集学生对相关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健全的组织结构和高水平的质量诊改工作队伍为学院教学质量的监控提供了重要保障。

通过制定学院质量诊改实施方案,构建质量诊改信息化平台,健全质量诊改组织机构,强化质量诊改组织保障,强化了教学的质量管理,推动了教学管理质量的可视化。

二、“六化同步”教学管理模式的特点

一是“六化同步”的教学管理新模式凸显了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教学管理的终极目标,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解决了教学管理中“为了谁”“培养谁”的核心问题。

二是“六化同步”的教学管理新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的育人功能,通过构建校企双轨三级管理组织架构,创新“六双、六共”育人机制,实现校企双方管理的同频共振,形成育人合力,从而解决了教学管理中主体单一、企业参与度不高的关键性问题。

三是“六化同步”的教学管理模式,全面推动管理组织协同化、管理内容规范化、管理制度体系化、管理过程精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和管理质量可视化,构建了教学管理的立体化、网格式管理格局,全面践行了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理念。

三、“六化同步”教学管理模式的成效

(一)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一是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近三年,百余名学生荣获各级学雷锋标兵、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志愿者协会成员发展到1000余人,捐助大病同学、贫困儿童、孤寡老人等先进事迹多次被媒体报道,数百名志愿者汗洒辽西北,7名同学到西部志愿服务,一大批学生在各级各类文体活动中展露才华、斩获荣誉。

二是显著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近三年累计取得全国和省级技能大赛和双创大赛一等奖50余项;毕业生一直以“职业素质好,动手能力强,踏实肯干”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自主创业和参与创业比例近4%。

(二)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随着教学管理的“六化同步”进展,学院教学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带动了学院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助推学院形成高效顺畅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了学院改革建设、创新发展的力量,助力学院实现高水平现代化高职院校的建设目标。

(三)教师教学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实施“一个中心目标、两个基本保障、三个平台支撑、四个融合推进”的师资培养机制,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素质不断提高,学院教师的教学能力明显提升。近三年,学院有4人荣誉省级教学名师,2人荣获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荣誉称号。14名青年骨干教师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人才,教师在省级以上各类教学能力大赛中累计取得一等奖15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34项。

(四)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

学院在原有基础上,近三年又先后获得“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辽宁省“双高”项目建设院校、辽宁省“平安建设”先进集体等各类国家、省、市荣誉称号数十项。兄弟院校间交流频繁,学院办学水平得到辽宁省冮瑞副省长、营口市高洪涛副市长等省市区领导的高度赞誉,《中国教育报》、辽宁电视台、《营口日报》等媒体多次对学院的建设、改革与发展进行了宣传报道。来自第三方调查显示,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达到98.38%。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校企学院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海盗学院(12)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海盗学院(7)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西行学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