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20-01-10

课外语文 2020年28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情境

曹 慧

(江苏省高邮市送桥初级中学,江苏 扬州 225000)

前言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了人文知识和审美体验的学科,是蕴藏着深刻文化内涵的学科。丰富的情感体验,是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所在,在组织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并利用其中的情感因素,能够为课堂教学带来更为积极的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等。本文即围绕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展开讨论。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将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与知识带入到课堂中,用以组织教学。情感教育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发挥积极作用,也是初中语文的核心要素之一。在具体教学中,情感教育将被内化为具体的教育目标,具体到每节课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利用情感教育,具有如下积极意义:

情感教育能够促成师生高效沟通。自古以来,无论中外,都有因材施教的理念,而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也将注意力更多地转向学生身上。实现情感教育,教师与学生沟通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也在不断加强,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情境,以促成教学工作的充分开展,为学生的学习与教学工作的展开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情感教育能够促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情感教育之下,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体地位,当学生阅读时,就意味着已经与文本进行沟通了,此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主观理解,能够帮助学生与文本内容形成互动,达成对知识的主观理解,全面促成发展,使学生不仅读到教材的字词、文段,更能主动去体验作者情感、文章真意,挖掘文章中展现出来的真、善、美,逐渐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情感教育的充分运用,也满足了语文学科的学科特色,在教学中具有积极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度发展,对于各学科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围绕核心素养,实现教学的革新与发展,为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指示了新的思路。情感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文本的交流,客观上促成了教学的发展。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的具体策略

(一)立足教材加以挖掘

立足教材,加以挖掘,找到以情感教育为指导的具体落脚点。教材始终是教学的基础所在,立足教材展开挖掘,需要从阅读文章、单元主题等多个角度加以探寻。首先,也是较为基础的,是教材中的阅读文章。初中语文选择的多数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有古文也有现代文,其中既有优美的语言值得积累品味,也有情感丰富的主题值得探寻,还有一些,包含的是作者深沉的情感。针对这些内容加以挖掘,融情入理,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既能看到文字层面的文章,也能关注到更为深刻的内涵,对文章情感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另外,对教材的挖掘,也在于紧扣教材中的主题、单元综合课程等,进行结合,如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设定真实情境等 ,使得学生在这样情境中进行交流互动,逐渐找到对语言把握的能力等,以全面促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教师在授课之前,充分了解并把握教材,才能为接下来的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制定明确的情感目标

制定明确的情感目标,也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对情感教育的具体落实。在每节课课程开始执行,教师能够深度关注到每节课的情感设定,才能进一步地促成发展。 不同课程有着不同的主题立意,也有不同的表达,如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和纪实文学《包身工》,表达的本质上都是对“穷人”的关注,也有对时代的反思,但是却是截然不同的风格。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到更为丰富的阅读素材,这些素材为学生打开了一道道更为丰富的世界的大门。那么如何增强学生的体验,又能将知识巧妙地传递给学生?明确的教学目标,应当是遵循新课标精神,遵从教学思路设定的,与此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目标具体化。既是语文课程三维目标之一,也是实现情感目标教学的思路所在,为课堂教学带来丰富的启发与探寻。

(三)创设带感情的学习环境

创设带感情的学习环境,是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的重要途径。在情感教学思路指导之下,对学生的学习环境加以创设与改善,可以从人文环境与课堂情境构建两个方面着眼。首先是人文环境,是学生所学习的环境,是否能愉悦身心、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等,而班级组成,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的,作为教师,应当拉近师生距离,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良好的人文情感,需要增进师生交流,与学生形成互动,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做铺垫。在另一方面,则需要根据每节课的不同之处,进行情境环境的创设。每节课都有不同之处,此时关注到每节课的需求与个性特征,及时进行情境创设,融情入景,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与感知课文内容。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语文学科的发展,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着积极意义,能够提供人文与审美的意义。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其中文句优美,意蕴丰厚;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词句朴实,基调温暖。把握住文章的情感色彩,借助丰富的多媒体设备展开教学工作,能够增强课堂表现力,使学生更为轻松地进入到课堂学习中,真实感受到语言学习的乐趣所在。为学生创设带感情的学习环境,包括人文环境与课文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全面调动及促成发展,及时将知识点预留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于情感基调中进行教学发展。

(四)改善课堂,学生中心

在情感教育之下,应当对课堂做进一步改革,尊重学生中心地位,及时将知识解析给学生。在组织教学中,改善课堂教学现状,打破传统课堂之下对学生学习思路的限制等,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广阔的视野。围绕学生设计课堂,首先要在意识上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学习主体的地位。如适当运用翻转课堂、学案导学等形式,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课前对即将讲授的课程进行预先学习,逐渐了解到所学知识。在具体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预留足够时间,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充分思考、讨论,思维碰撞,展现自我。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做的,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讨论知识点,逐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在最终的教学评价环节,也要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及肯定,这也是一种情感的传递,能够为学生带来鼓励、肯定等正面情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及时与学生达成互动,这也是情感教育的一部分。在组织教学中,改善课堂教学,围绕学生的中心地位,展现知识点,促成师生交流等。

(五)感同身受,关照生活

想要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课文中的情感,不仅是教师以充沛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也需要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此时,引导学生展现情感,具有积极意义。在组织教学中,关照学生生活,尝试将生活情境带入到课堂中,使学生感同身受,真的感受到文章、作者所传递出来的情感。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可以试着围绕学生的生活去解析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思考。如在学习文言文《捕蛇者说》时,文章实际上反映了封建社会人民苦于苛税压迫,生活所逼,不得不去捕杀毒蛇,以求生存,由此反映出苛政毒于蛇等主题。但是这样的主题,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学生而言,是很难理解的,即使教师能够将这段历史原封不动地讲给学生听,学生也仅仅是听一听而已,最终通过记忆的方式去背下课文,但是却不能有深刻的体味,也难以完成情感目标。此时教师不妨换个方式,提问学生“试想一下,如果你现在面临着要么上山捕毒蛇,要么要缴纳高昂的、原本不是你能承担得了的课税,你会怎么选择”?当孩子面临这样的选择后,虽然还不能理解,但是已经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压迫感,真正地感受到其中的情感,能够有所感悟,以更为饱满的感情与课文交流。

三、结语

在教学组织中,借助情感教育展开教学,围绕学生中心,紧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做出指导,积极探寻教学工作,实现教学发展。语文学科本身也是一门人文学科,探寻其情感价值,不仅有必要,也能深刻影响着学生对语言文学的体验与感知,逐渐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路 ,以实现语文学科教学的新思路与新视野建设。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材情境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