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国家媒体上中国新闻的“归化翻译”和伦理问题研究

2020-02-25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归化伦理冲突

赵 巍

(东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大庆 163000)

一、文明的冲突与归化翻译

20世纪90年代,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论”认为国家冲突将会体现为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在这个新的世界里,最普遍的重要的和危险的冲突不是社会阶级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或其他以经济来划分的集团之间的冲突而是属于不同文化实体的人民之间的冲突。”[1]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五个国家的新闻媒体上有很多关于中国充满误解、偏见和虚假的报道。这五国的一些媒体选用妖魔化,抹黑中国的语言翻译同样的中国新闻报道。在海洋文明与大陆文明冲突中的翻译,在某种意义上不仅仅是中英文的转换了。在他们的媒体上经常使用归化翻译策略,归化翻译策略目的在于“征服”源语言文化,试图从内容到形式的将源语文本“完全本土化”。[2]这种翻译策略潜移默化地把中国塑造成“又大又坏”的形象。下面是这些国家媒体上这种翻译的实例:

1.中国新闻中报道韬光养晦的国家政策,但是他们的媒体把韬光养晦翻译成Conceal strengths and bite time(掩盖能力,等待时机东山再起),这种译法更像是卧薪尝胆。

2.中国新闻中报道免职官员fires officials在《英国卫报》The Guardian中标题为Coronavirus:China purges regional leaders hours after spike in deaths and cases,用“purges”(清除,清洗)来代替fires。

3.中国新闻中报道(Corrupt Chinese officials get convicted forcorruption),英国《经济学人》TheEconomists杂志中标题为Tiger in the net——Zhou may well have been corrupt.His real problem was losing a power struggle,新闻中用“lose power struggles”(权力斗争失败)来代替getconvicted(定罪)。

4.中国新闻中报道(Chinese leaders want their country to prosperpeacefully),美国的《纽约时报》(NewYorkTimes)中标题为China’s Obsession With Stability Can Come at the Cost ofLaws用“obsessed with stability”(痴迷稳定)来代替prosper peacefully(和平发展)。

5.中国新闻中报道(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praise China),而在美国的《国家利益》杂志(National Interest)中 题为Sen.Rick Scott Slams WHO For‘Pandering’To China,用“pander to China”(迎合中国)来代替praiseChina(赞赏中国)。

6.中国新闻中报道(Chinese media report news),美国智库Heritage Foundation网站中题为Western Media Falls Into China’s Propaganda Trap,用“propaganda”(鼓吹、政治宣传)来代替reportnews(新闻报道)。

7.在新西兰媒体最大的媒体网站(www.stuff.co.nz)中题为China’s multi-million dollar funding for NZ universities compromises academic freedom,critics say,新闻中也同样用“propaganda”来代替了report news,内容如下:But they’ve come under scrutiny in recent years,accused of teaching a whitewhitewashedversion of China and spreading propaganda.

8.中国新闻中报道(China revise counting methodologies),在美国的俄亥俄州网站https://www.cleveland.com上题为U.S.intelligence report shows China under-reported corona virus cases,reports say it新闻用“under-report”cases(少报瞒报)来代替revise counting methodologies(修改计算方法)。

9.中国新闻中报道China requisition private hospitals during a health emergency by passing laws,而在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上题为China seizes hotels,hospitals and cars to fight coronavirus,用“seizes”(强征)来代替requisition(征用)。

10.中国新闻中报道(Chinese companies innovate),在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题为1 in 5 corporations say China has stolen their IP within the last year:CNBC CFO survey新闻中用“steal IP”(偷盗知识产权)来代替innovate(创新)。

11.中国新闻中报道(Chinese people are patriotic),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Foreign Policy中题为China’s Brainwashed Youth,新闻中用“brainwashed”(洗脑)来代替patriotic(爱国)。

12.中国新闻中报道Chinese celebrities love their country and post patriotic messages on social media,而在美国的彭博社Bloomberg发表的文章题为China Grooms Celebrities to Help Spread Patriotism中用“Grooms Celebrities”(威逼利诱)来表否定这是一种自发的爱国行为。

13.中国新闻中报道HK rioters don’t beat and burn and kill civilians,commit arson,build bombs,destroy subway stations,set fire to buildings,block traffic,而在英国非政府组织-国际特赦组织Amnesty的网站https://www.amnesty.org上一篇新闻题为Hong Kong:Arbitrary arrests,brutal beatings and torture in police detention revealed来表达这些暴徒只是报复警察的暴力行为“retaliate”against police brutality。

14.在美国的商业内幕新闻网(Business Insider)上题为The 20 companies and groups that spend the most money to influence lawmakers新闻中用了“influence”来表达这仅仅是游说“lobby”,而在英国路透社发表的题为For businesses in China,aminefield of bribery risks新闻中却使用了“bribe”(贿赂)。

15.在英国的《经济学人》信息社编部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编写的《民主指数》Democracy Index中按照英国自己所谓的标准把国家分为四个档次,full democracy;flawed democracy;hybrid regime;and authoritarian regime,其中把与之不友好的国家政府称为“authoritarian regime”(专制政权)。

16.中国的人民网报道Chinese celebrities voice patriotism on social media,在《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上题为As Coronavirus Fades in China,Nationalism and Xenophobia Flare,新闻中把中国的爱国主义被渲染成“Nationalism”(民粹主义)。

二、文明激荡中的翻译伦理:原文与译文的平等对话

弗米尔认为:“翻译涉及伦理问题和译者责任问题”“翻译从一开始就烙上了交际伦理的印记,那么必定要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在各方相互接受的交际原则下进行操作。”[4]上文举出的多个翻译示例表明这种按照自己利益的意义生成特权无疑是一种霸凌翻译,它严重地违背了翻译伦理,翻译应该是在主体间的互动过程中,两种文化在传播通道上的平等对话关系。下面是几个符合翻译伦理策略的例子:

1.《舌尖上的中国》没有翻译成China on the Tip of Tongue.遵从了同化翻译策略译为the Bite of China更符合译入语习惯。

2.《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遵从了同化翻译策略译为Xi JINPING wit and wisdom-Selected quotation and commentary The power of Xi JINGPING’s Language.

3.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遵从了异化翻译策略,没有采用西方更熟悉的Marshall Plan马歇尔计划类似的翻译方法,原因在于这两个计划无论是在内容、目的和结果都存在和明显的差异。

无论是归化翻译还是异化翻译只要彼此尊重源语言与译入语特点,不擅自串改造成含义曲解都是符合翻译伦理的翻译。

三、产生违背翻译伦理的“同化翻译”的原因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自己的twitter账号上对上述现象做出了如下评论:被特朗普总统骂了三年fake news的《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CNN们真的脸皮越来越厚。道义、文明、理性、普世,这一件件闪闪发光的外衣统统被扔一边,代之以赤裸裸的歧视挑衅发泄污蔑,当长期编织的系统性欺骗话术不再有效时,这些精英招牌露出了原形。

造成这种局面除了广义上海洋文明和大陆文明的对抗的原因,还有一些狭义上的原因。正如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所说这些国家是“内病外治”。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些不想面对的事实,自以为世界领先的领域已经不在领先,例如:不再是公民幸福感最高的国家,犯罪率不是最低的国家,很多科技领域也不在领先,对于这些觉悟感到不安,媒体利用这些害怕情绪,把和他们体质不同、在人均寿命、生活水平、收入水平、GDP和其他指标都在过去几十年飞速提升的中国当作攻击目标,抹黑的对象。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金灿荣教授指出,这些国家市场化竞争后新自由主义的负面发展没有得到控制,其国内分配不均、贫富分化、华尔街赚得盆满锅满、民粹主义、身份政治、帖标签划成分、没有是非只站队不站对-是我的人说的永远是对的和网络讲流量讲雷人语言等原因都加剧了媒体传播不实信息。

诚然,不同的个人对待同一个新闻有不同的看法,例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国家对于同一个新闻也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土耳其历史书上写到我们伟大的祖国迫使伟大的中国修建了伟大的墙,但是政治考量毫无底线地超过语言考量而做出不负责任的报道,这是自挖信息鸿沟,愚弄自己国家的人民。最终不自知、不知他人、傲慢、偏见和仇恨激荡起来的浪潮会反噬自己那看上去“无懈可击”的“文化自信”。

四、问题的解决之道

首先,认清CNN、CBS、BBC、Twitter、Facebook等媒体所代表的话语权掌握在西方手里的事实。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各界应在传统媒体,尤其是在境内外新兴的社会化媒体Twitter、Facebook、微博等和境内外自媒体如TikTok、抖音中要主动亮剑,主动出击。对外报道一个全面的中国,而不回避某些方面。BBC新闻中题为China and Twitter:The year China got louder on social media报道中国的“外交天团”是如何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外交发声的。驻美大使崔天凯曾发表了五条推文批评有些国家的媒体是“谣言贩子”捏造“假新闻”,“严重扭曲”了香港和新疆的局势。

其次,要有文化自信。英国学者John Ross(罗思义)指出还有很多国家误判中国,中国无法被谋杀,因此外部势力想要劝其自杀。他亲眼见证了一个国家(苏联)自杀,也导致了一场全国性(苏联)的灾难。克林顿政府财政部长、前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摩斯曾谈到20世界最伟大的历史事件不是苏联的解体而是中国的崛起。70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繁荣稳定,正日复一日地印证中国的体制适合我们的国家、人民和历史的发展模式。金灿荣教授在一次电视节目中指出人家混的比你差,骂你几句总是可以的,给我们一点时间按照现在这个路子坚持做下去。

最后,希望中国更加放眼外界,越来越多地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西方媒体则应该增进对东方的了解,做出负责任的报道。中国国际研究院、中国智库研究员贾秀东教授在接受BBC采访时指出中国并不是要挑战美国或是挑战既有的世界秩序。我们在同一条船上,应朝同一方向前进、彼此合作。BBC资深编辑JohnSimpson在一档题为《崛起的中国与西方的担忧》节目中说相较于敌人,中国更像是一个竞争对手,问题在于历史告诉我们盲目竞争可能会导致令人讨厌的危险习惯。

猜你喜欢

归化伦理冲突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归化(双语加油站)
归化,切勿只盯着一时之需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