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玄府理论论治腰椎退行性疾病

2020-02-14

江苏中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风药玄府筋骨

谢 林 王 楠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28)

“玄府”是遍布于全身的一种微观结构,其结构细微,分布全身,功能主司开阖,可运行气液、渗灌气血、通利神机[1]。而“骨为干,筋为刚,肉为墙”,腰椎之生理是肌肉筋骨功能协调的整体体现,玄府之气液流通顺畅,血气营养充足,则骨正筋柔,气血以流。风药因其味辛质轻之性,具有发散祛邪、升阳举陷、畅气调肝、活血通络、通窍启闭、燥湿胜湿、布津润燥及引经报使、配伍增效等功效,临床用其开通玄府。基于此,本文拟探讨玄府功能异常在腰椎退行性病变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并从风药通玄府的角度探索该病的临床治疗方法。

1 玄府理论源流

玄府一词最早出现于《素问·水热穴论》,其云“所谓玄府者,汗空也”,认为玄府是汗孔的一种代称。《中医辞海》载:“玄府为中医术语,即汗孔。一种说法,以其细微幽玄不可见;另一种说法,是汗液色玄,从孔而出,故名。”对于玄府的理解,《说文解字》记载:“玄,幽远也,黑而有赤色者为玄,象幽而入覆之也”,“府,文书藏也”,“府,聚也”,说明“玄府”一词意指幽远难窥,神妙莫测的一种结构或聚集场所[2]。发展至金元时期,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曰:“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扩大了玄府的应用范围。不仅如此,《素问·六微旨大论》中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只有玄府通利,气之升降正常,神机方能畅达,否则出现神机化灭的病理状态。“玄府气液说”认为玄府是广泛存在于人体中的微细结构,当代王明杰[3]更是提出“玄府郁闭为百病之根,开通玄府为治病之本”的观点。

2 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玄府理论基础

刘完素在《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中称玄府为“人形精神,与营卫气血津液,出入流通”,可见玄府可流通气血津液,为神机出入之通道,与气血关系紧密。玄府功能正常,开阖通利有常,则气血津液遍布全身,筋骨经脉得以濡养,使筋骨平衡,阴阳协调;玄府闭塞则“气液、血脉、荣卫、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津液不能随气运行,致“筋痿骨痹”。《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充在骨”,此处明确指出肾为藏精主骨生髓之脏。《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肝气衰,则筋不能动”,可见肝藏血主筋,具有“束骨利关节”的功效。《灵枢》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脾气虚,则四肢不用”,说明脾脏对于濡养骨与四肢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肾精充盛筋骨,骨坚筋健;脾胃精血丰盛,脾精生化有源,肌肉得以充满;肝主筋为罢极之本,肝藏血,疏泄有度,筋脉濡荣,以筋养骨,筋柔骨正,使得人体骨骼肌肉功能正常发挥[4]。而玄府遍布全身,分布于肝、脾、肾、筋骨之中,只有玄府开阖正常,气血方能流通顺畅,濡养脏腑筋骨。腰椎退行性疾病为筋骨病的一种,与玄府密切相关。玄府闭塞是发生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基础与前提,故在治疗时需恢复玄府的开阖功能,使肝脾肾功能正常,筋骨调和,气血通利,最终达到邪去正复的目的。

3 玄府闭塞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病机探讨

腰椎退行性疾病属于慢性腰腿痛范畴,涵盖中医学“腰痛病”“痹证”等。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风寒湿邪日久,留滞筋骨关节,致气血闭阻,经脉不畅;或跌扑闪挫,外伤术后等,导致血行凝滞局部,形成瘀血。素体虚弱,脏腑亏虚,正气不足是本病的主要内因,以肝脾肾亏虚为本,营卫失调,肝肾亏虚,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腠理不固,卫外不密,风湿寒三邪乘虚而入,发为痹病[5]。玄府作为联络脏腑、气血、筋骨的重要结构,在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发病中至关重要,各种原因引起的玄府闭塞,均会导致本病的发生。

3.1 肝肾亏虚,筋骨失衡,玄府闭塞 腰椎退行性疾病与肝肾关系密切,而肝肾在五体分别对应“筋”与“骨”。正气不足、肝肾亏虚是引起本病的内在因素。患者肝肾亏虚,则玄府开阖失健,通利失常,气血津液无法正常濡养筋骨,引起筋骨失衡。正如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提及:“肝主筋而藏血,肾主骨而生髓,虚劳损血耗髓,故伤筋骨也”,又云:“血不能荣养子筋,使筋气极虚,又为寒邪所侵,故筋挛也。”可见巢氏认为肝血肾髓的损伤易致筋骨病。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玄府气液说”认为肾之玄府亏虚是引起脏腑亏虚的根本,肾玄府亏虚则开阖无力,肾精化生乏源,五脏六腑失去肾先天之精的滋养则脏腑之玄府开阖失司,最终引发五体的改变[6]。肝主筋,肝的功能失调则肝失疏泄,气机不利,气血运行不畅,玄府郁闭,则筋失所养,“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最终引起筋骨失衡。可见肝肾亏虚、筋骨失衡、玄府闭塞是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主要病机。

3.2 脾失健运,气血失调,玄府闭阻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身之肌肉,脾失健运则气血乏源,肌肉痿软。虞抟《医学正传》曰:“盖脾虚则生风,风盛则筋急。”脾虚则风邪内生,易致肌筋挛急。《素问·太阴阳明论》载:“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脾气虚,则四肢不用”。可见脾与肌肉筋骨、四肢关节有重要联系。脾失健运则气血失调,一则玄府失于濡养则萎闭,一则气血运行不畅闭阻玄府,最终导致玄府不能正常开阖。玄府闭塞不通,不通则痛,在腰椎退行性变中可表现为腰部及下肢的疼痛;神经失于濡养,则出现下肢麻木、肌力减退、反射异常等表现。玄府是人体内外沟通、气血津液升降出入的通道,脾失健运则开阖通利失常,气血津液皆受其影响而运行失常,其他脏腑功能因气血津液运行失常而紊乱,脏腑功能紊乱日久引起五体的改变和经络的紊乱,最终引发身体的病变[7]。

3.3 疾病日久,痰瘀互结,玄府瘀滞 腰椎退行性病变属于慢性病的一种,病程较久,且症状反复,易致痰瘀内停,瘀滞玄府。此时,气血运行不畅,玄府闭阻已久,日久则化热炼津成痰,痰瘀互结,进一步阻塞玄府,阻于腰部则疼痛、麻木、活动障碍。玄府闭阻后影响津血的流通,一方面经脉失于濡养,一方面玄府失于滋养,进一步加重闭阻。瘀血内停,旧血不去,新血不生,形成恶性循环。疾病后期,肝、脾、肾三脏失调,水液代谢发生障碍,气血运行不畅,玄府开阖无力,使瘀血内生,阻滞经络,痰瘀互结,瘀而化热,同时外感邪气,饮食不节或情志不畅等,导致脾胃失和,水不涵木,脾不升清,水湿内聚而内因和外因交织,相互影响,痰瘀互结,邪毒不化,玄府瘀闭,阻滞血脉[8]。

4 风药通玄府论治腰椎退行性疾病

风药最早见于《医学启源》,其提出了风升生的概念。《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记载“凡药之质轻而气盛者,皆属风药”。风药性味辛散,质地轻薄,药性升浮,其“升、散、透、窜、燥、动”等特性使其具有发散祛邪、升阳举陷、畅气调肝、活血通络、通窍启闭、燥湿胜湿、布津润燥及引经报使、配伍增效等多种功用,而风药诸多治疗作用的基点,正是在于开通玄府[9]。风药开通玄府,不仅可以祛风开汗孔,且能通脏腑、筋骨之玄府。现代医家中更有人提出“风药疗百疾”的观点[10]。运用风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即取其上述功效以通利玄府。

4.1 疏风祛风开玄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腰椎退行性疾病多病程较久,但外邪侵袭为主要诱因,其中以风邪夹杂他邪居多,故治疗可疏散外邪。“风药”禀“风”的特性,最基础的功效在于疏散外风。在治疗中运用羌活、防风、桂枝等味薄质轻之风药,可使风邪闭阻之玄府得以通利。风湿是引起腰痛病患者病程迁延难愈、症状反复的重要原因,可困厄脾阳,使脾失运化,水湿内停,进一步阻滞玄府。不仅如此,脾之功能失调则影响气血生化,玄府失于濡养则萎闭不通。故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表现出下肢乏力、困重、活动障碍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湿伤肉,风胜湿。风药具有辛温香燥之性,可燥湿醒脾,恢复脾脏的运化功能,则痰湿自除,脾气生发,升提清阳,生化气血,玄府得通。故在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可加入伸筋草、独活等祛风除湿之风药,以祛除风湿之邪,恢复玄府运行气液、渗灌气血之功效。

4.2 调理气血通玄 风药辛温,能散能行,能升能动,不仅顺应肝性以调畅气机,尚能推动血液运行而具有活血的功效。正如黄淑芬[11]所云:“治血先治风,风去血自通。”如川芎“味辛性温,气善走窜而无阴凝黏滞之态,虽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风,调一切气”,为风药中调理气血通玄的要药。风药升散行窜,走而不守,可疏通血络,消瘀逐滞[1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多数风药具有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凝聚、抗血栓形成、减轻血黏度、降低血脂的作用[13]。故在治疗腰椎退变气滞血瘀证时,加入川芎、当归等活血类风药,以行气活血通玄,恢复玄府畅达的生理功能。

4.3 化浊通络透玄 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虚血运无力或气滞血行不利,均易导致气血津液输布障碍,血停引起血瘀,津停导致痰凝,痰瘀互结,闭阻络脉,引起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甚至痿废。风药辛香流窜,可化痰浊、祛内风、通经络、透玄府,其中虫类药作为广义风药的一种,最善通经络、祛顽结。诚如叶天士[14]论:“辄仗蠕动之物,松透病根”,“当以虫蚁疏逐,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其又云:“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著,气可宣通,与攻击除坚,徒入脏腑者有间。”可见虫类药可搜风通络,宣通气血,以通玄透玄。如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因病程较久所致痰瘀互结者,可加入蜈蚣、全蝎等搜风通络止痛,僵蚕等化痰散结,相互为用,最终达到化浊通络透玄的目的。

4.4 温补脏腑启玄 腰椎退行性疾病脏腑辨证中多以肝肾亏虚、脾失健运为主,用药当以温补为宜。《临证指南医案》云:“大凡络虚,通补最宜。”风药气味芳香可温脾阳,性温可补肾阳,风气通于木,可疏肝阳。如紫苏叶性温味辛,除了可祛风散寒解表以外,尚能理气宽中。《日华子本草》[15]记载其可“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开胃下食”。倘若脏腑玄府正气虚弱,阳不化气,营阴壅滞,则必导致玄府因虚而滞,此时当以补益之药适当配合辛温开通之风药,取其辛燥升散之性,滋而不呆,补而不腻,且风药升提,同类相召,直达病所[16]。在补益药中加入流通之风药,可促进气血调畅,阳气生发,玄府开发,避免滋腻补滞之弊。如在治疗脏腑亏虚所致的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加入温补药物时,可适当加入木香、陈皮等风类药物调理脾胃气机,以防止过分的温补所引起的滋腻碍胃。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风药对免疫功能紊乱的患者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如防风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自然杀伤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的杀伤活性,具有免疫增强功能[17]。

5 结语

腰椎退行性疾病多病程较久,发病者多伴终身,临床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中医准确辨证治疗后常能取得良好疗效。玄府闭塞不通则气血津液失衡,筋骨失于营养,引起相关病变。笔者认为肝脾肾亏虚、气血失调、筋骨失衡最终引起玄府闭塞是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主要病机。风药因其辛温发散之性,可通过疏风祛风、调理气血、化浊通络、温补脏腑等途径以开通闭塞之玄府,故认为其可以用于玄府闭塞所致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目前玄府理论研究较多,广泛用于内科、妇科、儿科、脑科等多种疾病,但用于骨科疾病的论述较少。基于风药通玄府理论,运用风药开玄府以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为一种新的理念与方法,可供临床参考与借鉴。我们后续也将从现代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力学等角度出发,研究风药开通玄府抑制椎间盘退变的具体机制。

猜你喜欢

风药玄府筋骨
芒种
东垣倡风药在脾胃病中的运用溯源
刘完素玄府学说初探※
基于玄府理论对视神经萎缩的认识
筋骨 道德 温度
开通玄府法在缺血性脑白质病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风药在中医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文贵有“筋骨”
《蠢子医》运用风药特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