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

2020-01-10郑娇娇

课外语文 2020年28期
关键词:中心阅读教学文章

郑娇娇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镇西冲小学,云南 昆明 650000)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起步阶段,也是学生积累基础知识,塑造个人素质能力基础的重要时期。而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小学高年段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面对即将到来的全新的初中学习生活,提前打下扎实的阅读能力基础显然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加快促进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方式融入“主问题”设计,构建新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中的“主问题”

开展“主问题”教学设计,首先要充分了解“主问题”的概念含义。“主问题”这一概念,首次在湖北省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对徐振维老师《白毛女(选场)》的教例评析中提出。之后,余老师在《我对阅读教学“主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中再次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论证。简单来说,“主问题”就是课堂提问的主要形式之一,它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同时,也直接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生涯的引路人,需要具备把握教学内容中心,操控课堂全局的能力,而“主问题”能够起到统领全篇课文的作用,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钱梦龙老师也曾说过,在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对文章的认真分析,找到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把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中心目标,使语言、篇幅等方面的学习都成为达到中心目标的过程或手段”。“主问题”就是那个“关键问题”。

二、“主问题”的鲜明特点

(一)主导性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钱梦龙老师所阐述的那样,在阅读教学中,要找到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显然,这个“关键问题”一定要具有鲜明的主导性,能够紧密联系课堂教学任务与教学的实际内容,同时还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与深层次探研课文内容。“主问题”就是如此,它具有强大的主导性,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往往能起到“一线串珠”的作用,成为整个课堂教学的线索,直接体现教学的中心目的,突出教学难点和重点,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目标性,有效减少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琐碎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二)持续性

“主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还承担着线索的作用,一切的思维探索和深入分析都以它为基础,由它而展开。“主问题”能够延伸出多个“子问题”,同时“子问题”又能扩展出多个微型话题,因此“主问题”具有强大的持续性,能够不断地进行拓展和延伸,有效引导学生以“主问题”为线索,对课堂知识与内容进行持续的思考与探索。

(三)操作性

“主问题”的作用不只是在于对学生学习探索过程中的辅助作用,同时它还具有把控课堂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运用“主问题”,进行更加具有多样化、多元化特色的课堂教学活动,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更具创意性的设计。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教师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主问题”具有操作性。

(四)逻辑性

每一篇课文所包含的内容与知识都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此,对它的解读也必须是动态的、持续的、无限的。然而我们都知道,即便知识无穷无尽,课堂教学的时间也都是有限的,这就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能给予学生的知识也只能是有限的。因此,为提高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够教给学生更多的,更具有价值的知识内容,教师必须根据课堂内容设计出具有强大逻辑性和规律性的“主问题”,将知识内容完整地联系起来,构建出明确清晰的知识网络,让教师教学思路更加清晰,学生学习也能减少许多的弯路与麻烦。

三、“主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

“主问题”作为一篇文章的中心所在,针对不同课程、不同文章时也就自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主问题”。因此,设置“主问题”要具体内容具体分析,根据课文题材、内容、难度等因素的不同,“主问题”的设计自然也要不同。包括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中也是如此。那么,在如此多的不同因素影响作用下,“主问题”设计又该从何入手,如何创设呢?

(一)从文章题目入手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文章题目往往紧扣内容情节或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从文章的题目入手,可以更快地把握住文章的中心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情绪。

如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从文章题目出发,提问学生对文章题目的看法,例如:“在你们眼中什么样的美丽是可以跨越百年的呢?”从而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并鼓励学生踊跃回答问题,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渲染课堂气氛。在学生发言后,教师可以将话题自然而然地引到《跨越百年的美丽》中,提出:“那么,在这篇文章中又是怎样的美丽足以跨越百年岁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更有利于推动学生快速把握文章主题和中心。这样的“主问题”能够让学生层层深入文章内涵,由浅入深进行探索,更加理解文章的重点所在。

(二)从中心句、过渡段入手

中心句是文章一段内容的主要概括,而过渡段是整个文章的前后连接,我们从中心句和过渡段中可以概括性地了解文章。

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教师可以先对文章进行梳理后提出符合文章的“主问题”,例如提问学生:“在这篇文章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地球的特点呢?”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或者可以适当开展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流,共同寻找中心句,快速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快地找到文章的中心内容,加快学习效率。

(三)从文章对话入手

人物是文章的灵魂,我们可以从人物的对话中了解到人物的性格形象,进而可以从侧面了解到文章的深层含义。

如《晏子使楚》一文中,就充分利用了通过人物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描写方式。教师在教学本课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情节环境中,更加生动地体会文章人物的思维与情感的变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四)从文章的留白处入手

文章的留白也是一篇文章的精彩之处,它可以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也可以为文章留下悬念,使文章更加耐人寻味。

如《草船借箭》这一课中,提问学生:“全文多处描写了诸葛亮的语言,在诸葛亮的这些语言描写中却只有一句是笑着说的。那么,诸葛亮为什么笑呢?这个笑所表达的情绪与心理活动又是怎样的呢?”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高课堂气氛,同时也能补全文章描写的空白部分,拓展和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想象力。

四、“主问题”在构建理想课堂中的作用

(一)从教师角度看

1.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无效劳动”,增强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

2.能够凸显和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与水平,提高教师对教材课文中心的分析、理解和捕捉能力。

(二)从学生角度看

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获取更多、更具价值的知识与信息。

2.有利于提升学生课堂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学生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

五、结语

“主问题”阅读教学设计,能够有效总结和抓住课堂与教材内容的中心,简化原本复杂繁烦琐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文章内涵,同时也能凸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小学语文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水平,还能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高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在新教改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抓住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结合教材课文内容,创设合理的“主问题”,利用“主问题”设计来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让问题与问题,环节与环节做到环环相扣,加快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水平,更快地培养出更加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全方位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中心阅读教学文章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