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有效进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2020-01-10游桂萍

课外语文 2020年28期
关键词:鉴赏能力李清照古诗词

游桂萍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娄庄中学,江苏 泰州 225300)

古诗词凝聚了古代诗人的智慧,是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让学生学习古诗词不仅有助于这一传统文化的发展,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以及文化品位。但古诗词的学习并不简单,虽然学生认识古诗词中的每个字,但无法准确理解整体的意思,更加无法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其学习兴趣也会因古诗词学习的难度大而不断减少。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发挥想象力、探究古诗词,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的热情,使得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也让学生通过古诗词学习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一、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师教学有着重要影响。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想要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就要能够将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呈现出学生所感兴趣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学习的乐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去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质量与效率。

例如,在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介绍作者的经历:李清照出生于名门世家,在十八岁时嫁给了赵明诚,两人十分恩爱,且志趣相投。因为赵明诚喜爱研究金石,李清照便与其一同搜集大量金石书画,表现出深厚的夫妻感情,也体现了家庭生活的美满。但在金入侵宋朝,北宋灭亡后,李清照的个人命运发生了重大转变,其与赵明诚在避乱的过程中,不仅丢失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赵明诚也不幸患病身亡,只留下李清照一人尝着颠沛流离的苦。《声声慢》也是在各种不幸的遭遇下创作的,其中包含了作者十分复杂的情感。经过教师的讲述,学生会被李清照的生平经历所吸引,其好奇心就会被勾起,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开头的十四个字,读完就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悲伤与哀愁,而结尾的“怎一个愁字了得”虽然简单直白,但富有韵味,能够更加突出这首词的思想情感。学生们知道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经历种种变故所创作,也体会到李清照的创作风格是由轻快转变为低沉后,学生再遇到李清照的其他作品时,就有能力进行思考与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古诗词学习的能力。可见,在古诗词学习中,教师要能够采取有效的方法,可以是作者生平经历的介绍,也可以是古诗词的创作背景讲述。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学习的吸引力,学生才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从而想要深入了解古诗词的内容,也在这过程中不断掌握古诗词的相关知识,有效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利用景象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

大多古诗词是作者在特定的环境下,看到某一景象,内心的某种情感被触发后所创作的。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接近作者的感受,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古诗词中的情景,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让学生置身于作者创作古诗词的环境中,真实感受作者的情感,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古诗词的基调,推动其古诗词的深入学习。

例如,在教学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时,学习到“巴山夜雨涨秋池”这句话,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这句话中提到的景物,并由这些景物展开想象。通过“夜雨、秋池”学生们能够想象出一个秋天的夜晚,细雨淅淅沥沥,池塘里涨满了水,屋内,诗人独自一人倚靠在床边思考着,心中满是对妻子的牵挂,有时回想起从前共同生活的幸福时光,孤独又加深了几分。在分析最后两句话时,教师可以将古诗词中的景象再现,引导学生想象诗人多么期待与妻子团聚,想要和妻子在窗前交谈,从而深切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此一来,学生便能较为深入理解这首诗的情感,能够感同身受,体会诗人漂泊在外的艰辛,以及对家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马上要离开父母到外地学习,很长时间才能回家见一次亲人,然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学生进行表达时,教师也要将其与古诗词教学进行结合,告诉学生作者的思念之情要比学生们所表达的情感更为浓烈,这样学生就能更为真切地感受与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也有助于学生进行古诗词的记忆。因此,在进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中的景物、景象,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走进作者所处的环境中,使其对古诗词的思想情感有更加准确的把握,也懂得利用同样的技巧学习其他古诗词,能够很大程度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与学习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古诗词

现如今,各个学科都非常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且新课标也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要求。因此教师要做好课堂“引导者”与“组织者”。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古诗词。教师也要不断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探究的环境,通过课前预习或是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也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培养。

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前,教师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诗歌的预习。教师可以将具体的预习任务布置给学生:首先了解毛泽东的生平经历以及他的创作特点,然后小组成员共同翻译这首诗,最后用优美的语言将这首诗改编成现代文。预习任务布置后,每个小组就会进行分工,并开始自主探究诗歌的内容。经过对作者的了解、诗歌内容的大致掌握以及翻译后,每位学生都能够对这首诗有一定的了解,且自主探究后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不仅使得后续课堂教学能够更加顺利开展,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师要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其进行自主学习,充分拓展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思维,并将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进行结合,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四、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

在高中阶段,学习与背诵大量古诗词,其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古诗词后能够掌握分析古诗词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古诗词来描绘所见景色或是进行情感表达,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可以将学习与记忆过的古诗词正确运用在现实生活中。针对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善于借助古诗词中的主旨句或是名句,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句子来描绘事物,或是针对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仅能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诗句的内涵,也锻炼了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例如,在学习李商隐的《无题》时,针对其中非常经典的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许多优秀的作文中,会运用到这句话,那大家知道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的什么情况下能够用来表达吗?”问题一提出,学生就会开始分析这句话的意义。经过分析就能够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春蚕结茧后要到死了才会将自己的丝吐完,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因而学生就能够知道在歌颂教师的辛苦时常常用到这句话。又如,在教学杜甫的《登高》时,其中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作者在描绘景象时虽然用到了夸张的手法,但用来描绘现实中的景象也非常合适。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这句话来描绘所见过的景物,使学生通过运用诗句真正了解与掌握其中的含义,进而实现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可见,想要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就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诗句,并正确运用诗句,才能使学生学过的、已经掌握的古诗词发挥价值,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在高中阶段,让学生学好古诗词有着重大意义,不仅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也影响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所以教师要能够准确分析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真正有效的古诗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乐趣,也能够不断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以及文化底蕴。

猜你喜欢

鉴赏能力李清照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我和古诗词
喝醉的李清照
趣读古诗词
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李清照改嫁辨证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古诗词中的新年