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0-01-10史红娟

课外语文 2020年28期
关键词:紫藤萝托尔斯泰木兰

史红娟

(山东省莱西市南京路中学,山东 莱西 266600)

在信息技术空间学习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模式迎来了创新性的变化,带来许多特色的教学方法,丰富了初中语文教学资源,让学生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教师也可以整合筛选网络资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课堂,给予学生最丰富、最全面、最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所以教师要运用多种策略适应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体会语文的魅力。对此,笔者将对信息技术背景下如何优化初中语文教学课堂进行探讨,并分享自己的几点心得,希望帮助初中语文教学得到改善,促进学生构建语文知识体系。

一、巧用信息技术,营造视听课堂

在科学技术发达的时代,各大新型教学策略也相继出现,其中最受到教师追捧的还属于信息技术。因为信息技术拥有视频、音频、图片等教学手段,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刺激学生的感官,营造视听相结合的课堂,延伸了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因为语文是拥有语言技能的学科,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方式的思考内容,各式各样的表达技巧,甚至是文章中所传达的不同情感以及不同意义,通过不同领域让学生感知作者间不相同的思想。但若想完全感知只凭借课堂教师一人授课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营造视听结合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初中语文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比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这节课时,为了避免学生的知识储备仅仅停留在课本知识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视野,正因为多媒体信息技术具备视觉听觉相结合的优点,在营造学习环境方面能够比其他教学方式更具体、更直接且氛围更广。首先,教师可以放映托尔斯泰的图片带领学生认识他的具体长相,多媒体画面上出现不同时期列夫·托尔斯泰的照片。教师说:“这篇课本主要围绕列夫·托尔斯泰一生展开论述,同学们看到屏幕上有很多张照片,从左到右分别是列夫·托尔斯泰小学时期、中学时期、大学时期以及晚年时期的照片。”教师通过屏幕上列夫·托尔斯泰晚年时期的照片展开分析从而导入课本开头的内容,照片上显示他的胡髭多且密集,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颇有长者风度。脸上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撮撮灰白色的鬈发堆在额头上,像极了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其次,教师播放关于托尔斯泰一生的记录短片拓宽学生的视野,视频中显示托尔斯泰生于富贵家庭,但父母在他幼年时期先后离世,由亲戚抚养成人。他对学习不感兴趣,喜欢社交到各种场合交朋友,但对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各式各样的哲学理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他一生悲剧占大部分,世人不理解,与妻子决裂,最后他于1910年11月7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其遗体安葬在波利亚纳的森林中。学生观看完托尔斯泰的一生发出诸多感慨,最明显还是学生的课堂效率提升了,越来越多学生专注学习这篇文章。教师巧用信息技术营造愉悦、轻松的情感氛围,和学生一起陶冶语文情操,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为新型人才的培养、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二、整合信息资源,培养自学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所反馈的结果大体不容乐观,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高,教学效果难以最大程度地呈现。初中语文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必要知识点的学习和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两大方面,教师在传统的教学中只是单纯传授知识点,对其余语文内容并没有做太多补充,让语文知识体系变得错综复杂使学生厌倦乏味。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空间中的学习资源,整合筛选后提前发给学生,引导学生进入自学状态,让学生在自我学习过程中挖掘初中语文的魅力。提前筛选整合让学生自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还能节约课堂教学的时间。学生通过自学明确下节课要上的语文知识,有目的性地听讲使教学效果最大程度呈现。

比如,在上八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这节课前,课程内容围绕紫藤萝花为线索展开介绍,按照“赏花”“忆花”“悟花”的顺序来描写。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没有办法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紫藤萝花的美,于是教师整合筛选一些关于紫藤萝花的资料,发给学生让他们回家自学,等到下节课正式上课时,教师再重点讲解围绕这篇课文带来的知识。等到下节课时,可以通过一个问题引出文章主题,教师问:“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紫藤萝瀑布’,但同学们通过自学后告诉我这篇文章是在描写瀑布的景色吗?”一位学生说:“全文都在叙述紫藤萝花,只是把紫藤萝花比拟成紫藤萝瀑布。”教师说:“很好,回家有认真自学。那么同学们根据自学的整合资料后,自行总结告诉我文章的语言特色在哪些方面。”一位学生说:“这篇散文的语言描写细腻且精巧。在描写紫藤萝花整体景色时其语言具有层次感,有色彩的摹画,有形态的绘制,由外及内,从视觉形象写到味觉感应,用墨丰腆,笔致多变。”另一位学生说:“写色写形,重在外象,写香则重在内蕴,为画面增添立体感和深厚感。停住脚步是因为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脚步是因为被紫藤萝的生命声力所催促,意脉流贯,结构严密,给人一气呵成之感。”教师说:“很好,接下来同学们看下面一个资料。”看完资料后,教师说:“请同学们概括这篇资料的大概内容。”一位女生说:“这篇资料对文章内容进行赏析,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作者开始赏花写起;第二部分描写作者回忆紫藤萝花的样式;第三部分点明主旨,写悟花以及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教师说:“概括很全面,很简洁。”教师通过整合网络资源不仅可以让学生熟悉文章大意,也可以让学生领悟不同文章的韵味,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开展线上解答模式,更换语文教学方式

在信息技术助力下许多学科的成绩得到很大提升,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师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能够不断提升教学效率,更新教学手段。故为了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发展能力,每位教师都可以尝试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新课程相结合。所以教师要积极创设线上交流模式,使用QQ、微信、视频会议等信息平台积极开展师生问答互动,建立师生亲密关系。通过信息技术更换教学模式,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开启线上课堂,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没有面对面与教师交流减少害怕的心理,渐渐便消除了敬畏感。在线上有良好的师生交流互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问题可以快速解决。

比如,在上七年级下册《木兰诗》这节课后,由于学生对教师天生就会产生一种敬畏感,很多问题无法解决。为了更好地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可以采用线上解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说:“由于课堂时间不足,无法一次性解决同学们的问题,所以我将额外开展线上课堂,希望同学们积极反馈问题。”在线上课堂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及时反馈学习问题。一位学生说:“无法理清《木兰诗》第一部分的段落分析。”教师说:“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其中叹息是第一段的重点,写出天子征兵,父亲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木兰挺身而出,表达木兰热爱家人,孝顺的性格。”另一位同学问:“文中‘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这两句表达了木兰什么情感?”教师说:“表达了的木兰思亲之切。”通过线上解答教师发现学生未完全掌握知识点,所以在学生提问结束后再一次总结全文,教师总结说:“这首诗塑造木兰这个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教师通过开展线上解答的教学模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学生更能把握学习的重点,上课也不会因为知识的烦琐而分心。同时,信息平台的交流让学生感到亲切,学生渐渐不会害怕,积极跟教师进行线上交流解决自己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方面应用范围广泛,但教师不可以盲目使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教学策略,应该以学生作为教学中心,通过对各种信息或者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估,从而对学生某个单元或某个阶段的学习情况的知识吸收程度作出判断,最后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寻找最合理的教学策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初中语文知识相互融合,让学生在汲取知识时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猜你喜欢

紫藤萝托尔斯泰木兰
木兰剧片段展示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若是木兰能网购
美丽的紫藤萝
想念那年盛开的紫藤萝
忘记自己的人
滇中木兰的“农资梦”
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