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六精”理念 推进教学诊改工作

2020-03-03张立群翟红兵

辽宁高职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目标学校工作

张立群,翟红兵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教学诊断改进工作正在全国各类学校有序开展、稳步推进。搞好职业院校的教学诊改工作,对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但许多院校在教学诊改实际工作中,有时存在许多盲目、简单、主观的现象,使得教学诊改工作流于形式,实效不大。如何使教学诊改工作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充分发挥效能,需要做大量的具体细致的工作[2]。结合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实际,本文对教学诊改工作提几点建议。

一、诊改方案设计要精心

搞好教学诊改工作首先要搞好诊改方案的顶层设计,没有一套科学、完善、实用的诊改方案,很难得到客观、合理的诊改结果,非但不能达到改进教学的预期目的,更容易引发新的矛盾[3]。因此必须将教学工作涉及的各个因素纳入其中,充分考虑各个因素对教学水平、人才质量的影响。包括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组织、教师教学能力及态度、教学条件、学生学习的态度、知识基础、教材选用等。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诊改的方案、方式、方法、要素等进行广泛调研、反复论证,并不断修改完善诊改方案,形成良性循环,才能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诊改方案的设计过程实际上是对学校教学诊改工作的诊改[4]。

方案设计的关键是要明确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目的是为了服务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为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校未来规划和发展大局;而不是为了得出一个评价结果,也不是为了监督教师,更不是搞形式主义。要通过教学诊改工作调动广工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激发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5]。

二、诊改目标分解要精细

学校诊改实施方案推进和运行时,一定要要科学认真地构建好目标链。诊改工作的总目标是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坚持发展理念,确保办学质量的常态化、周期化,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循环机制。根据预期的目标,制定好实施的具体路径。按照总目标、总规划制定各个子目标、子规划,如专业课程建设规划、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学生管理规划等。实现总目标,必须有子目标的支撑,要将这些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身上,这就构成了完整的目标链[6]。

要认真细致地设计三级目标责任体系:一级指标为学校的工作目标,由学校领导牵头组织;二级指标为部门工作目标,由一级指标分解而来,由部门领导组织;三级指标为岗位工作目标,由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完成。这些指标层层支撑、环环相扣,形成目标链、任务树。这样就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7]。只有学校的每一名成员工作目标明确、路径明了、标准明确、职责明晰,教学诊改工作才能水到渠成。

三、诊改组织实施要精密

如果没有精密的组织,再好的方案也难以落实,诊改工作实施的关键在于组织。针对职业院校人员紧缺的现状,大多数学校都不可能建立一套人员充足的专职诊改队伍,只能是由职能部门牵头,选用一批有事业心、责任心、公正心的各部门专业和管理骨干,组成一支有较高素质、有学术权威、有专业水平、有带头作用专兼职结合教学的诊改队伍。

教学诊改工作一定要与日常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与学校现有的管理制度体系结合起来,将相关的诊改制度体系融入现有的制度体系中,不能将教学诊改与日常教学及管理脱节或对立,要引导广大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时时处处自觉地贯彻落实教学诊改工作要求和标准,对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建立偏离标准的提示、警示、告示、惩戒制度,使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在完成标准化作业,保证各项工作严格规范,同时要将教学诊改结果与个人晋升晋级、职称评审挂钩,形成激励机制[8]。

四、诊改监测手段要精进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必须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推行智慧诊断与改进,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各项工作在运转的同时,留下了运行的痕迹,形成可追溯的数据。将各项工作的进展形成教学诊改的数据信息,在内部要依照规定及时公开,一方面提升了诊改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另一方面确保教职员工深入了解校情校务,为有效实施民主管理提供途径和平台[9]。

利用人脸识别、移动终端等设备及时采集数据,利用大数据、数据平台不断充实完善教学质量诊改的数据库,利用诊改管理系统进行科学、及时、准确分析和研判,对各相关工作的实施提供状态信息数据,按照信息的保密要求,分级分类通过媒体和设备及时提供便捷清晰的显示,根据教学诊改工作实践过程形成状态数据信息,学校的各级管理部门要对教学诊改的信息定期收集、认真分析,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各项管理制度、考核标准和改进措施,真正形成便于各项工作的有效改进的科学决策。

五、诊改评价结果要精确

教学诊断与改进系统必须对教学各项相关工作和各个诊断管理的对象随时诊断,定期提供诊断的结果,准确监测各项工作过程的运行指标,其诊断的结果必须准确无误、客观公正。这些诊断数据结果不仅用来作为对各部门工作、个人业绩考核的依据,更重要的是关乎学校对下一步教学工作的施策和部署,任何一项制度和方案的实施,都必须建立在原始采集信息准确的基础上,教学诊断的不准确,不亚于医生对病人的误诊[10]。而教学工作的误诊,便是误人子弟。

要保证诊断结果的精确:一要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要教育参加诊改工作提供数据的干部、教师和学生,必须端正态度、认真负责,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切忌弄虚作假。教学诊改数据采集的过程也是考核教师师德和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名利观、责任感,教育学生养成诚实守信、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教学诊改工作成为立德树人的有力举措。二要建立科学精准的数据模型,各项数据的采集时机、占有比例、运算逻辑必须严谨合理,要从不同角度设计多个模型,进行反复比对,保证诊断结果公正准确、符合实际、令人信服。

六、诊断改进措施要精准

教学诊改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工作,促进各项工作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各项工作改进的方案比诊断方案更为重要。许多学校的教学诊改,都是给出了诊断结果,开出了若干“不合格”项,但对下一步如何改进则放任不管,没有下文,交由承担工作指标的责任者自由发挥、自我改进。犹如医生给患者看病,告诉你得了什么病,不给治疗方案,让患者自己想办法,这显然是不负责任的。

针对诊断与改进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阶段诊断结果,必须由诊改专家组根据诊改的指标分析,同诊改对象和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改进方案,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在下一步工作和下一诊改周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校级领导即学校的决策层,要根据教学诊改的结果,对学校的建设目标、发展规划、大政方针、人员配置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真正把教学诊改的结果作为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参考,使教学诊改工作真正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加速器;各级管理部门即学校的管理层,要根据部门职责和任务分解,对部门的管理制度、工作标准、服务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使教学诊改工作成为推动学校各部门管理水平提升的助力器;广大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诊改结果,正确对待本人的成绩排名,针对个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订切实有效的改进目标、改进计划、改进措施,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和教学能力。要有“闻过则喜”的胸怀,切忌用消极抱怨的情绪对待教学诊改结果,要使教学诊改工作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矫正器;要教育学生,对照教学诊改的结果,查找专业、班级、个人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努力改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使教学诊改工作成为学生成才的推动器。

要通过诊改促进教学工作问题越来越少,标准越来越高,成效越来越大,使全体师生和管理者在诊改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增强收获感、成就感,使学校各项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猜你喜欢

目标学校工作
不工作,爽飞了?
学校推介
选工作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