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综合性活动教学策略

2020-01-10

课外语文 2020年28期
关键词:综合性语文课程素养

张 瑜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崇雅实验学校,广东 惠州 516213)

自从新课改以来,语文综合性活动是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提并论的一个项目,成了语文教材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板块。《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部编版的初中语文教材总共安排了十五次语文综合性活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一个个专题性活动既为学生的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 又为他们的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 指明了方向, 在教科书中实践了课堂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学科知识之间的勾连,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对综合性活动学习的理解不深入,实施过程缺乏目标和方法指导等原因,综合性活动的开展并不尽如人意。那么在培养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呢?本人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和初中语文教材,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四个教学策略。

一、自主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可见,综合性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自我判断,自我解决问题,从而在语文活动中提高核心素养。自主策略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愉快地加入到探究活动中来。自主策略体现在活动初期学生自己划分研究小组,确立负责人,分工合作,然后小组讨论确定研究方案;活动中期,学生自行根据方案开展活动,收集资料;活动后期,学生主动分享研究成果,并对别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教师在此过程中不能干预、妨碍,更不能越俎代庖,要学会“放手”,要把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交给学生,要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人翁精神、探究精神,尊重、重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活动中,一开始的安排是分小组制定“申遗”卡片。但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我们身边的物质文化遗产遭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他们提出希望改变研究的方向,重点放在文化遗产的现状以及保护和传承上。后来经过大家的投票我们改变了研究方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而这次活动的整个实施过程也很顺利,学生的研究成果很丰富。学生是整个活动的策划者、实行者、评价者。教师要做的是蹲下来,不做高高在上的指挥者,把探究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活动中,体会到合作与成功的喜悦。也只有在这样的自主策略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培养组织能力、策划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精神。

二、指导策略

指导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坚持自主策略并不等同于教师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这其实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既需要教师对活动全过程统筹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又要教师在自主和指导中把握好尺度。学生由于年龄、认知能力等限制,在活动中肯定会有许多困惑、不足。此时教师的点拨、提醒、建议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活动中,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应是参与其中,对活动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时间等加以指导,以便让学生更加顺利地完成探究活动。此外,还要对研究活动的过程进行跟踪,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我的语文生活”的综合性活动中,一开始学生交上来的研究成果极少。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太狭窄。于是我告诉学生,语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并指导他们在广义语文上去做探究。后来学生分享的成果就丰富多了。有对街头的错别字进行研究的,有对巧妙使用广告词进行研究的,有对日常使用敬辞谦辞进行研究的。通过这次探究,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就是生活,从而使得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加浓厚,劲头更足。教师的指导并不是把学生的研究引到一个已有的结论,而是对思维进行点拨,对思路进行启发。《中小学语文教师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能力缺陷及自补》中写道:“教师的指导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也是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显在的教学能力的体现。”可见,教师的指导策略不但与学生的自主策略并不矛盾,而且很有必要。

三、实践策略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语文综合性活动旨在让学生走出校园,解放身心,动手参与,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加深体会。《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的学习有这样的表述:“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所以实践策略可以说是综合性活动的灵魂,也是评价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将取得对事物的认识,获得独特的个人感受,从而不断认识自我和社会,不断增强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策略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活动过程和成果展示上。在综合性活动中学习生活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资源。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社会热点、文物古迹都是重要的学习资源。每一次活动的开展都要求学生跳出书本,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活动过程中资料的收集更多的也是采用实践的方式,比如走访、实地考察、调查访问等,通过这些来强化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在生活中、在社会中学习语文,感受语文。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更是锻炼了他们的口语交际、整理筛选的能力。在成果展示时也应更多地考虑直观的动态显现,比如可以通过排练舞台剧,举办辩论、演讲、朗诵比赛,召开答记者问新闻发布会等。实践策略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他们获得真切的直观体验,锻炼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综合策略

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是不争的事实。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综合性活动应运而生,肩负着完成语文教学目标的使命。《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综合性学习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是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也就是说语文综合性活动中听说读写能力是交错进行的,其他各方面的能力训练也是综合性的。所以综合策略在语文综合性活动中必不可少。在一个主题活动中往往涉及多方面的能力,比如,观察能力、收集资料能力、表达能力等。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活动的开展也是综合性的。一次主题活动往往涉及许多科目的融合。如在“文学部落”综合性学习中,学生通过舞台剧的形式再现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情节,这是语文与音乐、美术的综合。而在“人无信不立”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又需要调动历史、政治学科的知识,讲述诚信故事,开展辩论赛。所以教师在活动中首先要有综合策略的全局观,并在它的指导下统筹安排,让学生在活动中调动所学各学科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加强各科之间知识的沟通、联系。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身的各种能力也能得到锻炼。综合策略使得语文学科不再是孤立的,也使得大语文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学生在这样的综合中开阔了视野,整合了知识,进一步提升了核心素养。

总之,以上四大策略是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核心素养对语文综合性活动教学的探讨。自主策略是基础,指导策略是保证,实践策略是灵魂,综合策略是根本,四大策略缺一不可。在教学中,这四大策略的有效运用,对综合性学习目标的实现,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综合性语文课程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