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的策略分析

2020-01-10

课外语文 2020年28期
关键词:书籍课外阅读活动

徐 慧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小学,江苏 高邮 22560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如今社会上的人才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要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就要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高效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需要从小抓起,所以对小学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实践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让他们通过阅读扩展自身的思维和视野,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价值观念,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够为后期的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指导策略,将课外阅读活动贯穿于学生教学中,提升学生课外阅读学习的效率,不断地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更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同时从小就进行课外阅读的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语文课外阅读价值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知识积累过程,良好的语文素养也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和不断的阅读过程中进行积累。但仅仅是课堂上的阅读是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的,还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对文字、词语、句子的辨析以及使用能力。通过课外阅读,能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是课外阅读需要依靠学生自主进行阅读,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采取的是一种开放性的阅读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读物以及阅读的方式,整个过程全是由学生自己进行控制,能够不断地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书籍的学习不仅局限于课堂的知识,更多的是通过课外阅读,能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还能受到书中作者传达意思的熏陶以及智慧的启迪,学生在这个阅读过程中,就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为今后人生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且在进行课外阅读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从而激起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去阅读自己喜爱的读物,从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入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打开阅读的大门,从小就培养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能让课外阅读活动带来很大的帮助,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语文素养,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原则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化的普及,每个家庭都有电视、电脑、手机等设备。每个设备中都充斥着大量的信息,所以就会存在很多内容得不到审核就发布出来。有很多媒体为了自身经济效益,将粗制滥造的新闻传播出来,这对于学生的影响十分大。小学生对于信息的真伪以及好坏无法做出准确的区分,当接触到这些信息时,就会盲目地去学习,进而导致学生的语文水平受到影响。还有大部分老师倾向于应试教育,给学生灌输的思想都是考试的重点等课本上的知识内容而往往忽略了课外阅读活动,在教学重点上有所偏差,也会导致课外阅读活动难以进行下去。课外阅读活动的特点就是要以学生的自身兴趣作为出发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比如指定相应的参考书目,让学生去进行阅读,同时对书籍进行总结和归纳,有自己的启发和收获。通过课外阅读,不断地积累词汇,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有了一定的语文积累,对于以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不仅能够满足应试的教育,还能够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小学语文开展课外阅读的策略

(一)创造环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所以要做好课外阅读活动,就需要营造和谐积极的阅读氛围。课外阅读主要是以家庭为主,所以就需要来自家长的大力支持。学校可以采取召开家长会的方式向学生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进行监督,准确把握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及时与老师反馈和沟通。对于小学生来说,书籍的故事性与趣味性能够很好地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所以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健康搞笑的漫画书或者故事书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不断地培养他们的阅读爱好。同时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语文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就不能布置太满,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去进行课外阅读。如果学生光是应付家庭作业就占用了大量时间精力,也就没有时间去完成其他的活动,那课外阅读活动就难以开展。所以要有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保证充足的时间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指引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时,也要选择正确有价值的阅读书籍,选择恰当的书籍,对于学生知识的培养才有意义,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指定阅读书籍的时候,可以倾向于童话故事、历史故事等带有趣味性的书籍,让学生先对阅读产生一定的兴趣,再逐渐增加阅读书籍的难度。还可以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引入一些竞争比赛活动,比如可以让学生对课外阅读的书籍进行介绍和书写读后感,让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分享自己的课外读物,在分享过程中,互相学习也能互相激励,将课外阅读这件事坚持下去。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可以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文总结能力。

(二)熟练方法,掌握技巧

虽然课外阅读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但是只有掌握了技巧与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阅读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掌握良好的学习技巧和方法,以此促进课外阅读效率的提高。教师还要教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学会摘录好词佳句,记录读书笔记。因为光是阅读,难以掌握书籍的重点和要点,但是通过读书笔记就能够反映出阅读的重点,更好地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方便后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各有不同,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要进行分开指导,这样才能让每个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例如: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对于语文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推荐从童话书、历史故事等简单易懂,且具有趣味性的读物开始,先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对于那些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就可以推荐一些名著,让学生通过阅读名著来启发自己的思维,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对于文段的描写方式进行归纳和整理。典型的描写方式有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写、远处描写、近处描写、细节描写等,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参照书籍的描写方式去对比,去学习,将这些方式很好地运用到自己今后的写作中,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师还可以开展课后答疑活动,也就是针对学生课外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在进行自我阅读的时候,难免遇到多种问题,这个时候如果老师能够耐心地为他们解答问题,能够让他们的阅读兴趣得以保持,对语文的热情也有所增加,能够更好地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

(三)互相交流,共同学习

由于课外阅读活动的特殊性,主要是由学生自主进行,这样就给了学生更多的自我发挥空间。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一个班级有不同类型的学生,通过大家的互相分享,互相学习,能够学习到的知识是不言而喻的。通过互相分享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课堂学习不到的知识,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书本的内容,还要重视能够有效地将书本知识表达给同学,这个过程也就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归纳概括总结能力。这样的方式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去学习知识,进而分享给他人,这种方式极大地鼓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够有效地增加他们课外阅读的主动性。

例如:老师对课外读物进行指导后,有的同学选择了安徒生童话,在分享的时候就可以描述童话的故事内容,从整个故事中受到了哪些启发,还有自己最喜欢的人物,这些方面都可以去进行分享。因为大家都是心理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都有着普遍的心理特征,在面对同一个童话故事,会有着情感上的共鸣,这种分享也能激发他们的这种情感,从而转化为对阅读的兴趣,更好地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不仅是情感上的共鸣,有时对于人物的喜爱也会有所一致,这样对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也起到了促进作用,让他们有了值得探讨和思考的话题,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

总而言之,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及发展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首先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是对学生的阅读方式技巧进行指导,最后是引导学生进行相互分享,通过这三个步骤的逐步实现,能够有效推动课外阅读活动的进展。采取有效的措施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书籍课外阅读活动
鲁迅与“书籍代购”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