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研究

2020-01-10高振垚

课外语文 2020年28期
关键词:美的阅读教学语文

高振垚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牙沟水小学,甘肃 白银 730900)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建构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审美教育的基本理念,可以促进学生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随着审美价值以及思想价值观念的改变,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节日缺乏一定的关注程度,提高学生对小学语文阅读中中华美文的教育及欣赏,可以促进学生对于中国文化有一定的审美感和认同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发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想象力,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

通过阅读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根据教师的引导,在阅读技巧以及阅读方式上促进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在文章中体验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文字之美,渐渐地提升他们的审美情操和鉴赏能力,尤其是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在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的同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观察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阅读的延伸,通过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他们爱阅读的习惯,让他们阅读的时候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也要适当地进行课外知识的延伸。要让学生充分地融入美好的阅读气氛中,只有对阅读产生习惯和热情,才可以让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更容易构建。所以,教学中就要将课本中的知识巧妙地转换为课外知识,促进学生在接受课外知识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

(三)扩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增加课外的阅读量来深化教学内容,不仅仅可以引导学生对于阅读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同时将课外的知识引入到学生的生活场景当中,丰富学生的眼界,挖掘更多的美学价值。通过讲解课文的基本知识来扩展社会生活存在的基本现象,使得学生对于社会现象进行相应的了解,扩展学生的知识阅读量,将课文内容与社会生活知识相互结合,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在讲解刘胡兰的事迹中可以引用黄继光、江姐的故事,把爱国救国情怀引入到学生的情感体验中,可以增加文章的思想内涵。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建构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对于教学大纲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通过背诵、批改作业以及考核评价来进行语文的分析,而盲目地完成教学任务,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没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则无法促进学生真正地对于语文具有充分的了解,这会影响小学语文的审美价值的养成。

(二)学生缺乏自主阅读的体验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当中为了营造活跃的气氛,通过引导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阅读和理解,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却忽视了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这对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一定的情感体验。这就往往引起学生在阅读中仅仅掌握相应的知识,而针对教材中的形式内容的意境美却无法进行掌握。因此,在自由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一定的独立的想法,却无法进行相应的沟通,造成了学生在情感朗读的过程中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

(三)教师朗读评价方式较为单一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更多地重视在讲的内容方面,而忽略了学生读的效果,教师针对学生的正确的朗读引导,并没有给出正确的评价,往往更偏重于中心思想概括以及试题的认知,对于阅读的讲解忽视了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这往往造成了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无法体现阅读中美的感受以及情感的体验,而仅仅注重形式的美,在发现和欣赏美的过程中却无法进行深入的了解,这对于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是不利的。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建构的措施

(一)有现代化的技术,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增加学生对于阅读的积极性,可以在教学完善中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促进学生在多媒体的使用过程中加深对于语文的了解,通过设置一些视频、声音、场景,加深学生对于课文阅读的分析,从而有效地构建学生对于语句的欣赏能力,使得小学生对于自己的阅读作品能具有清晰的阅读认知。在致力于培养和促进小学生的阅读审美人格构建的同时,还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独立的阅读审美思维、敏锐的阅读感知力以及丰富的阅读审美情感,促进小学生在阅读中培养和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阅读教育最终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在语文的考核能力方面占据一定的比例,教学任务不仅仅需要考查学生识字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也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重视考查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能力。因此,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促进学生对于语文阅读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使得学生对于人物背景以及环境产生一定的认知,从而整体把握阅读内容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阅读价值和审美意识。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

美学规律的构建观强调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促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感知美、欣赏美,深入地了解我国的灿烂文化以及语文教学的审美乐趣。因此,这不仅仅可以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健全学生的基本人格,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养成。培养小学语文阅读的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在观察文字的基础之上,加强对于生活的热爱,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方面发现美、感受美和表达美的教学审美构建理念。

通过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呈现人物的基本形象,让学生体会学习语文教材中的审美意识,并可以运用一些语言来描述人物的基本生活场景及其反映的内涵,更加生动地反映阅读过程中带来的体验,比如在《少年闰土》一文中可以对捕捉鸟的动作进行深刻的了解和讲解,表达对于闰土形象的突出,并增加阅读的体验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中,需要以人物的形象为基础,让学生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加强学生对人物鉴赏能力的同时,增加精神美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

(三)提高教师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评价方式不仅仅通过试卷来作为考评学生掌握能力的重要方式,同时也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测评方式来改变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师可以将平时的表现纳入最后的成绩,在提高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积极性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于语文文化素养的养成。同时还可以利用课余或者第二课堂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比如通过各种竞赛以及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语文阅读的了解。这种多元化的审美评价教学方式不仅仅是因为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兴趣,同时也能够有效培养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树立语文的审美观以及引导学生养成审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以及教学活动之间互动,促进学生感受美的真谛。

教师的评价方式需要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想象力以及理解能力来进行阅读能力的把握,积极引导学生能够通过生活的事例和想象力客观理解课文中的人物,用描述性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将文字表达出来,促进学生在文字中体验和享受美感带来的喜悦心情。

四、结束语

提高学生的小学语文阅读能力,不仅仅注重内容的接受程度,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挖掘学生的审美心理,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将理论与生活实践相互结合起来,提高自身审美素养。因此,教师在拟定学习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起点,找准新知和旧知的关联点,充分调动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累积的认识与经验,向新知发出挑战,从而建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价值。

猜你喜欢

美的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好美的雾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