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析

2020-02-22李喜梅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36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李喜梅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发挥专业教育思政功能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公共艺术课程富有教学形式灵活、授课内容丰富、受益面广泛等特点,具有开展课程思政的先天优势。以公共艺术课“音乐欣赏”为例,深入分析课程思政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课程思政系统化设计、运行机制建设、师资能力培养和思政元素挖掘等方面,探讨公共艺术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公共艺术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2C-0074-03

2019年3月,習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提出了思政课教师的“六个要求”和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相统一”,为新时代加强思政课建设、推动思政课改革指明了方向。一年多来,高职院校不断探索思政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构建“思政+学科”的思政教育新格局,思政教育的外部环境、内部生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思政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本文以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音乐欣赏”为例,探讨公共艺术课程思政建设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实践路径,希冀为思政教育改革提供好的模式借鉴。

一、公共艺术课程实施思政教育的内在意涵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全新的育人理念和课程观,是习近平总书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要求的具体实践和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举措。公共艺术教育以音乐、美术、戏剧、工艺制作等内容为课程载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功能和作用上有相互融通的关系,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着许多相互渗透的因素。

(一)课程思政理念使然

课程思政是“大思政”育人理念的延伸和深化。它改变了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过度重视知识、技术和能力的传授,轻政治和道德培养的教育状况。[1]课程思政理念下,任何课程都具有思政功能,都应是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结合,只是协同的方式不同、多少不一而已。课程思政以专业课程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功能,二者相辅相成、互融一体,在同向同行的教育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协同效应。

(二)公共艺术课程属性必然

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重要部分,[2]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学内容上的互通性。公共艺术课程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精湛的工艺,以及主人翁身上所呈现出来的民族大义、责任担当、工匠精神等人格魅力,这些与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爱国主义教育、政治素养教育、责任担当教育、规则意识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等密切契合,可以在艺术的熏陶中启迪人的智慧、挖掘人的潜能、陶冶人的审美情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模式应然

公共艺术课程以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为主,在教学形式上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思政教育的不足。授课方式上,公共艺术课程往往采用寓教于乐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教学形式灵活,课堂互动性强、气氛活跃,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思政教育灌输式教学的枯燥性问题。

二、公共艺术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

(一)课程思政理念有待确立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就思政课程改革做出重要指示,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一定范围内已经达成共识。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仍然不清,缺乏课程思政建设的统筹谋划和系统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还未落实到位。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艺术教育的技艺性,综合育人意识不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教师的事,教学过程中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脱节。

(二)课程思政推进机制有待建全

随着国家大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各地各校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探索,建立了各级层面的组织框架和运行机制,然而在具体实施和推进层面,课程思政多由高校教学部门开展实施,统筹协调力度明显较弱,多停留在开设几门课、培养几名教师的起初阶段。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在推进公共艺术课程思政方面相对缓慢。

(三)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有待完善

课程思政建设不是课程与思政的简单糅合,而是深入提炼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实现在专业教育、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贯穿于专业课程中。[3]当前,无论是公共艺术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处于起始阶段,没有成熟的范式借鉴,如何实现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衔接、自然融合,还须在实践中探索。

三、公共艺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公共艺术课程思政建设的系统设计

课程思政建设是对专业与思政长期二元分隔局面的一次革命,离不开系统化统筹推进。第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学校要传达好国家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要求,讲解好课程思政建设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的重要意义,要让每位公共艺术教师深刻领会公共艺术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真正确立“大思政”理念,主动投身课程思政建设。第二,要加强组织推动。学校要加大课程思政建设的组织领导,将其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予以全力推进,加大工作统筹,形成工作合力,构建课程思政建设强有力的运行机制。第三,要重新建构课程体系。课程思政建设的落脚点是课程设计。以公共艺术课“音乐欣赏”为例,学校要组织力量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修订“音乐欣赏”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深入挖掘“音乐欣赏”思政元素,支持授课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寻找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最佳契合点,将思政元素融入“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发挥好音乐教育的思政功能。第四,课程思政建设要遵循思政规律、专业规律和课程规律,实现专业知识讲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缝衔接。

(二)完善公共艺术课程思政建设的运行机制

学校应从更宏观的视角、更全面的统筹、更大的支持力度出发,制订导向性明确的课程思政建设推进政策,突出课程思政的重要地位。一方面要调动教学部门积极性。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业务指导和工作督导,将课程思政建设情况纳入院系年度综合考核体系,明确院系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要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与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职级晋升、评优评先相挂钩,建立支持课程思政建设的激励机制。

(三)培育公共艺术课程思政建设的师资队伍

第一,要确立好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开展“音乐欣賞”课程思政建设,要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挖掘音乐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将其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品格,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第二,要开展好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培训。对“音乐欣赏”授课老师开展普及基本的思政规律、教育方法和思维模式培训,让音乐教师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第三,要建立好师资相互协作的联动机制。“音乐欣赏”思政建设必须发挥好艺术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的协同育人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师与音乐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可以采用“一一结对”、集中研讨、集体备课等方式,发挥思政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让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共同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中去,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在提高音乐教师的思政素养的同时,实现音乐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形成良好的学科互动。

(四)挖掘公共艺术课程思政建设的思政元素

挖掘好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是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音乐欣赏”可挖掘以下思政元素。一是爱国元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了一大批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经典乐曲,蕴含着丰富的爱国元素,这些都是宝贵的思政素材。教学过程中,通过鉴赏《义勇军进行曲》《黄河》《我和我的祖国》等革命爱国歌曲,辅以创作时代背景、历史事件的讲授,可以坚定学生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素养,培养和激发学生深厚的爱国情怀。二是良好品格元素。不朽乐曲的诞生绝不是音乐家灵光一现,也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音乐家永不言败、锲而不舍等一系列良好品格的集中体现。深入解析聂耳、冼星海、海顿、贝多芬、莫扎特等国内外著名音乐家的成长历程、创作过程,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伟大音乐家的人性光辉,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三是心理健康因素。音乐是一剂心理健康的良药,优秀乐曲在陶冶情操、舒缓心情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通过名曲名乐的鉴赏,辅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可以有效排除和缓解学生学习、人际交往、家庭及社会的多重压力,积极阳光地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完善其心理品格。

参考文献:

[1]徐淑梅,张冬有,林琳,等.生态文明教育:“地球概论”课程思政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11).

[2]刘淑芬.通识教育视域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模式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

[3]王红乾.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J].河南教育:高教,2019(12).

责任编辑:陈向阳

On the Path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Public Art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 Case Study

LI Ximei

(Changzhou Textile and Garment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angzhou 213164,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and dire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It is an effective means and an important way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all aspects of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func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Public art courses are characterized by flexible teaching forms, rich teaching contents and wide range of benefits, which have inherent advantages in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aking the public art course "Music Appreciat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faced b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explores the practical path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the cultivation of the teachers' abil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public art courses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