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2020-01-10

课外语文 2020年28期
关键词:学科语文课堂教学

钟 丹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彬江中心小学,江西 宜兴 336002)

我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应该是全面、深入的,它不仅仅拘泥于常见的多媒体互动教学,其主要包括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机结合与拓展运用,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为教师的教学做良好的协助与补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宽学生的学科学习视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融合现在教育技术将有效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能够将知识与学科情感以更清晰、饱满的方式传递,进而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与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是围绕着计算机技术展开的新型教学方式,其将计算机的核心技术优势巧妙融入学科教育当中,为教学设计、教育资源补充、拓展与分享、教学评价等进行整合并为教师所用。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中,无疑为教师增添了教学的羽翼,从而带领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知识海洋中遨游。

现代教育技术有其鲜明的特点,当然这些特点也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的。首先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在教学方式上其以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多元方式向学生展现了更加丰富与多层面的课堂教学。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将从单一的课本教学延伸到更为广阔的领域,无论是从课堂教学效率还是学生的学习成果取得方面都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其次,现代教育技术融合进学科教学将不局限于传统课堂教学上的时间与空间层面,师生交流互动更加灵活、自由。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科教学创造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平台,打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另外,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将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将更加丰富多彩、有价值的知识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学科知识学习充满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最后,学科教育充分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更有效性,为教师打造高效课堂,帮助学生用较少的时间收获更丰富、有价值的知识信息创造了更多可能。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的策略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相信会收获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打造充满趣味性的生动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使学生在相对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当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语文知识。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应严格围绕着语文教学目标展开,即兴趣启发点要结合教学实际,而不是单纯为了学生的兴趣而做课堂设计。小学生感兴趣的点是充满变化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应灵活变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要注意兴趣点投放的方向与层次,给予学生连续的、多角度的兴趣激发,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对语文学科逐渐热爱,从而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收获理想的学习效果。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学习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教师首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播放关于守株待兔的动画,要求学生对动画进行认真观看,因为老师会有问题提问,看哪位同学观看得认真。教师在课前对动画关键片段进行截取,待学生们看过动画之后,带领学生进行看图回答问题。如“守株待兔”中的“株”指的是什么?教师可以将该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等从动画的展现中截取出来,由学生进行知识的回忆,从而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二)将教学情境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都如故事般向学生娓娓道来,其向学生展现了不同的环境、表达不同深度的情感,因此不可忽视的是教学情境的呈现。教师设置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情境中设置与教学目标相关的重要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当学生带着问题跟随教师的脚步进入接下来的学习时,势必收获理想的教学成果。这里教师则需要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有效协助,使教学情境的展示不再受传统课堂教学环境的束缚,给学生较为丰富的感官体验,将更加丰富的语文知识、文化内容展现给学生,从而加深学习印象,激发学习热忱。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可能很多人无法体会它何其富饶。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前为学生展现西沙群岛的美景,将西沙群岛在祖国的位置、特点等向学生进行介绍,图文并茂,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描绘西沙群岛是如何的美丽与壮阔,以及内心的感悟。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心中树立远大抱负,在未来能亲自去欣赏祖国不同地域的美景,感受风土人情,热爱自己的祖国。同时结合当下时事,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将语文课堂教学意义不断升华。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语文学科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广大教师应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能很多教师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学生面对一幅景象或者定性的一个话题很难展开描述,即使能够说出一二也缺乏特色,或者写作能力薄弱。学生这种学习现状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学习思维受限,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又有限,又不善于利用所学语文知识表述相应的内容。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再仅仅停留在会读、会写生字词,会背诵课文这样相对硬性的学习要求上,而能实现思维活跃,敢于想象和敢于描述,并且能够做到言之有物。教师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的内容,从表现创新思维内容入手,如学习《蝙蝠和雷达》一课,人们能通过观察蝙蝠的生活轨迹研究出雷达,为人类的科技文明进步贡献了力量,这本身就是人类跳脱出传统思维的束缚,敢于想象和勤于钻研的结果。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利用现在教育技术为学生展现充满趣味性甚至富有悬念意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认真观察,并在观察之后描述出图片所表达的意思。如“琥珀”一课给予我们的启示就非常多,作者通过一颗静态的琥珀进行丰富的联想,将几万年前蜘蛛与苍蝇变成琥珀前的行动描绘地有声有色,好像一幅动态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教师带领学生对图片进行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描绘,不过多干预学生,使学生乐在其中,享受天马行空想象的快乐。之后教师再对学生的表述进行总结,鼓励学生敢于想象的同时要对学生的描述做出评价,引导学生正面、积极地思考,同时给学生提出建议,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使学生热爱想象与表达。

(四)打造师生交流互动平台,利用课下时间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打造师生交流互动平台,在不给学生造成学习压力的前提下,利用课下时间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丰富语文知识积累。众所周知,在语文学习中,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仅仅学习教材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有积累丰富的课外阅读经验、喜阅读、善阅读才能在写作、阅读理解等多方面取得不断的进步。例如学习语文教材中的远古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等,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有教育意义的诸如此类故事,编辑、发布到交流学习平台上,同时鼓励学生在平台上积极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当然,这样的交流学习互动平台的打造也给了学生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散文都是优秀的朗诵素材,教师可以发布一些朗诵篇目,鼓励学生进行朗诵。当学生饱含情感地对相应篇目进行朗诵时,会对所学内容产生深刻的学习印象,并形成自我独到的情感认知,有助于学生语文学科情感的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利用小学生思想发展特征不断丰富语文学习交流平台内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开启语文教学更新、更有效的篇章。

猜你喜欢

学科语文课堂教学
【学科新书导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