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母瓜蒌散治疗痰凝血瘀型梅核气验案二则

2020-02-16刘莎莎郑兆晔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异物感贝母咽部

刘莎莎,郑兆晔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250)

梅核气为中医病名,是一种以咽喉异物感为主要症状的由精神因素为主引起的身心疾病[1],在中老年妇女中发病较为广泛。梅核气的典型症状为咽中如有梅核,吞之不下,咳之不出,因其表现为咽部感觉不适,常被诊断为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癔球症[2],现多将该病归为神志病中的一种[3]。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增加,该类疾病的发病愈发增多,且发病年龄愈发年轻化,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针对此种疾病,目前单纯西医治疗并无显著疗效,而中医作为我国国粹文化,在该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梅核气的病因病机

梅核气的症状早在《黄帝内经》中便有论述:“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但文中并未涉及梅核气病名,又在《赤水玄珠》中见“梅核气者,喉中介介如梗状”的描述,由此明确病症。《古今医鉴》中明确阐述该病的典型症状,即“梅核气者……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核之状者是也”。古代医家对梅核气的病因病机有较为详细的阐述,大致归纳为痰气互结、脏腑不和、肺脾壅滞、风热搏结、湿热内蕴等学说[4]。该病发病多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痰气交阻停于咽喉所致,临床症状每因情志变化而加重或减轻,气郁痰凝是其基本病机[5],病久则痰气搏结,血行不畅,瘀血自成,理气、化痰、散结是治疗梅核气的大法[6]。笔者有幸在临床跟师期间遇到两例典型的梅核气患者,经中医四诊合参辨证为痰凝血瘀型,故从痰、气、瘀着手,将贝母瓜蒌散化裁用以治疗该型梅核气患者,获得良效。

2 贝母瓜蒌散由来及功用

贝母瓜蒌散出自《医学心悟》卷三中痰饮一章,该方由贝母、栝楼、花粉、茯苓、橘红、桔梗组成。其原文论述为“大抵痰以燥湿为分……燥痰涩而难出,多生于肺,肺燥则润之,贝母瓜蒌散主之”。顾名思义,贝母瓜蒌散可用于燥邪伤肺、炼津成痰、肺失清肃所致的肺燥诸症,该方君用清润之贝母、栝楼,佐以宣利之橘红、桔梗,再辅以诸如花粉、茯苓之类以强其功,全方清宣并用,是润肺、化痰之良品,临床用其多治肺脾疾患。梅核气一病,其病位本在肝胆,若夹痰夹瘀,则与肺脾相关,因此在治疗痰凝血瘀型梅核气时,以贝母瓜蒌散作为基础方,经原方化裁,辨证加以行气、消痰、化瘀之药,使气散、痰化、瘀消,以此获得良效。

3 病案举隅

3.1 病案一

患者赵某,女,35岁,2019年6月4日初诊,主因“咽部异物感1月”于我科门诊就诊,患者诉约1月前与家人生闷气后,第2天晨起自觉咽部堵闷不适,仿佛有痰黏着,吐不出又咽不下,伴有胸闷不适感,平素有咽干、饮水少等症状,当时未予重视。1周前患者自觉咽部堵闷感较前加重,自服“清咽滴丸6粒tid”,咽部症状略有缓解。1天前患者咽部症状反复,自服“清咽滴丸 6粒”症状缓解不明显,遂来此就诊。现症为:咽部异物感,痰黏着感,胸闷不适,咽干微痛,不欲饮水,时有恶心呕吐,纳寐尚可,小便可,大便略干,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滑。查动态喉镜示:咽部黏膜暗红,扁桃体Ⅰ度肿大,会厌形状可,声带活动良好,声门上未见明显异常。由此考虑为非器质性病变,遂由中医诊断为梅核气痰凝血瘀型,予以贝母瓜蒌散加减化裁,药物组成为浙贝母15 g、瓜蒌子20 g、陈皮12 g、桔梗12 g、茯苓10 g、赤芍10 g、丹皮12 g、苦杏仁6 g、蜜紫菀10 g、木香6 g、清半夏12 g、炒枳壳10 g、郁金10 g、北柴胡10 g,上方7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400 mL,分两次服用。2019年6月11日二诊,患者诉咽部异物感缓解,胸闷感稍缓解,纳寐尚可,舌脉同前,故而调整用药,一诊方去木香6 g,余药味不变,继服7剂。2019年6月27日三诊,患者诉二诊用药后自觉咽部异物感减轻,胸闷缓解,遂自行停药,近2日自觉症状时有反复,故来就医,经仔细辩证发现患者原证候未完全好转,故按二诊方用药再服7剂,再诊时诸症皆愈。

按:本例患者为情志所伤,酝酿邪毒,邪毒内伏,虚火上扰而致,邪毒日久虚火炼津故成痰,气行则血行,气机不畅故血行不畅,久则化瘀,痰、瘀、毒相互搏结于咽喉而至咽喉异物感、痰黏着感,气机不畅、情绪失常则至胸闷不适,结合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滑故而考虑为痰凝血瘀型。所用方通过贝母瓜蒌散化裁而来,方中君药为浙贝母,入肺,用以清热化痰,配伍瓜蒌子增强贝母润肺化痰之力;脾为生痰之源,痰多为脾失运化所致,故而配伍陈皮、茯苓共奏理气健脾祛湿以化痰之功;赤芍、丹皮活血以祛瘀;枳壳、郁金行气以助赤、丹行血;桔梗宣肺以祛痰、苦杏仁祛痰兼润肠;蜜紫菀祛痰;清半夏燥以化痰散瘀;肝主情志,配以北柴胡以疏肝解郁。全方合用,则痰去瘀散而气通。

3.2 病案二

患者李某,女,47岁,2019年5月21日初诊,主因“咽部异物感10日”于我科门诊就诊,患者诉10天前无诱因出现咽部不适,如有异物哽塞,且不影响进食,时咳吐黄痰,胸胁略胀闷,饮水量少,咽干,未予重视,1天前因情志不畅而使咽异物感加重遂来就诊,现症为:咽部异物感,胸胁略胀闷,时头晕,时咳吐黄痰,咽干,饮水少,纳呆,寐差,小便可,大便干,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查动态喉镜示:咽部黏膜暗红干燥,扁桃体Ⅰ度肿大,会厌及声带可,声门上未见明显异物。由此中医诊断为梅核气痰凝血瘀型,予以贝母瓜蒌散加减化裁,组成为浙贝母15 g、瓜蒌子20 g、陈皮12 g、桔梗12 g、茯苓10 g、赤芍10 g、丹皮12 g、苦杏仁6 g、蜜紫菀10 g、清半夏12 g、炒枳壳10 g、郁金10 g、北柴胡12 g、木香6 g,上方7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400 mL,分温二服。2019年5月28日二诊,患者诉咽部异物感较前缓解,胸胁胀闷感稍缓解,纳不香,寐较差,二便可,黄腻苔较前略变薄,故而调整用药,一诊方加用合欢花10 g、煅赭石10 g,余药味不变,继服7剂。2019年6月4日三诊,患者诉二诊药服后咽部异物感已基本消失,胸闷缓解,纳寐可,耳边可,舌淡暗,苔薄黄,脉弦细,再服7剂告愈。

按:该患者平素为痰湿之体,且平素多为情志所扰,痰湿日久,气机不畅,郁而成疾,痰瘀相互搏结而至咽喉不适,情志不畅多责之于肝,肝郁而胸胁胀闷,肝火上炎可致头晕,痰久则郁而化热,咳吐黄痰,痰多影响脾胃气机升降故纳呆,邪热上扰而寐差,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考虑为痰凝血瘀型。该患者两胁有胀闷感,故较前者加量柴胡至12 g;纳寐差,故加合欢花解郁安神,开胃活血;煅赭石入肝经,平肝兼以活血,《本草再新》云:“平肝降火,治血分去瘀生新,消肿化痰。”余药配伍可参考前例。

4 结语

梅核气以咽喉异物感为主要表现,是一种自觉症状,无明显的器质性改变,因此临床中各项检查均未能发现病灶所在。该病多责之于情志异常,因肝与情志密切相关,故又与肝郁有关。肝郁则肝脉所属之部位异常,出现胸胁胀闷、头晕等症状;因五脏生克制化关系,肝气久郁,肝病乘脾,则致肝郁脾虚;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失运,聚湿生痰,痰气搏结,结于咽喉则酿生痰核;久之气机不畅、血气不行或痰气搏结影响血运而致血瘀。无论是因气致痰瘀或因痰致气瘀,痰、气、瘀三者往往紧密相连,或可追本溯源,痰来自津,瘀本乎血[7],津血本就同源,故痰、瘀亦是相关。因此,在治疗气郁、痰凝疾病时,需重视血瘀之病机。除此之外,情志治疗亦是关键,嘱托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切忌诸事扰心,以此降低不良情绪对身心的伤害,对疾病而言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异物感贝母咽部
常吃辣能防口咽部肿瘤
咽喉异物感 试试代茶饮
王莹作品赏析
言采其蝱说贝母
咽部异物感可能是会厌囊肿
咽部不适或是消化道疾病
HPLC法同时测定新疆贝母中3种核苷类成分
颏下岛状瓣修复老年口咽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
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同物异名现象与思考
咽部异物感(附406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