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语文要素 优化课堂教学活动
——以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为例

2020-01-10陈嬿伊

课外语文 2020年28期
关键词:教材语文教师

陈嬿伊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第二实验小学,福建 厦门 361004)

就《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统编的小学语文教材与之前的人教版教材相比,有着很大的改变,具体表现在内容选择、教材结构、教学思路以及理念思想等多个方面。它集中体现了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自主学习”和“生本理念”,体现了时代的气息,突出了学生认知规律,更加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和人教版比较而言,统编本与语文教学规模的契合度有所提升,在教材内容的选择编制方面更加科学与合理,对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及成效有着很大的帮助。

一、新教材的变化

新教材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作为核心标准,通过吸收语文新课改的成功模式及经验,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作为教学主要目标,引入互助、合作、自主探究等元素到学习模式中,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增强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贴合度,为学生学习语言构建开放、公平、和谐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们的语言素养水平。

(一)调整拼音教学,做好幼小连接

学生刚进入小学,语文课是他们的核心学科之一,在前期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当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从而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学习模式及教材内容。就人教版教材而言,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学习拼音,学习难度有点大,这就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所以,应当将培育汉字原初感作为第一要务,通过改变教材内容来让学生重新定位语文课,统编教材适当后移了汉语拼音的教学,在汉语拼音学习之前,必须先完成两项教学任务,其一为完成入学教育(5课时),其二则是完成识字教学(1单元)。和传统语文教学相比,拼音教学进度有所延后,约为1个月之久,对提升学生对汉语拼音学习的适应能力有着很好的作用。应当将新生心理特征进行重点考虑,降低学习难度,增强汉语拼音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学汉语拼音时,教材将儿歌与音节词结合在一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汉语拼音学习的趣味性,又巩固了音节学习效果。

(二)倡导大量阅读,加强课内外沟通

统编教材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标准进行了增加,特别是课外阅读项目的延伸。 教材新加了“快乐读书吧”和“和大人一起读”两个板块。“快乐读书吧”体现倡导大量阅读,加强课内外沟通的理念。“和大人一起读”体现的是课外阅读课程化理念,促进了儿童的阅读进教材、进课程,体现了亲子阅读、全民阅读、自主阅读的思想。尤其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群体,身为家长也应当肩负起语文老师的神圣职责,多抽取一些时间与孩子进行互动阅读,提升孩子对语言阅读的热情,只有让孩子形成、巩固、强化良好阅读习惯,才能为后续语文教学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这也是实现语言素养提升目标的有效途径。

(三)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作品文学性

统编语文教材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多美文美篇、民俗谚语、笠翁对韵等都编入了教材,传统文化体裁的篇目也更为丰富。很多以前的优秀课文在统编教材中也都还保留着,只是在编排上有了些许的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学生学习。例如原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日月潭》与《黄山奇石》等也被统编教材纳入到知识内容结构中。还编入了很多文学性较高的作品,如我国当代著名儿童诗人金波写的《树和喜鹊》,著名儿童文学翻译家、作家任溶溶写的《怎么都快乐》,日本儿童诗人金子美玲写的《一个接一个》,儿童诗人稽鸿写的《动物王国开大会》和《雪孩子》。而对距离儿童生活实际比较久远的一些内容进行了删除。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确保教材内容与教材导向相匹配,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让学生通过语文教学体会汉语言的博大精深,学习到中华子孙历经几千年孕育传承而来的各种文化精髓。

(四)在教学中注重语文要素的突出,以目标层递性作为教学原则

部编版语文教材有诸多创意,其中有一点就是语文要素在教材中呈现层递性。比如一年级上册要求“学习借助图画阅读”和“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到了一年级下册就在一年级上册的基础上发展和训练“按照信息来进行推断”能力,进而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强化。比如,在《青蛙写诗》一课中设计了此题:“通过对诗句的观察可以发现有逗号与句号的元素存在,请各位同学对此一一进行标记 。”老师可以有计划与目的地层层推进教学进程:1.根据插图,请各位同学对蝌蚪、泡泡、水珠的外在形式表现进行描述,可以谈下自己的看法,比如与自身生活中什么东西较为相似等;2.将文中水珠、水泡泡、蝌蚪在文中进行识别并找出,并通过逐一标记的手段将文中的句号、省略号、逗号进行标记;3.引导学生将图片内的元素(水泡泡、水珠等)与特定标点符号进行比对观察;4.学生进行交流总结。随后通过语句练习来增强学生的认知理解深度。由此可知,课后练习题对教师明确教学要素目标,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在新课改下,教师应当如何对其目标要求进行更全面的掌握,如何围绕新课改目标及内容来全面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这是每个语文教师不得不细细思考的问题。面对新旧教材的变化,教师应当识别内容之间的差异,了解设计者意图与目的,进而对自身教学策略进行科学调整,优化课堂教学。

(一)寻找课堂展开点

语文要素的学习贯穿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就一道课后题进行单向问答,而应该以此来关照全文,展开学习的过程。比如以《小猴子下山》习题为例,要求学生分析一下小孩子为何最后只能空手而回。这就需要学生在对语文内容通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得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做好总结。在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中也实现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教材也相应增加了选做题和开放性题目的比例,以增加教材的适应性。例如“你知道关于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吗?”来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说说你会为每个季节画什么颜色的太阳。”来借鉴课文语言表达;“你喜欢什么体育活动?”“说一说班里的同学有哪些姓氏?”来指向生活的,都是对课文学习的拓展和延伸。

(二)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人教版教材和部编版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对学生实际生活的关注力度较大,重视语文教学向人性化、生活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统编教材生活性特征,掌握学生生活元素,合理引导学生将生活与教学内容相关联。比如《树》一课中,学生都是通过看教师制作的课件来感受树的形象,而课件中的图片都是老师从网络找出来的,孩子们与这些树就有距离感和陌生感,孩子们就没有很大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前我们可以布置学生提前去植物园走走,观察身边不同的树木,把他们画下来或者拍下来,上课的时候与同学分享,这样一来,孩子们对这堂课的学习热情自然就提高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课堂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增强识字趣味性

识字与写字是一二年级的主要任务,部编版教材将书写与字句积累作为教学重点。比如《小蝌蚪找妈妈》中,原教材的字体识别要求数量为8个,例如灰、迎、阿、姨等,而新教材在原基础上又增加了7个字,例如塘、脑、袋、阿、姨以及龟等。 面对生字量的增加,就要求教师们在识字教学上更要下功夫。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营造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学习氛围,增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小猴子下山》一课有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掰、扛、摘、捧、扔、抱、追”,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边读儿歌边做课件操:“汉字汉字真神奇,看见形旁就知义。提手旁拍拍手,足字旁跺跺脚,走之来跑一跑。”这样一来,既缓解了学生上课的疲劳,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同时还掌握了形旁的普遍含义。课堂最后编首儿歌:“两手两手掰掰,手心朝上捧捧,放在肩上扛扛,伸出手来摘摘,双手包住抱抱。”让学生边读儿歌边做动作,强化理解。

三、结语

总之,统编版教材还是一个新事物,需要在不断实践中进行完善改进,而从教师的角度而言,也需要对教材进行不断钻研,分析并掌握教材的教育意图,挖掘教材的内涵价值,做好教学思想、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策略的调整改进工作。

猜你喜欢

教材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最美教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