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文阅读确定议题的策略初探

2020-01-10

课外语文 2020年28期
关键词:孩童体裁群文

王 睿

(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辽宁 辽阳 111000)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中的议题,指的是为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的阅读教学讨论中心及线索,其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线,体现了课堂活动的思维脉络,对教学有效性的高低产生巨大影响。但是,当前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群文阅读中尚未摸索出确定议题的有效方法,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由此可见,深入探索初中语文群文阅读中确定议题的策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根据群文体裁,合理确定议题

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其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差异化的体裁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相应的议题。比如,教师在组织诗歌体裁的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时,应侧重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意象及节奏,对比诗歌作品在描述方面给人的差异化感受;小说体裁的群文阅读教学,教师应侧重指导学生就小说作品中的环境、情节及人物进行对比,使得他们都能对作品主题表达、人物塑造等方面的个性特点有深刻的感受;散文体裁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侧重体味主题升华、材料组合、语言品味等特点;说明体裁的群文阅读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的形式体会不同说明方法的运用技巧,感知各种说理手法的个性化表达效果。从某个角度来讲,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因为阅读取向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其教学指导方法及教学内容也会有很大区别。针对这一情况,初中语文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应明确了解各种文体的阅读指导技巧,不可张冠李戴,从而帮助学生逐渐增强自身的阅读能力。

比如,在学习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杞人忧天》这一则寓言故事的时候,教师就可将本单元中的《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穿井得一人》三篇寓言故事组合一起供学生集中阅读,以“寓言故事的特点”为议题为学生设计一节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在实际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初步阅读文本,让学生对寓言故事这一文体的艺术手法有一定的了解,使得他们明白寓言故事其实就是具有教育意义或讽喻价值的故事。初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阅读能力,通过阅读议题为“寓言故事的特点”的一组文本,很多学生可总结出故事的主角不仅可以是动物,而且还可以是人类,甚至也可以将非生物作为主角来写。在表达方式方面,寓言故事不管是借此喻彼、借大喻小、借物喻人,还是借古喻今,都是通过浅显具体的故事,折射出深刻的哲理。教师通过组织议题为“寓言故事的特点”的群文阅读教学,可让学生对该体裁的一般特点讽刺与教训有较为透彻的理解,借助嘲笑、讽刺的手法揭开敌人残暴、丑恶的面目,从而提醒大众打击敌人、加强团结、提高警惕,也可嘲笑与讽刺某些人懒惰、愚蠢、虚伪、自私等缺点,让读者在欢笑中受到道德教育。

二、根据年龄特点,恰当确定议题

初中生所处的年龄段特点,决定他们特有的阅读能力及个性化的阅读取向。因此,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活动中,教师应以学生差异化的年龄段特点及阅读水平恰当设计议题。比如,在学习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皇帝的新装》这一童话故事的时候,由于该故事选自于《安徒生童话》,因此学生都应该较为熟悉。然而,如何让学生在最初对该童话故事认知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思考,是初中语文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应该认真分析的内容。假如,初中语文教师将往常单文阅读教学中“解读故事情节”“阐述人物形象”“体会主角情感”等作为阅读教学内容,这种乏味的学习目标极易导致学生对阅读素材产生疲惫心理,难以让学生对故事特点产生兴趣。针对这一情况,初中语文教师可尝试如下设置群文阅读议题的形式:安徒生在各个时期的作品为什么在风格及主题方面有较大变化?这一议题一抛出,会令学生产生较大的好奇心,并且还可为组文指出明确的方向,有助于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展开。

在具体的群文阅读教学中,在教师设计的“作品风格变化原因”议题的引导下,初中生借助体会、共议及赏读等方式,仔细阅读安徒生的一系列作品《海的女儿》《丑小鸭》《屎壳郎》《野天鹅》《夜莺》《雪人》等。学生在阅读中会发现,安徒生早期创作的童话故事的灵感来自于他童年听闻的民间故事,基于儿童理解能力有限,安徒生把故事中原有的繁冗情节有所删减,在此基础上将自身个性化的想象力及写作技巧融进其中,因此该阶段的作品都体现出乐观精神及绮丽幻想。而到了安徒生创作中期,由于他在生活阅历中对人生有了很多想法,也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深刻的感知,因此其作品中原有的浪漫风格与气息就一点点淡化了,逐渐将创作内容转变到了现实生活中。到了晚年,安徒生更加敢于直面现实,开始更深入体味人生,因此其所创造的作品重点描写了生活在社会底层民众的凄苦命运,折射出生活的黑暗、阴冷,以及世事的不公平,该时期的作品以低沉基调为主。通过这一议题为“作品风格变化原因”的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学生都能在明确阅读目标的引领下明白“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

三、根据组文目标,科学确定议题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本都具有内容丰富的特点,因此其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究其原因,是因为教材课文的选文目的如果存在差异的话,其在各种组文中所产生的教学价值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应根据组文具体目的,科学确定议题。比如,在学习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的时候,从内容方面分析,这篇文本中涵盖有“成长”意味的话题。而成长故事通常会涉及成长因素、日常故事、成长故事,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客观、主观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将《走一步,再走一步》《安静下来的夏天》《孤独之旅》三篇文章组合在一起,并把“角色成长变化”作为议题,同时确定教学目标:分析人物成长原因,掌握描写角色成长的艺术手法。

另外,对于《孔乙己》这个文本,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叙事角度”进行学习,差异化的叙事视角会给学生带来差异化的阅读效果,作者选择的是个性化“孩童视角”。孩童视角属于一种典型的叙事方法,文本巧借孩童单纯、质朴的生命来深刻、客观、冷静地折射当时复杂的社会生活。作为叙述者,孩童用单纯的眼光直观地描述事件,没有对事件的是非曲直做任何评判,这就让读者更加客观地感知生活真相。那么,孩童视角下的人情、社会、国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在实际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把《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两篇文章与《孔乙己》组合在一起,让学生在阅读一系列作品中孩童视角下的世界与事件之后,对拜金主义、爱国情感、社会人情冷漠的现状等有深刻的认识。在“孩童视角”这一议题下,教师可将以《孔乙己》为主要阅读目标的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教学目标定为:从孩童视角叙事方式入手,指导学生感知小说的丰厚意蕴及艺术魅力,体会清新、稚拙、单纯的叙事口吻,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全新审美体验。

总之,群文阅读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其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激发了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发展。因此,教师应依据文本体裁、学生特点及组文目的,尽可能设计出适合的议题,使其成为引领群文教学高效课堂的导航灯。

猜你喜欢

孩童体裁群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Do Softly Pray
中考英语不同作文体裁的写作指导(二)
孩童之道
“社交新闻”:一种新兴的新闻体裁
群文活动
嗯,这是那孩童般永不落空的惊喜
最美孩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