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高效课堂实施路径研究
——以高职土建类专业集群为例

2020-03-03宋世杰谭禾丰

辽宁高职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实训学院职业

宋世杰,谭禾丰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00122)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课程改革逐渐成为改革的焦点。面对企业生产方式的快速变革和新时代学生追求个性化、自主化学习的需要,职业院校课堂吸引力不足、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教学积极性差等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广泛存在[1]。提升教学效果,构建高效课堂,是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索,总结其中有效经验和策略,希望能够为深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高效课堂的内涵

高效课堂是基础教育领域率先兴起的课程理念,在职业教育领域,高效课堂是指根据学生个体和集体学习需要和职业教育知识、技能学习规律,通过教师积极引导,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实现学生主动和创造性学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和能力、提升素质的开放式、生成性课堂组织。“高效课堂”,是相对于低效课堂而言的,是对有效教学内涵的拓展[2]。

二、高效课堂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来源于维果斯基、皮亚杰、布鲁纳等人的认知加工学说。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否定了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去构建。

建构主义对高效课堂的启示在于: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的,知识是发展的,一是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知识是个体自我内在构建的,学生在他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在社会和文化的背景下,通过自己的认知和理解,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二是教师要充当组织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改变脱离学生的满堂灌教学,改变忽略学生认知的填鸭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去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三是要利用各种学习情境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实现学生知识的建构,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3]。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存在着差距,这个差距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教学中要清楚两个问题:一个是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达到的水平;一个是通过引导以刺激,学生可能会达到的发展水平[4]。

最近发展区理论对高效课堂的启示在于:一是要注重分析学生的学情,找到实际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的差距,有的放矢设计教学流程。二是要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有效交流,有效激发学习动力,同时进行精确的个体学习情况反馈,实现学习的最有效,让学生最大化的发展。

(三)学习领域课程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以及企业日益扩展的继续教育需求,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劳耐尔(Rauner)等人提出“学习领域课程”理论[5]。

学习领域课程对于高效课堂的启示在于:一是要确定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专业到课程的培养目标体系[6]。二是依据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设计方法,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设计三个基本步骤[2]。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完成两次转变,即从典型工作任务到学习领域的导出和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具体转化,科学设定课程体系和课程门类[7]。三是要设计情景化的课程实施方案,使与本职业紧密相关的职业、生计和社会行动情境中的职业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充分反映。

(四)项目课程理论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理论是我国华东师范大学的徐国庆教授提出的理论。该理论是基于我国实际国情、校情提出的本土化课程理论,更容易被教师理解和接受。

项目课程理论对高效课堂的启示在于:一是课程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强调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进行分析、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能力[8]。二是要按照工作结构来对项目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对课程体系做整体规划,同时以工作过程中的知识结构关系来设计项目,组织内容。三是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和理论知识来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9],帮助学生形成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判断和行动的能力。四是课程要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动机[10]。

三、高效课堂构建的实践探索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拥有40余年的建筑行业办学历史,是教育部和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的“建设行业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2013年学院将课程改革项目作为学院重大教学改革项目进行正式立项,以高职土木建筑大类专业为对象,开始了高效课堂建设的长期探索。

(一)开展全员课程改革能力验收,奠定高效课堂构建的基础

2013年9月,在调研基础上,学院印发《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确定对全院所有专兼职教师开展课程改革能力验收的工作思路和实施方式。学院组织教师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家、省示范高职院校广泛调研,组织骨干教师和部分管理人员参加戴士泓教授的培训,锻炼了一支改革队伍;与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和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等省级和国家级示范院校建立定点指导和合作关系。

改革过程中,每位教师填写《课程改革实施任务书》,自行选择一门课程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2014—2015年,全部专任教师分3批完成验收,并实施滚动验收制度,确保新教师课改能力达标。通过验收,全院教师课程改革理念理解逐渐深化,教改、课程开发能力明显提升,出现了《建筑工程质量评定与验收》《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等较有代表性的课程改革方案。

(二)实施一体化课程试点改革,探索高效课堂实现的有效模式

2014年9月,学院正式开始探索一体化课程改革,印发《“一体化项目课程”暂行管理办法》,建立了全过程评价机制。到2019年5月,累计进行了9批91人次的改革。学院根据每学年对“一体化项目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一次奖励,并对实施课改的教师在教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

为保证一体化课程改革,学院在现有51个校内实训基地基础上,牵头完成辽宁省信息化建设项目“土木施工技术模拟实训系统”等系统开发,形成了虚实互补的教学实训基地体系。启动了“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成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等4个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实训基地,新建和改造理实一体化教室13个。学院先后派遣系部主任、教研室主任、课程改革骨干教师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10余所国内外课改先进院校培训,平均每年有40%以上教师参与,不断提升课程改革理念和能力。

(三)开展学习型课堂创建工作,助推高效课堂改革成果拓展

为改变文化基础课、思政类课程、原理类课程实施一体化项目课程难度较大的问题,学院于2017年在一体化项目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同步开展了“学习型课堂”创建工作,并将学习型课堂建设要求全面渗透到《任课教师课堂职业行为规范及评价标准》,明确了课前、课中、课后20个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和对应培养学生的素养要求。

2017—2018年,学院共开展3次学习型课堂评选活动,21门课程分别获奖。2019年启动学习型课堂全员验收活动。通过验收,全体教师均掌握了学习型课堂构建的理念和技术。

四、高效课堂创建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形成“分课程类别改革,按专业群凝聚特色”的高效课堂创建思路

通过改革,形成“分课程类别改革,按专业群凝聚特色”的高效课堂创建思路,为国内土建类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针对公共基础类课程,面向不同专业群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重点,开展情景化,模块化课程改革。针对专业课程,按照设计类课程、施工类课程、制图识图类课程、计量计价类课程、测量类课程、材料和检测类课程、管理类课程等不同类别进行高效课堂的创建。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中学生素质的培养要求,开展公民素养、通用职业素养、专业职业素养类课程改革。

根据学院专业群布局,按照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设备、建筑设计5大专业群特点进行高效课堂的创建。如建工专业群依托面向区域建筑类企业技术转型升级的工程质量检测实训中心,开展真实项目承载的做学合一、学训一体课程改革;依托面向区域建筑行业创新发展的BIM技术研发和培训基地,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引领的高效课堂创建。

(二)形成不同类型课程构成的高效课堂体系,教师高效课堂构建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学院实施6年来:累计完成177名专兼职教师课程改革能力验收,道路工程施工等48门课程投入一体化项目课程实施;完成学习型课堂全员验收,构建了高效课堂实施较完善的体系。通过改革,学院教师对于学习领域课程、项目课程、项目化课程等国内外当代优秀的课程理论,对行动导向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以及张贴板法、鱼骨图法等具体教学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教师基本能够熟练设计一门课程,对其知识体系进行重构,并按照项目、模块、情景等进行组合开展教学,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能力也逐渐提高,慕课、微课的理念和制作技术逐渐成熟。

(三)课程建设成果数量和层次获得显著提升,教学质量获得较大提高

近3年来,学院开发的“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获批为国家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备选建设项目;公开出版教材88部,12部教材被确定为辽宁省建设职业教育精品教材;虚拟实训系统覆盖全部专业相关课程,并在院内全部专业和省内辽宁职业学院、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十余家学校应用,获得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一等奖、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建设42门院级精品课程资源;“高职土建类专业高效课堂构建的探索与实践”等相关研究成果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成功申报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建筑工程管理和市政工程专业群入选省级高水平特色专业群,三人入选省级教学名师。

近三年来,学生年均就业率进一步提升,达到97.54%,就业稳定率达到93.73%。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测绘”赛项等国家和省级竞赛中,获得个人特等奖3项,一等奖13人次,二等奖4人次,团体一等奖7项,团体二等奖5项。

(四)形成高效课堂配套制度体系,提供充分制度支持和保障

通过改革,学院制订了《一体化项目课程管理办法》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等制度,形成了高效课堂运行的成熟机制;修订了《教师教学工作规范》 《课程考核管理规定》,将高效课堂要求全面融入教学管理环节;在每年出台的《关于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持续贯彻高效课堂构建的要求。

五、高效课堂构建的基本路径

通过对高效课堂内涵的界定和对省内、国内外课改经验的借鉴,在学院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将高效课堂构建的基本路径总结如下。

(一)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途径

1.精心选择专业集群,确定改革的范围和人群

高职院校创建高效课堂时,应当选择本校具有优势地位的专业集群作为改革的基本单位,以便研究成果能够具备较强的国内乃至国外的应用推广价值,将研究成果辐射影响力最大化。在改革经验比较成熟,改革基础建成后,向学校其他专业群推广。

2.请进来,走出去,推动教师课程改革理论认知水平提升

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大胆走出去,请进来,了解和认同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同类院校的实践经验。在改革前和改革过程中,要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认知水平,将教师的原有理念进行覆盖、更新,使之真正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激发教师自身改革的动力和积极性。

3.建立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机构跟踪指导机制,为高效课堂构建提供理论指导

一是应与本科院校、省市专门研究机构合作,作为定点指导机构指导学院课程改革。高效课堂的构建必须依赖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机构的支持。二是应将国内先进的兄弟院作为定点合作院校,为课程改革提供跟踪指导。

4.实施全员性能力验收,推动教师高效课堂开发能力提升

在完成全员课改能力验收和学习型课堂验收的基础上,应每学期开展新任课教师的滚动验收工作,确保每名教师都具备合格的课程改革能力。每次验收时,学院应修订测评标准,确保测评要求与当前职业教育改革趋势相符;锻炼二级机构专家队伍,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和技术[11]。

5.完善教学软硬件环境建设,为高效课堂创建提供有力保障

(1)实训基地建设

应按照具体课程授课需要,由教师担任监理,和施工方共同建设,保证实训基地建成后的实效。对无法在实地开展的实训项目,组织开发虚拟实训软件,与实体实训基地形成虚实互补的实训基地体系。理实一体化教室、工作站建设应包括仪器设备、参考书籍、电脑、座椅等设施,使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完成尽可能多的任务,实现更高效的学习。应开发微课、慕课等资源,推动课程网站平台建设,同时结合手机移动APP进行资源推送。

(2)制度建设

坚持制度先行,以制度规范高效课堂的运行。学校应出台高效课堂管理的基本办法,并对课程考核、学分建设;对教学评价等多个领域的相关制度进行修订,满足高效课堂建设的要求。

6.实施课程试点改革,探索高效课堂实现模式

在完成课程改革能力验收的基础上,必须开展实际课程的改革实施工作,将教师的课程改革能力转化为课程开发和操作能力。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阶段

1.筹备阶段

学校必须坚定改革的决心, 这样才能在实施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成绩,真正推动教学质量提升。如果盲目改革,则会造成教学秩序的混乱,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和改革成效的回潮。

2.全体教师的理论能力培养和提升阶段

应当完成教师的理论认知能力培养,使之初步接受和认同学院改革的意图,认同改革的必要性。同时应与国内先进的、便于指导的研究机构建立固定的合作关系,选取相关兄弟院校作为支持对象,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及时指导和帮助。

3.全员课程改革能力培养和检验阶段

应通过培训和试点能力验收,锻炼一支课程改革专家队伍,将其作为高效课堂改革的中坚力量。在此基础上,开展全员性质的改革能力验收,如有未完成验收的教师,要持续开展帮助和指导,使其完成能力提升,力争实现没有一个人掉队的目标。

4.高效课堂的分类改革和探索

必须通过分批、分轮的实施,不断跟踪总结,提炼经验,对课程改革进行分类指导和探索,形成共性的经验进而推广,最终完成高效课堂的创建。

猜你喜欢

实训学院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职业写作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爱的职业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