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53阳性华氏巨球蛋白血症1例

2020-01-10胡迷迷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34期
关键词:轻链吉首单克隆

胡迷迷 宋 奎,2▲

1.吉首大学医学院,湖南吉首 416000;2.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湖南吉首 416000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 macroglobulinemia,WM)是一种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IgM)分泌的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LPL),占LPL 总数的90%~95%,是一种少见的惰性B细胞淋巴瘤。其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高度异质,加之临床医生对WM 的认识不足,极易引起漏诊和误诊。MYD88L265P 位点突变是WM 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分子学标志,90%以上的WM 患者被证实存在MYD88L265P 位点突变。P53 基因异常是导致B 细胞淋巴瘤的重要因素,但在LPL/WM 的发生发展中较为少见。目前国内关于WM 的研究较少,现报道1例P53阳性MYD88 阴性WM,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51岁,因“咳嗽咳痰20 d,纳差乏力半个月”于2020年2月23日入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查体:神清合作,面颊潮红,无明显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双肺呼吸音清,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如下。血常规+C反应蛋白:白细胞8.16×109/L,红细胞3.44×1012/L,血红蛋白浓度100 g/L,血小板计数106×109/L,C反应蛋白78.28 mg/L;常规生化:总蛋白107.9 g/L,白蛋白30.3 g/L,球蛋白77.6 g/L,白球比0.39,尿酸582 μmol/L;尿沉渣:尿蛋白+;免疫功能监测:C反应蛋白51.50 mg/L,IgG 6.97 g/L,IgM 89.80 g/L,KAP 轻链1.48 g/L,LAM 轻链21.80 g/L。腹腔彩超:未见明显异常声像。腹部彩超:右肝数枚偏高回声结节——血管瘤可能;脾大。胃镜检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胸部CT 成像:支气管疾患。患者因球蛋白显著增高经血液科会诊后于2020年2月26日转入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治疗,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4.63×109/L,红细胞2.55×1012/L,血红蛋白浓度74 g/L,血小板计数100×109/L,C反应蛋白30 mg/L;急诊生化(干化学):总蛋白115.0 g/L,白蛋白32.1 g/L,球蛋白82.9 g/L,白球比0.39,尿素7.6 mmol/L,肌酐109.60 μmol/L,血糖14.36 mmol/L,尿酸678 μmol/L,钙2.91 mmol/L;凝血七项:凝血酶原时间(PT)16.00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46.90 s,纤维蛋白原(FIB)含量2.819 g/L,凝血酶时间(TT)21.20 s,D-二聚体0.05 μg/m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11.16 μg/mL,抗凝血酶Ⅲ54.77%。颅脑MRI:①双侧基底节区及胼胝体压部右份异常信号,性质待定:炎性病变如免疫相关性病变? 脱髓鞘病变? 肿瘤性病变如淋巴瘤或其他肿瘤? ②双侧额顶叶深部脑白质内信号改变。2020年2月27日完善骨穿,骨髓涂片示:浆细胞比例增高,淋巴细胞比例偏高,成熟红细胞缗线状排列骨髓象,不除外淋巴浆细胞淋巴瘤。骨髓流式细胞学示:可见约4.36%浆细胞,其免疫表型为CD38+,CD138+部分,CD19-,CD56-,胞内免疫球蛋白Lambda 轻链限制性表达,提示为单克隆浆细胞;可见约23.24%异常B淋巴细胞,其免疫表型为CD34-,CD19+,CD20+部分,CD23+部分,FMC7-,CD5-,CD10-;包膜免疫球蛋白Kappa/Lambda 轻链表达不明显,提示为异常B 淋巴细胞。骨髓活检示:镜下可见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极度活跃(造血面积约90%);淋巴细胞呈灶片状分布,浆细胞散在易见;骨髓间质未见胶原纤维增生。免疫组化:CD20 灶片状(+);CD38 局部散在(+);CD138局部(+);Cyclin-D1 偶见(+);CD23 散在少(+);CD79a 散在(+);CD5 小灶(+);Ki-67(<5%+)。结合免疫组化及流式,符合B 细胞淋巴瘤,倾向淋巴浆细胞淋巴瘤。染色体核型分析:部分发现多条染色体遗传。核型:46,XY,add(7)(q22),add(13)(q32)[1]/45,45,idem,add(6)(q21),-8,add(15)(p11)[4]/46,XY[5]。尿本周氏蛋白电泳:λ 轻链、λ 游离轻链泳道发现异常单克隆条带。血清蛋白电泳:发现M 蛋白条带,M 蛋白含量:26.03%。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gM、λ 泳道发现异常单克隆条带,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类型为IgM-λ型。综合以上诊断考虑LPL/WM,即予血浆置换、抗凝、调节肠道菌群等对症治疗,2020年2月29日开始给予BRD 方案化疗[硼替佐米(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261;规格:1 mg×1 支/盒)2 mg 第1、4、8、11天,利妥昔单抗(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 70034;规格:100 mg∶10 mL×1 支)600 mg 第11 天,地塞米松(郑州卓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0055;规格:5 mg∶1 mL×1 支)20 mg 第1~2、4~5、8~9、11~12天,并辅以水化、护胃止呕、护肝等处理。2020年3月4日复查急诊生化:总蛋白74.9 g/L,白蛋白32.0 g/L,球蛋白42.9 g/L,白球比0.75,钙2.05 mmol/L。患者自觉症状好转,于2020年3月12日出院。

出院后在家休息,2020年3月18日因 “突发意识障碍2 d”于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予以护胃、扩管、护脑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后,患者意识转清,反应迟钝,为求进一步诊治遂入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查体:神志清楚,反应迟钝,营养中等,贫血貌。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口唇欠红润,双肺未闻及啰音,心律齐,无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力3~4级,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血常规+网织红:白细胞2.55×109/L,红细胞2.20×1012/L,血红蛋白浓度67 g/L,血小板计数45×109/L;肝功能常规检查:总蛋白110.6 g/L,白蛋白27.5 g/L,球蛋白83.1 g/L,白球比0.33;肾功能:尿素2.17 mmol/L,肌酐53.0 μmol/L,β2-微球蛋白3.70 mg/L;生化示:钙2.73 mmol/L;凝血常规检查:PT 18.50 s,APTT 67.60 s,FIB 2.283 g/L,TT 19.00 s;免疫功能监测:C反应蛋白38.40 mg/L,IgA 1.87 g/L,IgG 4.86 g/L,IgM 78.20 g/L,KAP 轻链3.03 g/L,LAM 轻链10.90 g/L。血液肿瘤P53 基因突变检测示阳性。MYD88 基因L265P 突变检测示阴性。颅脑CT: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治疗上予以血浆置换、改善循环、增强免疫及对症支持治疗。结合分子生物学结果:P53 基因突变示阳性,MYD88 基因L265P 突变阴性;提示疾病预后差,建议使用布鲁顿酪氨酸激酶 (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抑制剂伊布替尼抗肿瘤治疗,家属商议后要求放弃治疗于2020年3月21日出院。

2 讨论

WM 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恶性B 细胞淋巴瘤[1],归类于LPL 亚型的一种,发病率约为3/100万人[2-3],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将WM 更名为“LPL/WM[4]”。目前有关LPL/WM 发病机制并不是很明确,认为先天遗传倾向和后天环境都参与其发病。淋巴浆细胞增生导致血清单克隆IgM 水平增高是LPL/WM 的特征,该病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乏力、贫血、淋巴结及肝脾肿大为LPL/WM 较常见的症状,且由于单克隆IgM 合成增加可引发高黏滞血症,出现头痛、视觉障碍、听力下降、共济失调甚至意识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肾功能损害、蛋白尿以及周围神经障碍等[5]。诊断WM 应符合以下两大条件:①病理检查证实骨髓中有淋巴浆细胞浸润;②外周血中单克隆IgM 水平增高。由于LPL/WM 为排他性诊断,需与其他类型单克隆IgM 疾病和惰性B 细胞淋巴瘤相鉴别,与其他类型单克隆IgM 疾病鉴别如下。①IgM型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满足MGUS 的诊断标准(M 蛋白<30 g/L、骨髓浆细胞<10%、无全身症状)且不存在骨髓的淋巴浆细胞浸润。②IgM型多发性骨髓瘤:极为罕见,仅占多发性骨髓瘤的0.5%,可出现CRAB 表现(高钙血症、肾功能损害、贫血、骨病),伴有典型的溶骨性病变,骨髓浸润的肿瘤细胞为浆细胞,表达CD38、CD138 及CD56,但B 细胞标记CD19、CD20、CD45 多为阴性,疑难病例行骨髓荧光免疫原位杂交有助于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与其他类型的B 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鉴别:WM 典型的肿瘤细胞是有轻链限制性表达的B 淋巴细胞、浆细胞及淋巴浆细胞;但不典型的LPL/WM 与边缘区淋巴瘤伴浆细胞分化时尤其难以鉴别[6]。因此在诊断LPL/WM 时,需要与临床表现、免疫表型、病理学及遗传学等结合进行综合判断。该例患者有乏力、贫血、脾大及IgM 升高所致高黏滞血症等相关临床表现,血常规示三系减少、外周血中单克隆IgM 水平升高显著,免疫固定电泳IgM-λ阳性;骨髓涂片与流式提示单克隆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增多,故诊断考虑LPL/WM。

不是所有的WM 患者都需要治疗,只有当WM患者出现治疗指征时才需要治疗。出现体重下降、淋巴结增大、高黏滞血症、冷球蛋白血症、症状性器官长大、器官或组织浸润、与疾病相关的血细胞减少、疾病相关淀粉样变性等临床表现是WM 的治疗指征,而单纯血清单克隆IgM 水平增高不是WM 的治疗指征。目前已知WM 无法治愈,治疗目的是控制症状及预防终末器官损害,并非寻求血液学疾病的完全缓解[7]。但由于此病少见,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年龄、主要症状及脏器损伤、是否存在高黏滞综合征、是否有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计划等选择个体化治疗[6]。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药物可作为LPL/WM患者的首选方案,包括R-Benda 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BRD 方案(硼替佐米、利妥昔单抗、地塞米松)、DRC 方案(地塞米松、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7]。此外,国际预后系统(ISS)指出,年龄、血红蛋白计数、血小板计数、血β2-微球蛋白水平及血清单克隆IgM 水平是影响WM 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有研究显示,MYD88L265P 突变状态也是WM 的预后因素,伴有MYD88L265P 突变的WM 患者的预后要明显优于无MYD88L265P 突变的患者[8]。由于该患者有治疗指征,故采用了BRD 方案化疗,然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考虑与患者存在复杂染色体、P53 基因突变等多种不良预后因素有关。

在基因诊断学层面上,MYD88L265P 位点突变被证实在WM 患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超过90%WM患者存在MYD88L265P 位点突变[9],且在边缘区淋巴瘤、IgM型MGUS、非生发中心来源的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等疾病中也存在MYD88L265P 位点突变[10],所以MYD88L265P 位点突变并不是WM 患者独特的遗传学标志,不能作为WM 的特异性诊断标记[11]。抑癌基因P53 定位于17p13,全长约20 kb,由11个外显子组成。P53 基因缺失在B 淋巴细胞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事件。Nguyen-Khac 等[12]认为P53 基因缺失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小B 淋巴细胞性肿瘤的不良预后有关。Poulain 等[13]对125例WM 患者进行P53 突变研究,认为P53 的改变可能是WM 一个潜在的预后因素。有研究认为P53 的改变(缺失、突变或单亲二倍体)可导致基因畸变率增高[14-15]。伊布替尼是一种口服BTK 抑制剂,为WM 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选择[16-18],其可以避开P53 缺陷途径治疗WM,已有文献报道3例P53 突变的WM 患者使用伊布替尼治疗成功案例[14]。

综上所述,WM 是一种少见的惰性B 细胞淋巴瘤,MYD88 基因突变检测为阴性时,诊断WM 较为困难,其诊断依赖于病理学、免疫表型、遗传学及临床表现的综合判断。确诊该病后应采用WM 国际预后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预后分层,治疗原则应遵循个体化。未来随着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进展、检测方法的更新以及新型药物的研发,LPL/WM 的诊断和治疗将会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轻链吉首单克隆
吉首大学美术学院作品精选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146a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及红细胞沉降率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的关系
轻链检测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评估
吃遍吉首
游离轻链与免疫固定电泳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携IL-6单克隆抗体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兔MI/RI损伤中的应用
单克隆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和其他人冠状病毒中的研究进展
免疫固定电泳结合免疫球蛋白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与分型中的应用评价
吉首美术馆
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与市场动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