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职业倦怠调节琐谈

2020-02-25于春波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定向职业

于春波

(绥化教育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00)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教师在工作的重压之下身心俱疲的状态,是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职业倦怠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职业倦怠已成为教育领域的职业病。

一、社会调节举措

(一)切实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越来越多的地区都在积极实现教师法“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的规定,收入关系着职业尊严,是地位的象征。一些经济困难地区提出“不拖欠克扣教师工资”,这是对教师权益的基本保障。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从维护教师、保护教师的角度切实减轻教师的负担,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进入“课堂”。

(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从根本上改变对教师的不合理期待,引导人们对教师形成合理的角色期待,减轻教师负担。

(三)教师培训部门应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以提升教师应对工作及压力的能力。

二、学校调节举措

(一)改善学校的组织环境,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氛围。教师长期大量的工作容易产生枯燥厌倦的情绪,学校的组织环境应“以教师为本”,充分调动教师的参与感、权利义务的履行积极性,营造“以人为本、以校为家”的归属感,提升教师职业的幸福指数。学校领导应与教师保持沟通,明确对教师的期望;完善学校激励机制,形成良好的风气,提高教师的士气;增强教师间的人际关系,特别是领导与教师的关系;解决教师生活中的困难;减轻课业负担;增加教师参与决策的机会,建立民主化的管理体制;增加教师进修机会等等。将教师从“教学工具”的状态中释放出来,如定时召开教代会,组织教师参政议政,共议学校的发展前景,增加主人翁意识和自豪感;以工会等部门的名义组织教师进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用大量的人文关怀帮助教师缓解压力。

(二)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长期以来学校习惯用升学率来评价教师的工作成绩,学校要适时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标准,评选“最具亲和力教师”“最具爱心教师“等,让多数教师发现自身的优点,增强职业认同感。

三、教师个人调节举措

(一)认知调节与悦纳自己相统一。首先教师本人应了解自己,认同自己。无论是初入职的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在教师的职业中不断地认识自我的特长、能力,接纳自己的不足,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准确定位自已的职业目标。

其次是提升职业目标。一般人们对工作的定向有三个层次:职业定向、事业定向、天职定向。职业定向把自己的工作仅仅看作谋生的手段,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获得金钱或物质报酬。事业定向关心的是自己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主要表现为职位的提升、权力的扩大和更接近核心层等,因此职位、权力、名气和地位等成为影响事业定向的个体获得感的最主要因素。天职定向是看待工作意义的最高层次,把某一工作当作天职完全是因为对工作本身产生了巨大兴趣,工作的意义已彻底融入了生命,工作的满意度不再受外界的条件影响和束缚,考虑的唯一因素即工作,很少产生报怨、讨厌、不满与痛苦等负面情绪。教师一旦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一个明确的定向就会自觉地调整心态,提高业务能力、改进教育方法,享受工作本身,所谓的职业倦怠将极大地降低。

第三正确认识教师职业倦怠。教师的倦怠表现有差异,倦怠的程度也不同,判断倦怠的标准是与大多数人比较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否有差异;自己的主观体验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自己的主观体验是否影响到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并进而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当教师发现自己有职业倦怠的征兆时应勇于面对现实,而非一味地否认倦怠的存在。

(二)工作与个人爱好相统一。只有有所爱好才能在工作之外的时间里精神有所寄托,心灵有所附着。常常有那样的人,除了工作外,就不知道自己作什么,要么对着电脑坐一整天也没有实际的收获,要么就是在麻将桌上消磨时间,深陷寂寞、无聊、无趣当中。教师群体寒暑假和法定假日等的业余时间较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培养一两样业余爱好,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感受多样的生活快乐。

(三)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统一。人类的幸福只有在身心健康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随着对自身认识的增加,我们愈加感受到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统一的重要性。当生活的压力过大时,我们的心理负荷就会达到一种临界状态,我们不但要承受心理压力,而且还会产生生理疾病。

要维护身体健康,需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善待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例如每天保证6—8小时的睡眠;每周保证有一天,能够完全抛开工作,让自己彻底放松下来;保持合理的膳食结构,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尽量远离烟酒等对健康无益的东西。不能忽略的一点是,定期参加体育锻炼,适量的运动是身体健康的必备要素。一定的有氧运动不仅能加快身体循环,更好地排出毒素,还能缓解消极情绪、矫治情绪障碍、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提升幸福感和自尊感。

要维护心理健康,需学会积极的应对技巧,以应对压力、抑郁与焦虑的边缘的时候。

1.学会倾诉。一般遇到不愉快的三种应对方式为倾诉、不说、转化为发脾气。较为有效、科学、无害的排遣方式当属倾诉,许多事情向人倾诉一下会容易消除。

2.认知转移法。认知心理学认为,我们不是被事情困扰,而是被我们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一旦陷入认知误区就要学会及时抽身,实现认知的转移,这是一种自身理性的自觉。当心理问题自身不能排解、管控的时候,要适时求助专业地心理工作者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生物反馈法等,尽快摆脱烦恼。

(四)家庭与社会关系相统一。高收入、高学历、婚姻、年轻貌美等对幸福感的实质贡献很小,最起作用的是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至爱亲朋的关怀、温暖社会支持以及适当的社交技巧。和谐的婚姻与持久的幸福感有一定的关联;高质量的人际关系跟个人的主观幸福感息息相关。在完成大量的教学工作的同时教师要摆正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建立运转正常的社会支持系统。维护良好的朋友关系,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有人听你倾诉,有人提供合理化建议,有人给与一些实质的帮助。要改善、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需积极增加社会交往,与他人更多地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要培养自己好的品质和品性。社会心理学家建议,要想维持和增加自己持久的吸引力,培养自己的良好品质和品性是一个重要的条件,所以,以诚待人,以心待人,必然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宽容与乐观与相统一。宽容与乐观的人更幸福,要学会宽容与乐观需先学会正确的归因。宽容指向过去,乐观更关注未来。掌握正确的、积极的归因方法,避免片面化、绝对化、扩大化的归因方式;多用偶然的、暂时的、非个人化的想法将过去的事情放下,从而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六)提升职业素质,摆脱职业倦怠。积极心理学各种研究表明,幸福的人比不幸福的人工作效率高31%,创造力高3倍,寿命平均多7.2岁,年薪平均多25000美金,参与公益、社会和政治活动量多1倍。当我们达成目标的那一瞬间,快乐会洋溢全身并具有持续性。可见幸福的感受与成功紧密相联。教师工作同样需要全神贯注地练习、反复练习、接受指导、集中精力改进不足之处、积极应对疲惫带来的不适,逐步摆脱倦怠、克服困境、超越自我,实现专业素质的提升与职业化成长,从而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与人生幸福。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定向职业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中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职业写作
基于FANUC-31i外部一转信号在三档主轴定向中的应用
定向越野
我爱的职业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