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诗歌赏析能力的培养探讨

2020-01-10魏秀云

课外语文 2020年28期
关键词:赏析诗歌情感

魏秀云

(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三川口学校,甘肃 兰州 730299)

诗歌中所蕴含的优美语句等,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文学感受力。此外,教师通过诗歌教学能够培育学生逐渐形成严谨的思维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创造思维,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内容的地位较为低下,再加上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常常忽视诗歌教学部分或将其一带而过。由于学生没能接受良好的诗歌培育,严重影响学生感受到我国诗歌文学的魅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视培育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素质,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全面发展。

一、对诗歌进行比较知韵辨别诗歌的含义

比较对于小学生的诗歌鉴赏而言,其是教师开展诗歌教学的一种思维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判断各个诗歌内容,各个诗歌所蕴含的独特内容,促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各个诗歌的含义,从而提升实际的教学效果,最终丰富提升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比如,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等,都具有较高的比较价值。从这两首诗歌的体裁上来看,都是描写边塞风光的诗歌内容,诗歌通过边塞的风景、边塞发生的战争以及从军生涯开始描写,通过诗歌充分体现出一种英勇豪迈的气概,还充满了乐观进取的内在精神。因此,教师在培育学生诗歌能力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对比不同的诗歌,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产生更多的感悟,并充分了解诗歌中蕴含的实际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著名学者康德曾经说过:“鉴赏是关联着想象力的自由的合规律性的对于对象的判定能力。”我国经典的诗歌具有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特点,其可以通过简单的句子将作者创造出的艺术境界充分展现出来,只有阅读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才能和其产生共鸣。韩愈的《早春》中通过描写早春的景色,将乍暖还寒的景色还原,其抓住了经典、微妙的事物特点。而蒙蒙细雨、嫩嫩的草芽都是春意正浓时的情境。如果学生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无法想象出诗句中描写的这些场面,其将无法感受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喜悦之情。而古诗中的《村居》《宿新市徐公店》等,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形成了醇厚的意境,只有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才能在脑海中形成与其相匹的画面,从而感受到诗句中蕴含的真实意境。

二、揣摩诗歌,使学生多角度品读诗歌语言

教师在教学之前的备课行为中,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理解能够发现诗歌大多具有一个特点:大部分诗歌作者十分善于突出对象的特征。比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十五夜望月》中,作者通过“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诗句,充分描写出自己对家乡的思想之情。作者选择对文章中并不起眼的内容进行描述,通过对其进行的突出描写使其升华为文章的主要特征部分,从而增强文章内容所蕴含的艺术效果,让读者感受到更加震撼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带领学生对诗歌内容特征进行分析,让学生对作者的艺术联想以及构思产生感叹。

其次,诗歌除了具有韵律美、意境美之外,还具有独特的节奏美,而诗歌中作者的情感流露就是诗歌节奏美的体现之处,通常作者会通过多种描述方法,将自身的情感直接宣泄到文章中。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清平乐·村居》中,作者通过描写溪上青青草,让读者在文章初始就感受到文章蕴含的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尝试改变诗歌的内容结构,通过句式、结构的改变转变诗歌所蕴含的情感部分。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将诗歌中的句子还原成完整的句式,从而改变诗歌的分行结构,便于学生掌握更多的诗歌结构以及情感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对其充满探索热情,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助于培育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

三、带领学生赏能自得,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存在部分差异,各个学生的鉴赏能力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教师通过带领学生产生真正的鉴赏能力,可以让学生充分表现出自我鲜明的创造能力,其常被称为自得。而自得主要是指学生创造出来的鉴赏古诗,其通过吟诵、评点、引诗以及亲近自然这四个不同的方面进行描写,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首先,吟诵,主要是指学生通过有感情、抑扬顿挫地诵读诗歌,可以充分感受到诗歌内蕴含的审美意蕴,促使学生可以深入其中,并与其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仿佛这首诗歌就是自己亲临创作现场一般,大幅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评点主要是指完全阅读诗歌内容,可以将诗歌和其联想到一起,充分感受到诗歌的情感以及意境,同时产生强烈的鉴赏再创造意识,显著提升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此外,则为引诗,其主要是指在学生进行习作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用多个阅读之后的句子可以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并明白部分道理,或者这些道理和作者原本的想法不同,但其可以充分表现出学生的感受以及体会,其具有较高的鉴赏创造价值。最后,则是亲近自然,游览周围的自然景色并不是培育学生诗歌鉴赏的一部分,但风景可以让读者产生更多的联想,并联想到其他的写景诗句,从而对其进行欣赏回味,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

四、吟咏诵读,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诗歌最能打动人的特点,就是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其能通过诗歌中的内容将作者的情感完满地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诵读这一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诗歌是像舞蹈一样重视韵律的文化艺术,教师利用诵读能够激发学生的群体效应,使全体学生通过诵读感受到诗歌语言的美感。此外,诗歌还具有一定的移情作用,能够让学生通过情感感悟进行思维想象,使学生融进诗人创造的氛围中,便于学生掌握更多的诗歌内容。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诵读,让学生在诵读诗歌的同时产生语感,使学生能够读有所悟并接受诗歌的文化熏陶。

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十五夜望月》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诗歌中的情感、意境,可以选用范读——指导朗读——熟读成诵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诵读教学。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可以通过范读带领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的乡愁思绪。其次,教师在诗歌蕴含的情感基调上让学生准确掌握诗歌的内容,使学生逐渐感受到诗歌所蕴含的音乐美以及韵律美,从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此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教学下,能够充满情感地诵读出诗歌内容。学生通过教师多次的引导诵读,逐渐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感悟,教师在这一基础上对学生展开朗读引导,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以及联想,将诗歌作者的情感以及环境模拟出,并置身于这一虚幻情境中,使学生彻底领悟到作者对家乡的思愁之情,从而引发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

五、结语

简而言之,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兴趣较为低下,致使学生无法掌握更多的诗歌内容。因此,教师需要深入挖掘诗歌教学内容,利用现代诗歌蕴含的韵律美、意境美以及形式美,对学生展开诗歌教学培育,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诗歌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此外,教师可以布置与现代诗歌相关的课外作业,促使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积极的探索,从而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赏析诗歌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诗歌岛·八面来风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