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戏剧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出口问题探究

2020-01-17丁付禄

黑龙江科学 2020年17期
关键词:儿童剧剧场美育

丁付禄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 400065)

决定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的,应该是对人才出口的定位,根据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并适当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可将戏剧教育专业人才出口归类如下:

1 从事学校的戏剧教育

《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着力加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教育,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艺术教育发展的差距,促进学校艺术教育规范科学发展”。《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高校“配齐配好美育教师,深化美育教学改革”。戏剧美育同音乐、美术、舞蹈、影视美育一样,是学校美育的主构之一,在戏剧教育专业开设之前,北京、上海、辽宁、云南等地的高校曾以艺术教育、戏剧影视导演或戏剧学相关专业下设戏剧教育方向的方式,进行过戏剧教育的教学实践,他们参与过区域性、局部的学校戏剧美育工作,其中的典型案例就是北京的“高参小”项目。戏剧教育专业设立以后,无论是出于专业发展的需要,还是各教育阶段戏剧美育工作的需要,这样以点对点的方式,势必会不断扩大,进而以点连线,终将以线连面。

目前,学校戏剧教育的规模还比较小,学校戏剧教育的形式还比较单一,戏剧师资的权威认证还没有启动,因此戏剧教育在我国是很有发展空间的。在戏剧教育尚未正式进入义务教育和高级中学成为常规课程之前,可将这个时期称为过渡时期。在过渡时期内,要继续巩固现有的不成格局的、零星散乱的学校戏剧教育阵地,既要多方呼吁教育部门给予戏剧教育以发展空间,又更加依赖于戏剧教育工作者通过点-线-面的方式持之以恒地坚持奋斗下去。

戏剧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可以继续提升学历,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以及国外相当多高校都已开始戏剧教育相关专业的硕士及博士培养,经历了专业深造之后,就具备了进入高校从事戏剧教育工作的前置性要求。

不选择学历提升的本专业毕业生,也具有从事学校美育工作的一定空间。本科毕业生依然可以选择用项目制的方式,进入学校开展戏剧教育工作,通过打包课程、社团培养、师资培训等方式,广泛的与中小学开展项目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工作价值,并获取劳酬。

在教育产业化格局当中,戏剧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幼儿园以及社会培训机构从事戏剧美育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选择。

从事学校的戏剧教育,实际上就是在培养戏剧师资,为区域内戏剧教育的发展提供和储备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最接近戏剧教育专业的发展定位,也应该成为该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出口。但这个专业的发展是具有区域差异性的,尽管从理论上讲,任何地区、任何学校都有戏剧教育的需求,但戏剧教育真正要推行和落地时,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文化基础沉淀和居民戏剧素养,这几个要素会成为制约戏剧教育在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在开设戏剧教育专业时,应充分考量上述因素。

2 从事剧场的戏剧教育

2018年,中国儿童剧演出16 493场,票房收入达5.72亿元,观看人数654万人次(超过了话剧的553万人次)。2019年,儿童剧演出近2万场,总票房超过10亿元。儿童剧创作已经成为戏剧艺术创作的重要领域,儿童剧市场也已成为带动整个戏剧演出市场发展的引擎力量。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2018年,中国引进儿童剧数目200台,演出场次2 205场,观众人数133.8万人,票房收入1.73亿元。这说明我们的儿童剧原创力量和水平,尚不能与日益增长的观众人数和期待审美相匹配。戏剧教育专业的开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实儿童剧创作和市场的力量,因为剧场美育是戏剧美育的重要形式,剧场美育也和学校美育一样,是美育工作的主要发生空间。

传统的戏剧表演、影视表演专业在高校虽已有了相当广度和密度的开设,但这些专业更多的是面向常规戏剧和影视剧发展进行人才的培养和教学。戏剧教育专业可针对这种实际情况,进行专注于儿童剧艺术创作与市场能力领域的人才培养工作。聚焦于高校所在区域的儿童剧艺术与市场实际,进行相关实践课程的开设和教学,这也是高校专业建设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维体现和重要举措。

剧场的戏剧教育,其形式应是以演出观看为核心,促进周边多元教育形式发展的一种教育设计。即:以儿童剧演出引起受众兴趣,引导受众不断加深对戏剧的参与,从吸引他们看到吸引他们做,再到吸引他们演。这样能够丰富与充实剧场戏剧教育的形式,并能与学校教育形成有机补充,让孩童的课余生活更加多彩。从事剧场的戏剧教育工作,是当前比较现实且容易实现的人才培养出口,在省会级以上的城市,甚至是一些地级市,都已有了一定的儿童剧市场基础。以此路径进行的戏剧教育人才培养,其人才出口应是通畅的。

3 从事其他社区的戏剧教育

此处的社区主要是指学校、剧场之外的社区类型,包括街道、村落等常规社区,以及监狱、戒毒所、医院、养老院等特殊社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盈,对精神文化领域的需求日益剧增,电影、综艺、健身、广场舞、短视频和网络游戏构成了当下文化消费的主要方式。与虚拟仿真技术(VR)领域的实践相对,戏剧可以给参与者提供可看可感、可以触碰的具体而又真实的体验,它更加强调在共同空间中的共时体验,这会促使习惯了孤身或居家生活的人们回归集体,在此过程中得到精神放松和情感愉悦,在集体创造中认识自己并感知世界。

浙江、广州、北京、上海等发达省份,已经有了一些这样的社区戏剧实践,工作者们走进社区,让人们在戏剧中感知幸福。社区戏剧教育是一项很有情怀和温度的工作,除了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以外,更重要的是需要他们有一颗真正有爱的心灵,这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落实,也具有重要的参照作用。

社区的戏剧教育要以社区戏剧为基础,然而社区戏剧在很多城市的文化建设中,开展得是比较滞后的。因此,定位在此的戏剧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更应在专业开设前期对区域内的社区戏剧做充分调研,否则,人才的出口就会遇到瓶颈。

4 结语

为了本专业学生能够进入学校从事戏剧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有《教育戏剧》《课本剧》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为了本专业学生能够进入剧场从事戏剧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有《儿童剧创作》《戏剧市场》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为了本专业学生能够进入社区从事戏剧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有《社区剧场》《心理剧》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在当下戏剧教育专业处于探索阶段的现实情境中,能够将三种人才培养定位有机结合,融入其他可能,会是一种比较理性的选择。总之,戏剧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发展定位,不能一味追求向国内外权威看齐,而盲目地加以复制,应该讲究区域性、个性化。同时,我们也相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戏剧教育专业本身建设的进步,本专业的毕业生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就业前景,这是需要学校、学生和社会共同坚持不懈、加以努力的。

猜你喜欢

儿童剧剧场美育
论公民美育
儿童剧发展之我见
现代儿童剧发展的研究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儿童剧海报设计作品《九色鹿》和《丑小鸭》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欢乐剧场
发展与反思—儿童剧的发展路径
论《日出》的剧场性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