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锋精神引领下的高职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探索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

2020-03-03陈锡德关立春高镔琦

辽宁高职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雷锋基础育人

陈锡德,关立春,高镔琦

(1.抚顺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抚顺 113122;2.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雷锋学研究中心,辽宁 抚顺 113001;3.雷锋学院,辽宁 抚顺 11312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指出,课程与实践是育人功能的最基本任务。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就与时俱进创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寄予厚望。因此,如何改进和加强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基础”课程)为代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越来越受人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雷锋精神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要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因此,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任务、新使命,把雷锋精神与立德树人有机结合起来,用雷锋精神贯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始终,用雷锋精神推动“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落实,推进以实践教学为导向的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成为高校思政课的必然选择。

一、雷锋精神之内涵及与实践育人之定位

(一)雷锋精神之内涵

《辞海之家》中是这样命名雷锋精神的: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在中国建设和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时代赋予雷锋精神特色鲜明的新内涵。在新中国“站起来”的时代,堪称最典型也被引用最多的是周恩来同志的题词,学习雷锋同志“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改革开放“富起来”的时代,2012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将雷锋精神凝练成“一个信念、四种精神”,即“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2]。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起来”的时代,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了雷锋精神[2]:“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二)加强“基础”课实践育人的意义

1.实践育人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本质要求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以人自身为对象的特殊实践,就是教育和学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毛泽东将其发展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因而,实践育人理念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2.实践育人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要途径

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把实践育人作为开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2012年,教育部等七部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3]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些意见要求和重要论述,为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前进道路标注了明显的时代坐标和基层行为导向[4]。

3.实践育人是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的生动实践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等职业院校更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加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充分利用实践环节,积极开展实践育人,这是高等职业学校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5]。

二、雷锋精神引领“基础”课的实践教学路径

一年来,以抚顺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国内高职院校,结合最新出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18年版),通过以课题推动研究、以实践推动教学等形式,探索了以雷锋精神引领大学生思政课的途径,努力实现弘扬雷锋精神与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

(一)学习雷锋的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觉悟

雷锋是一个饱尝人间疾苦的孤儿。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雷锋上学、工作、参军,怀揣青春之梦,绽放青春之歌,他对新社会和中国共产党充满了感激之情,并用满腔的热情坚定了回报党、祖国和人民的信念,这份感恩之心成了他事业成功的引擎。在课程绪论、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处在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战略要求,在新时代奋斗进取、开拓创新、奉献青春,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卓越的工作业绩回报党和祖国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在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教学中,引导大学生要坚定科学信仰,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自强不息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并将弘扬中国精神与推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6]。

(二)学习雷锋的助人为乐精神,引导大学生弘扬集体主义、奉献社会的社会主义道德

助人为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雷锋是助人为乐的楷模。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始终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甘愿做一个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傻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国家和民族仍然需要像雷锋这样的“傻子”。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提及雷锋和雷锋精神的重要意义。在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第(一) (二) 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重视整体利益,与强调责任奉献的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革命道德、遵从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公益事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奉献中收获快乐,在服务中见证成长,在帮助中体现价值。

(三)学习雷锋的爱岗敬业精神,引导大学生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雷锋无论面对何种职业,都表现出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忠实履职的敬业精神。他自觉地认为自己只是整个革命大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是革命大机器的一份子,为革命事业和经济建设献出应尽之力。在第五章第(三)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雷锋爱岗敬业精神,遵守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敬重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道德操守,像雷锋那样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立足本职,认真负责,刻苦专研,求真务实,忠于职守,精益求精,像一颗螺丝钉“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7]。

(四)学习雷锋的创业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雷锋是一个创业标兵,他从公务员、秋收助理员、新式农民、先锋工人,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参军后,自己制作了三件宝即修鞋机、理发箱、节约箱。其中节约箱堪称是“百宝箱”,对于有利用价值的可以收集起来进行修补,对于不能再利用的可以收集起来送到废品站卖掉,这样“节约箱”成了一个变废为宝的“百宝箱”。在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第(三)节教学中,可以结合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第(三)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在创业中磨炼意志、砥砺品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避免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努力提高创业能力,通过创业实现人生价值。

(五)学习雷锋的创新精神,引导大学生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追求

雷锋的创新精神集中体现在“钉子精神”,就是善于挤时间和善于钻研,它说明了主观和客观、能动与被动的辩证关系,强调了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挤出时间去学习,雷锋在职场的不断跃进正是源于这无数次抽出的一点点时间。他还从工作中学、实践中学,提出了“问题—学习—实践—总结”的学习公式,有的放矢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教学中,引导学生要像雷锋那样怀着永不自满的谦虚品格和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加强时间管理意识,珍惜一切时间去钻研,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分析问题的原因和改进措施,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8]。

三、雷锋精神引领“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探索

(一)雷锋精神融入“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两者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具有一致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见贤思齐,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从现实出发,从实际着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的修养素质,帮助其养成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主要渠道。将雷锋精神融入实践教学,就是一种对雷锋精神丰富内涵的再现,是在具象的条件下外现雷锋精神蕴含的能量,起到在具体教学环节中真正发挥立德树人、育人铸魂的重要作用。

2.两者的主题内容具有一致性

“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在学习、掌握、运用“基础”课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政治意识的培养、人生观的塑造、理想信念的树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立和法律法规的基础普及。自2012年中宣部对雷锋精神作出“一个信念、四种精神”新的概括后,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了“基础”课依托的更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过对与雷锋相关的书籍、照片等历史材料的收集,通过与雷锋接触过的前辈的评述,通过新时代一批批雷锋人的不断践行,反复证明了雷锋文化在当今社会的生机活力。雷锋现已作为职业人生活中的标杆、学习中的老师、工作中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对照雷锋精神,鞭策自己爱国家拥护党,敬业乐业、艰苦奋斗、实干创新。这是人民自主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

(二)雷锋精神融入“基础”课实践教学路径探索

1.深入开展对雷锋文化的研究,组建优良的师资队伍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着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高度评价思政课教师队伍在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方面的重大作用。“基础”课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授课教师必须做到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自觉坚定作为党的教师的身份意识,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华晔。探讨雷锋文化的丰富内涵,将雷锋精神融入课程教育,授课教师首先要对雷锋文化、雷锋精神付出“真情、真心”,自身要做到“真学、真信”。相关教师应做到从雷锋生平事迹着手,在雷锋童年、做工人、当军人的时间变迁中深入研究雷锋精神的萌芽、发展、成熟、完善的过程,从雷锋精神延续至现时代的过程中开辟出一种拓展教学视角的思路,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次去领悟雷锋文化的深层意味,形成经得起理论推敲、实践践行的高质量学习成果。“基础”课的授课教师不应只涉猎本学科范围内的知识内容,还应全方面对中国的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研究。“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它是五千年中华优秀文化与红色革命文化的结合”,教师应在对红色革命文化的整体把握中认识到雷锋精神作为一种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鲜明特征,研究雷锋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坚持在实践中发展理论、结合科研与教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就专门开设了雷锋精神概论这一门课,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打造专项教学体系

注重挖掘雷锋文化资源,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9]辽宁省抚顺市内的大学、中学、小学定期组织学生赴雷锋纪念馆、雷锋文化传承中心等教学基地展开专项教学。通过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参观、学习,了解雷锋历史,缅怀楷模,与教学相关单位开展的“学雷锋、传雷锋、做雷锋”这种社会现实相结合,加强雷锋文化这一教学体系的开拓创新。作为“基础”课教学的辅助途径,完善教学基地建设,可以形成雷锋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长效机制。学生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近距离感受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蓬勃生机,感受雷锋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对岗位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从而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和远大的理想信念,端正自身态度,提高综合素质。所以,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打造专项教学体系,是非常正确的。

3.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校内课堂教学模式,增加实践课比重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角,不能割裂。在“教”“学”之间,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者,这就需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教师需要对课程的内容设置、学生喜好、流程安排、节奏把握有绝对的掌握,保证可以在控制范围内达到引导学生成长的教学目的。还需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围绕“基础”课的教学重点,合理增加有关雷锋精神的实践教学学时与内容。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展开课下收集、课上讨论的形式,围绕雷锋精神与“基础”课的主题内容,将两者有机结合。或者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讯便捷的渠道,将一些典型的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寻找与雷锋精神和“基础”课内容的契合点与相悖点,在课堂上进行辩论,达到促进大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学生在自觉、自发学习的同时,对于教师队伍而言还可以改变“一支粉笔打天下”、PPT“点读机”的教学现象,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提升大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10]。

4.特色活动为主题,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基础”课要立足于帮助大学生进行政治意识的培养、人生观的塑造、理想信念的树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立和法律法规的基础普及,将大学生塑造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以“雷锋精神”为特色主题,可以开展读一篇“雷锋诗歌”、写一篇“雷锋日记”、唱一首“雷锋歌曲”、演一场“雷锋话剧”、举办一次“讲雷锋故事比赛”、收集一次“全国岗位学雷锋先进经验”等特色实践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培养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大学生。

猜你喜欢

雷锋基础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不等式”基础巩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整式”基础巩固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写给雷锋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