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习作课堂在快乐中高效

2020-01-10

课外语文 2020年28期
关键词:潮州作文同学

林 纯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东莆小学,广东 潮州 515641)

长期以来,“作文难”似乎已经成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大多数学生对文章写作存在畏难情绪,囿于素材储备不足,往往就是看到题目的时候,感到没有可以展开的,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或者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其实这两点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使我们的学生下笔有神,乐于写作文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巧用媒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位教育学家说过,教育的本质不是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唤醒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这个角度讲,语文写作教学也是如此,关键是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克服对写作的畏难情绪。当下,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倘若将现代信息教学手段应用到写作教学中,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我在指导学生练习“状物”描写时,我以我们本地的“潮州柑”为例进行引导:同学们,相信你们都见过我们的潮州柑,也吃过我们的潮州柑,那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在课堂上见识见识我们的潮州柑。学生们都感到很惊讶,在课堂怎么能见到水果呢?于是,我用事先准备好的多媒体图片,向同学们展示了潮州柑收获、丰收的景象,同学们仿佛置身其中,学习兴趣顿时被激发了出来。当我要求学生用字词句谈谈个人的感受时,学生们都你争我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黄黄的潮州柑真惹人喜爱。”“当你走进柑园,就能看到树上挂着一串串黄澄澄的潮州柑,一阵风吹来,柑摇摇摆摆,好像在欢迎各地的朋友前来品尝呢。”……巧妙地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融入写作教学之中,能让写作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更有现实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触动学生的真情实感。同时,还可以组织网上交际活动,教师通过建立微信、QQ群等,组织学生课外阅读,教师要根据同学们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的需要,通过家长微信群向同学们推荐合适的书籍与读物供学生阅读,为学生写作积累素材。其次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背诵经典篇目、演讲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写作教学,需要教师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提升教学本领,积极探究新教育理念下的语文写作教学特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回归生活,我手写我心

作文来自学生生活。“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了作文生活化。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作文教学的主要源泉,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作文主题,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作文是学生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只有写出自己的生活,写出自己,作文才有生命力。现在对小学生的写作考查趋势,题目更加注重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感悟,这就要求学生日常必须观察现实,感悟生活,将生活感悟写进文章当中,从更高的站位去构思。反观当下,部分学生写作时还只是停留在自己狭窄空间里,简单叙述自己所见所想所感,文章写出来没有味道。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也不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一次作文课写《一件有趣的事》,有许多学生写作时不知该从何下手,该写什么。这说明学生对生活缺乏体验,心中缺少对生活真切的感受。于是我先给学生们讲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有趣的小事:有一年夏天,老师正在院子里洗衣服,无意间发现旁边的草丛里面有一个黄色的东西在动,感觉是一只小鸡。我又想到邻居家的狗在院子里呢,于是我朝妈妈大喊:快点把狗赶走,否则的话可能把我们的小鸡给吃掉。于是妈妈就把狗给撵走了。于是又在草丛中寻找小鸡,可怎么找,就是找不到。于是,就问我,哪里有小鸡呀?我说就在草丛里啊,怎么现在就不见了?结果不一会儿,一只黄色的大蛤蟆从草丛里跳了出来……等我把这个故事讲完之后,同学们都笑得前仰后合,积极性也被充分激发了出来,纷纷回忆表达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事情。有的学生讲:有次上学的路上,突然起了大雾,什么都看不清,结果骑车子不小心给骑沟里去了;又有一个学生讲:有一天,起床后想穿鞋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鞋子不见了,结果是自家的小狗把鞋子给叼到客厅沙发上了……学生你一言我一语,都纷纷向其他同学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稀罕事。于是,我见势引导学生,其实,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个大宝藏,只要同学们做个有心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重观察、注重总结、注重积累,我们的写作素材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充满个性,当我们的脑子里都有足够的积累的时候,写作也就变得不再困难,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三、重视实践,我笔抒我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写作亦是如此,倘若平时没有一定的写作素材储备,那么写作便无从谈起,没有高质量的写作素材,写作水平也就很难提升。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上随时发现书本上形象而又有文化内涵的句子,随时背诵记忆;课外读书时,有意识记录激发自己灵感的句子段落。教师也能够把握课前时间,有目的地进行写作材料积累计划,让同学记忆一些名人名言、古典诗词、励志故事等;在教室学习园地里布置诸如创业故事、领导讲话、科技知识等材料,使全体同学抬头可观,并引导学生们自发定期更新,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对好的素材教师要及时进行讲授、发散,引导学生灵活使用。生活是写作的不竭源泉,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参考,可以利用,关键是我们学生要善于体悟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发现,从生活中总结,将好的感受、好的景色,顺手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将生活中遇到的材料逐步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在遇到话题写作时,就会变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而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比如叙利亚战争时,让学生写《童眼看战争》等,既教作文又教做人。再比如当前的疫情,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有的学生通过在家里的感受,以“天堂里有没有学校”为题目,写作了一篇文章,特别的感人,他希望天堂里也有学校,让那些因感染不幸去世的小朋友在天堂里能够学习,表达了孩子善良的心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开放式评价,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谈到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大多数教师运用的方法是在学生的习作中勾勾画画,把不通顺的地方修改通顺,把运用不恰当的词语改成相对恰当的词语,好的教师可能加上几句鼓励的评语或是批判的评语,比如“中心突出、字词优美”“哪些哪些事情写得不够明白”等等。《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写作的评价有明确的规定:“写作评价应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评价”……那么,在新教育背景下,作文评价究竟怎么样才算做到位了呢?笔者认为:对小学生作文的评价不应统一标准,要参照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成长轨迹,千万不要因为稍微不符合题目,就大加否定,对学生进行斥责。我们说,小学生天生都是好奇的,教师还要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多写一些具体化的、鼓励性的评语,“这个词语用得妙极了!”“瞧你支生花妙笔把西湖公园写得多美呀!”……该修改的地方不要由教师一改了之,可以委婉地道出修改意见,如:“把这些错别字改正,你的文章会更完美。”“再读读这句话,你发现什么?”……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作为范文给大家欣赏,他们会为了争取伙伴们的赞许,在集体中获得威望,而与别人竞争。同时,来自身边的优秀习作,更能使其他同学佩服,学生也更容易吸收习作中的优点。因此,每一个人都会在同学对习作的“评头论足”中激励鞭策着自己“我要写好”。

总而言之,在小学写作教学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转变观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平时教学的点滴入手,逐步完善写作教学体系,努力打造和谐有效课堂,让小学习作课堂在快乐中高效。

猜你喜欢

潮州作文同学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潮州手拉壶“飞鸿”的象征意义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潮州优质杨梅高接换种技术
潮州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